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读者0198-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Number : 8155 
Title :点滴
Author :
Issue : 总第 159期
Provenance :《羊城晚报》
Date :
Nation :
Translator :
  公主穿旧衣
  英国一份经常批评王室成员的图片报《太阳报》近日出人意料地夸奖了安妮公主。该报说,43岁的安妮公主,在6月6日参加纪念盟军诺曼底登陆50周年庆祝活动时,身上穿的是20年前做的一套亚麻布衣服。这份报纸还附上了一张1974年安妮在加拿大穿这身衣服时的照片。报纸称赞说,安妮公主从她母亲那儿继承了“惊人的节俭习惯”。
����
Number : 8156 
Title :不散的彩虹
Author :王朝庭
Issue : 总第 159期
Provenance :《人物》
Date :1994。
Nation :中国
Translator :
  —瞿秋白的土家族夫人
  这里所介绍的,是一个鲜为人知的名字。她就是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瞿秋白的土家族结发夫人——王剑虹。
  王剑虹原名淑  ,土家族,1903年生于四川酉阳的龙潭镇,幼年丧母。其父王勃山,爱文物,谙医道,悉诗文,是辛亥革命时期的老同有盟会员,曾任孙中山广州国民政府秘书;解放后,先后任川东行政公署监委委员和四川省人民政府参事,1957年去世。
  王淑  在酉阳高等小学毕业后,1916年考入邻界的湖南省桃源第二女师读书,和同班同学王一知成了好朋友。
  1919年,“五四”波涛传到桃源第二女师,王淑  和王一知成了该校学生运动的主要负责人,领导同学罢课、示威、游行、演讲。这时王淑  又认识了蒋冰之(即当代女作家丁玲),并成为“不是姐妹,胜似姐妹”的好朋友。是年底,王勃山决定把女儿带到上海读书。行前,王勃山根据龚自珍《夜坐》中的诗句“万一禅关砉然破,美人如玉剑如虹”,将女儿的名字淑  改为“剑虹”。
  1921年10月,中国共产党才诞生三个月,李达就和陈独秀商议,在原有的《新青年》之外,再办一个妇女刊物,王剑虹和王会悟(李达夫人)便参与了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份妇女杂志《妇女声》的创办及编辑工作。为了掩护刊物身份,王剑虹又与王会悟和徐宗汉商量,以“中国女界联合会”的机关刊物名义出版,徐宗汉欣然同意。是年底,陈独秀和李达又商量,准备筹办一所培养妇女干部的学校,即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所女干学校——上海平民女校。随后,王剑虹和王会悟都进入该校读书。
  1922年春节前夕,王剑虹利用回川探亲之机重返湖南,把日夜惦念的好友丁玲也接到上海平民女校读书。是年底,李达和王会悟夫妇因受毛泽东和杨开慧夫妇之邀,到湖南长沙主持教务,平民女校便交给蔡和森、向警予夫妇负责。1923年暑假,王剑虹和丁玲 因不满足“每况愈下”的校况,决定“遨游世界”,“闯天下”来到南京。在此,她意外地遇到了老朋友施存统(字复亮,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原为日本东京小组成员)的柯庆施,经他们两人介绍,又结识了刚从苏俄回国的瞿秋白。
  施存统和瞿秋白都劝她们不要盲目“闯”,是否可到正在筹备中的上海大学再试试看。于是她们又回到上海,进入上海大学文学系。
  1923年,瞿秋白在中共“三大”当选为中央委员,被派到上大任教务长兼社会学系主任。在上大,他经常去看望王剑虹、丁玲,并业余教她俩学俄文,还给她们介绍苏俄和欧洲文艺复兴等情况,引起她俩很大的兴趣。
  几个月以后,丁玲发现,无话不谈的瞿秋白好像突然和她们疏远了,特别是他和王剑虹之间,常常好似故意回避,从而业余辅导俄文之事也告中断。印象特别深的是,一次施存统、王一知夫妇陪他们一同逛宋教仁公园,不一会儿,瞿秋白便不告而别,从另一条路悒郁地先走了,与此同时,丁玲发现剑虹也有些忧郁。
  一天,王剑虹突然说她要回四川老家。丁玲惊疑地问她何故,她只说很想念她度过童年的故乡。丁玲见剑虹执意要回四川,心情愈来愈烦噪,便一个人在房里发火似地乱翻,不料,突然在剑虹的床垫下翻出一迭诗稿。她们之间,从没有什么秘密,各自的诗稿刚刚草成,就互相换阅,放在共同的抽屉里,从没压在床底下,难道剑虹对丁玲还有隐瞒?丁玲好奇地一看诗稿,顿时惊住了,啊!剑虹偷偷爱上秋白了:
  他,
  回自新气的俄乡。
  本有的潇洒更增新的气质,
  渊博的才华载回异邦艺术之仓。
  他那学识、气度、形象,
  谁不钦羡敬重?
  但只能偷偷在心底收藏!
  ……
  现在,丁玲完全明白了。她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在屋子里转了几圈,终于急匆匆奔出。在弄堂口,正碰上剑虹,她撒了个谎,便直奔秋白处。几句寒暄后,丁玲才说“拾”到一迭诗稿看不太懂,特来请教老师。秋白接过诗文一看,便激动地颤声问道:
  “这是剑虹写的?”
  “不是她还是谁呢?”丁玲说,“剑虹现在很苦恼,要回四川去。”
  “她要回四川?”
  原来,秋白最近也很苦恼,原因是王剑虹随意给他画的那幅讲课素描。当时剑虹请他提意见,秋白故意说:“画得不像。”剑虹很扫兴。丁玲说他是“口是心非”。丁玲这句话确实一语破的。秋白虽然如此说,实际却把那幅“素描”深深印在脑海里了,因为这是第一次有人为他画素描像,又画得那么好。从此,白天晚上,他的脑海里总好似活动着剑虹的影子。此后,他竟不由自主地渐渐和剑虹疏远了……
  “现在,只有你才能留住她!”丁玲真诚地说,“你快去吧,她正好在家。”
  秋白赶到王剑虹住处,在一阵沉默之后,终于以一首小诗向王剑虹表达了自己的感情:
  倩女传书似红娘,
  笨傻张生喜若狂。
  急赴闺阁拜莺莺,
  两朵红杏终出墙。
  两颗相爱的心终于跳在了一起。
  事后,秋白和剑虹都很感激丁玲这个“红娘”。1924年1月,瞿秋白和王剑红终于喜结良缘。
  众所周知,杨之华是瞿秋白后来的终生夫人。瞿秋白和王剑虹的婚姻,时间虽然很短暂,但就感情而言,并不亚于他与杨之华。杨之华在《忆秋白》的文章中就写道:
  “那时,秋白在中国共党中央宣传部工作,这项工作已经够他忙了,又加上上海大学一副不轻的担子。在生活上,他偏又碰上了不幸:他的妻子王剑虹病重了。他们夫妻俩的感情是很好的。王剑虹在病重的时候,希望秋白在她身边,不要离开她。秋白也很愿多照顾她,一回到家,就坐在她旁边,陪伴着她……”
  1924年1月,刚刚新婚燕尔的瞿秋白,就要暂别爱妻远行,前往广州参加孙中山召开的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这是讨论改组国民党和第一次“国共合作”的重要会议。但他一到广州,第一件事,就是给妻子写信。会议期间,几乎每天一封,都是用彩色布纹纸写的,而且每封都必附一首小诗。
  “……你偏偏爱我,我偏偏爱你——这是冤家,这是幸福。
  唉,我恨不得插翅飞回吻……”
  (1924。1。12)
  “这几天虽然我没有梦,然而我做事时总是做梦似的……时时刻刻晃着你的影子,
  “……没有你,我怎么活?以前没有你,不知怎么过来的。我真不懂了,将来没有你便又怎么样?我希望比你先没有……”
  (1924。1。16)
  “我苦得很……我自己不得你的命令,实在不会解决我的人生问题。我自己承认是‘爱之囚奴’!我算完全被你征服了!”
  (1924。2。28)
  可惜的是,这位“征服”者——年仅20岁的土家族才女,只与瞿秋白度过了半年多的甜蜜生活,太短暂了!1924年7月,她就因患肺病在她的恩爱夫君——“阿双”(秋白因头顶有“双旋”被父母取的乳名)的怀抱中长眠了……
  瞿秋白和王剑虹这段虽短暂却感人至深的恋情,50年后,在丁玲的回忆录《我所认识的瞿秋白同志》一文中,进一步得到证明:
  “尽管他们这段生活是短暂的,但这一段火一样的热情,海一样的深情,光辉、温柔、诗意浓厚的恋爱,却是他毕生难忘的……剑虹在他心中是天上的人儿,是仙女(都是他心中的话)……”
����
Number : 8157 
Title :数趣
Author :
Issue : 总第 159期
Provenance :《上海译报》
Date :
Nation :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