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他决定让“卡里维里”与“中国苹果”种“结婚”。这两种品种同属却
不同种,虽不是真正的远缘,但由于各种因素的隔离,已经在生理和生态上
… Page 13…
存在了较大的差别。为了使杂交顺利进行,米丘林大胆地把“卡里维里”种
的花粉和“莱茵特香槟”种苹果树的花粉混合,再把这种混合花粉授到“中
国苹果”树上。
杂交的种子产生了,但播种后长出的杂种苗木并未表现出母本抗寒的特
征,于是园艺家再度运用了“蒙导法”。在移植嫁接后的第四年,杂交种以
满枝美丽的黄色品种苹果证实了“混合花粉授粉法”和“蒙导法”两种方法
结合运用的胜利。它的滋味介于“卡里维里”和“莱茵特”之间,同时充实
和巩固了自身的耐寒性。米丘林愉快地把这个品种命名为“卡里维里香槟”
苹果。
这些事实说明了混合花粉授粉法可以克服远缘植物不能受粉的困难。
米丘林一生中做了上万个杂交实验,在克服远缘亲本不可交配性方面,
他还成功地创造和运用了“预先无性接近法”。
这种方法就是把准备杂交的两个亲本植株事先用嫁接的方法使它们接近
起来。这种方法通常是用一年生杂种苗木的枝条作接穗,嫁接到以后要和它
进行杂交的成年果树的树冠枝条上,使接穗受砧木营养物质的影响,逐渐改
变自己的生理特性,与砧木接近起来,这样,这两种在血缘上差别很大的植
物的不相适应性就会大大减少,造成有性杂交的可能性。等到嫁接在树冠上
的接穗第一次开花时,或者把接穗的花粉授到砧木的去雄的花朵上,或者把
砧木的花粉接到接穗的去雄的花朵上,就可以达到杂交的目的。
例如:有一次,米丘林想让山梨和普通梨杂交,但这两种不同属的远缘
植物的交配,用普通的杂交方法是不可能成功的。这位富有经验的绿色实验
师经过深思熟虑,设计出一个周密的计划。他先将普通山梨树和黑果种山梨
杂交,然后再将杂交所得的幼龄杂种的实用苗作为接穗,嫁接到成年梨树的
树冠上,通过无性接近的方式,让它接受梨树的蒙导。经过几年以后,山梨
的杂种接穗由于不断吸收砧木梨树的营养,其生长发育逐渐向梨的方面改
变,和梨在生理上逐渐接近起来。到杂种接穗第一次开花时,再把梨树的花
粉放到接穗去雄后的花朵上,就可以获得具有梨和山梨两亲特征的远缘杂
种。
米丘林把这种方法叫做预先无性接近法。这种方法不仅在果树植物的选
种实践中得到了普遍的应用,并且在一年生禾科植物的育种中也有因它的采
用而获得成功的实例。现在,苏联的农学家已经广泛地把这种方法应用到许
多作物的育种工作中。
米丘林还创造了“媒介法”。
这种方法就是当两个远缘植物不能直接进行杂交时,先把其中的一方和
它比较亲近的植物杂交,这样所获得的杂种后代,米丘林称它为“媒介”;
然后再用这个“媒介”和亲本的另一方杂交。
为了把桃树的分布界限向北推移,米丘林想把栽培桃和耐寒、耐旱、耐
瘠薄、适应性强、结实多的蒙古扁桃杂交,但由于这两种植物血缘相差太远,
不能授粉。于是米丘林便把蒙古扁桃和与它亲缘相近的一种半野生种的山桃
(达维特种桃树)进行杂交,产生出新的扁桃杂种,米丘林称之为“居间扁
桃”。接着,再用“居间扁桃”与栽培桃杂交,终于获得了成功。这样,“居
间扁桃”就成了蒙古扁桃与栽培桃杂交的中间环节,所以米丘林把它称为“媒
介”。
现在,媒介法也已经被广泛地推行到农作物和果树的育种工作中。米丘
… Page 14…
林中央遗传实验所获得的红醋栗和青醋栗之间、欧洲樱桃与桃之间……很多
种的杂种果树,都是应用媒介法取得成功的。
杂交育种阶段是米丘林研究工作的最后一个阶段,也是他在科学研究上
最光辉的时期。在这一阶段中,他成功地应用了各种杂交育种方法,创造出
了大量品质优良的果树品种,把原来只能在南方生长的果树推广到苏联欧洲
部分的中部和北部地区去种植,并在科学理论和育种方法上,作出了不朽的
功绩。
在米丘林以前,世界上根本没有真正的杂交理论,也没有科学的杂交方
法。唯心主义者曾作过多年的试验,但却培育不出任何新品种。米丘林认为
这些唯心主义者在进行杂交工作中只是随便把各种不同品种乱交在一起,这
当然不会生产出新的、好的品种。只有米丘林才第一次真正地发现了杂交的
规律,创立了杂交育种的学说。米丘林认为:杂交种的特性是亲本的遗传再
加上外界环境影响等因素的总体。这种理论同孟德尔·摩尔根等唯心主义者
的认识是根本不同的,他们只是片面地了解杂交种的后代是像父亲还是像母
亲,而这样就无法揭示杂交的本质。米丘林则认为杂种具有父亲和母亲的遗
传性,但又不完全是父亲和母亲的遗传性,还需加上外界条件,如日光、温
度、水份、土壤、肥料等影响。这样的辩证唯物的理论才是正确的。
米丘林主张有用人为的力量创造一定的外界条件,由此来控制生物的生
长发育。我们知道,达尔文认为人类不能比自然创造得更好;然而米丘林用
培育方法使植物向人类需要的方向发展,这恰恰证明了人类能够比自然创造
得更好。这便是米丘林创造性地发展了达尔文主义的一项具体事实,同时这
也是生物学上很重要的成就,为人类改造自然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六、在沙皇俄国的桎梏中
1905年,米丘林已经50岁了。这时候他已经培育出了大批优良的果树
品种。其中在苹果方面有:结一磅半重果子的“安托诺夫卡”种、“莱茵特·别
尔加摩特(即苹果梨)”种、“奇品”和“北方秋季苹果”种;在梨树方面
有:“米丘林·布瑞·冬季梨”种、“胜利蓓莱”种、“新种生贝尔加马脱
梨”种和“糖性苏洛格脱”种;李树方面有:“改良青梅”种和“甜山楂”
种;葡萄方面有:“北方白色”和“北方黑色”种等等。然而,沙皇俄国所
谓正统的科学界却坚持不承认米丘林的成就。
米丘林对于当时受排斥的情况曾经描写道:“在革命以前,我的全部道
路上铺满了嘲笑、忽视和轻蔑。”“在革命以前,我一再被无知之徒所轻蔑,
他们说我的一切工作都是无用的,只不过是幻想和胡闹而已。”
虽然受到排斥,但米丘林为之贡献了一生的事业却必需有外界支援。为
此,米丘林在1905到1908年间,曾两次向农业部递交报告书。在报告书中,
米丘林恳切地向官方解释了整个果树品种的增充和改良事业的必要性和重要
性,并建议设立果树园学校。然而报告书如石沉大海。几年的等待,结果却
等于零。
米丘林深深地感到,凭一家人的微薄之力是极难处理这千头万绪的事业
的。他悲愤地眼望着那个用令人难以置信的艰苦奋斗所创建的植园,正将濒
于荒芜的绝境。那时候,孤独的研究者的命运是无人理会的。米丘林曾在他
的名著《从种子所种生的果树及灌木的新栽培品种的作成》一文中,用不能
… Page 15…
抑制的愤恨对压迫人民的沙皇制度进行了控诉:
“我不得不在33年的时间中埋首在一块可怜的小土地上,束紧着肚子且
断绝了一切最必需的消费,不得不为了每一文可以花费在事业上的钱而战
栗,努力想把这一文已花去的钱能更快些再回转来,使下一年便可能会栽培
出至少再多十株的苗木。可是有些时候,只因为对于别的植物没有空出的地
位而狠心地拔去了很多宝贵的树种……而在33年的劳动结果中,在很多宝贵
的、显然是新的果树品种培育成功后,能得到些什么呢?这件事在社会方面
的关心简直等于零,而在政府方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