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031114生命的绝响-阿炳和他的音乐-乔建中-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么这样就使阿炳的这六首曲子,终于通过钢丝录音机把它保留下来了。开学以后,杨先生回到天津,回到天津以后呢,就开始给当时音乐学院的老师同学,主要是弹琵琶的和拉二胡的同学,放给他们听。又把它介绍给天津的电台播放这个录音。这些作品一经播放之后,所有的人听了以后,都感到震撼,没想到,在旧社会是一个叫花子或者是一个乞丐,或者是一个被人瞧不起的这样一个民间音乐家,竟然演奏得这么好,作品竟然艺术性这么高,所以很快地就在北京天津传开来了。可是就在这样的情况下,过两个月以后,阿炳于当年12月份,吐血而死。这样他原来跟杨先生的约定最后就没有能够实现。这当然是非常地不幸,这是阿炳本人的不幸,也应该说是我们中国音乐界的不幸,因为据杨荫浏先生讲,阿炳确实会很多很多曲子,可是这次录音毕竟对中国音乐界来讲,也还是非常幸运的。因为他毕竟留下来这样六首非常杰出的音乐作品,这就是这一次录音的故事。 

  杨荫浏先生这一次的录音,应该说是在二十世纪中国新音乐史上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因为,他就在一位伟大的民间音乐家将要离开人世的时候,为我们抢救下来他的六首杰作,其中特别是《二泉映月》。那么经过几十年的流传,可以说,不仅在中国人中间,而且在全世界的音乐爱好者中间都引起了很大的反响。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有一位日本籍的指挥家叫小泽征尔,小泽来中国听音乐的时候,最早听的是管弦乐队的音乐,他就觉得非常地喜欢。但是后来有一次在中央音乐学院听姜建华,一个年轻的二胡家用二胡,就一件二胡,没有任何伴奏的乐队,演奏以后呢,小泽更加感动,他说这样的音乐让人的心灵感到非常地震撼,而且他说这个音乐应该跪下来听,应该用非常圣洁的一种心情来听这首音乐。这就是阿炳的音乐,在中国人中间,或者是在外国人中间引起的这样一种反响。 

  那么下面我就想请大家听一下1950年杨荫浏、曹安和先生用钢丝录音机录下来的《二泉映月》,报幕的是曹安和先生。我们要给大家解释的呢,就是说他当时演奏的时候,这个二胡只有几块钱,两三块钱一把二胡,音质是非常差的,而且大家也知道,阿炳已经是有两年多根本就没有动乐器,但是经过两天的恢复他就能够演奏到这样的水平,应该说反映出了阿炳本人技艺的高超。下面请大家先听这一段。在听完阿炳演奏这一半以后,我们要把阿炳本人的身世跟各位介绍一下。 

  阿炳呢,可以说他出生就是一个非法的,他的父亲叫华清和,又叫华雪梅,是无锡雷尊殿的当家道士。那么他自己华清和本人有非常高的音乐才能,他会演奏很多乐器,比如二胡、琵琶、三弦、笛子,他作为道教音乐的一个专门家,他从小就是给阿炳很多影响,那么华清和本人因为他娶了一个寡妇,在当地就引起很大的非议。所以阿炳一出生就受到了很大的歧视。认为他是一个私生子,不到两三岁的时候,他的母亲就先去世了。所以阿炳从小跟着自己的父亲就在这个雷尊殿里边过着一种准道人的这种生活。他到了十二三岁,华清和本人也死了,阿炳真正成了一个孤儿。从那以后,他自己就成了雷尊殿道观里一个主持,来开始操持这个道观。然后呢他就非常用功地来学习音乐。那么作为他从父亲那里,他说他一生有很多人教过他,专门教他的只有他父亲一个人,然后他就是谁会什么,他向谁学什么,学了很多东西。除了道教音乐以外,他学了像当地无锡的锡剧,还有沪剧,很多,我们叫滩黄戏,很多戏曲,他会唱很多很多民歌小调。那么一直到了二十四五岁的时候,他的一只眼睛瞎了,到了三十五岁,最后两只眼睛全部瞎了,这样他真正成了一个盲音乐家。从三十五岁以后,由于他眼睛也瞎了,对于道观的主持就发生很多困难,于是就受到了更大的歧视,阿炳就变成一个真正的流浪艺人。他经常背的是笛子、三弦、琵琶加上二胡,很多这样的一些乐器,到街上四处流浪。他在流浪的时候呢,有时弹琵琶,有时拉二胡。阿炳的演奏基本上大家知道,他是在行进中间进行,所以他常常会把这个琴都拴到身上,很方便地就可以拉起来,或者可以弹起来,都是用绳子搭到自己肩上的,他用一种行走的方式来演奏。这个本身对他的技艺就是一个很大很大的锻炼,使他可以用这样一种方式来进行这种演奏,这是阿炳的身世。 

  到了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以后,他的生活就更悲惨了,一直到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他是1893年生人,到1950年死,整整活了57岁。在这样57年的生活中间,他可以说受尽屈辱,是真正的属于那种被侮辱、被损害的那样一类人,从来没有被社会认可,受到过任何的尊重。而他自己呢,但是非常有个性,他是不轻易向任何那种欺负他的势力低头的,这方面有很多很多故事。但是反过来他对老百姓,对一些年轻的孩子们他又非常爱护,他们愿意让他拉什么,他都可以给他们演奏。所以阿炳在整个无锡街上是非常出名的,都知道有个瞎子阿炳,他经常背着琵琶拉着二胡,在街上行走。另外呢,阿炳还有一个本事就是他可以即兴地来编唱,用当地熟悉的各种音调来编时事,上午听到什么新闻,下午就可以唱新闻,就把当时的无锡社会上很多事情唱给大家听。那么在阿炳的整个生活里边他所学音乐根本的基础,就是中国传统音乐那种丰富的营养,对他的不断的补充,给他很多很多养分,使他呢,在对南方的各种音乐,特别是道教音乐非常地熟悉。那么阿炳的演奏的音乐里边还有一个我们要给大家说明的,就是我们刚才听到的二胡,我们今天的二胡已经是钢丝缠弦了,在早期还有一种都是用丝弦演奏的,丝弦有三种,一种叫子弦、一种叫中弦、一种叫老弦,一般人用的是子弦和中弦,就是外弦用的是子弦,内弦用的是中弦,就是一个细一点的,一个稍微粗一点。那么这样定弦,声音就比较高一点,比较好演奏。而阿炳的二胡是中弦和老弦,费的力气很大,我们刚才听到的这个调子,如果我们大家有基本的音乐常识的话,我们现在用的是D调,那么他用的是G调,比这个D调低五个调,声音很低,但是要很费力气来演奏。这样也是通过乐器,也使阿炳的技术有很大的提高,这就是阿炳他本人学习音乐和他的一些经历。 

  那么在阿炳的作品里边我们刚才讲,有三首二胡曲,那么《二泉映月》是其中之一,也是他最杰出的一部作品。因为在这部作品里边,可以说把阿炳一生的苦难全部都熔铸到其中去了。大家听到第一句,就是那个。这是一个引子,那么这个引子,就像一个人长叹了一声,那么对阿炳来说,这一声长叹不是偶然发出来的,应该说他一生受尽了苦难以后,他对他整个五十七年的生涯,在他有这样一个机会的时候,发出来这样一种叹息。这种叹息应该说,如果我们了解阿炳的身世,我们听了以后我们会感到心灵上有一种很大的震撼,这是引子,就这么一句。但是这个引子我觉得他是所有我们听到的民间音乐作品里边,应该是最精彩的引子之一。因为这一句音乐,不仅仅是六个音,而是人生的一种叹息。那么接下来《二泉映月》有两个主题,一个就是(放音乐)。这是它的第一主题,那么接下来就是第二主题,就是(放音乐),这是他的第二主题。那么整个《二泉映月》就是由这两个主题,再加第二主题的八度的演奏,一共最后演奏了六遍,整整六遍。每一次第一主题就是(放音乐)。这个主题是基本上不变,然后第二主题呢,不断地发生这种变化,一直到底。整个演奏,阿炳自己的演奏是七分钟,那么有的就长一点,后来有的演奏就长一点、有的短一点,这都是个人处理。那么这部作品在音乐上我们把它叫做变奏曲,它采用的是变奏的手法,而这种变奏的手法恰恰也是中国音乐里边最常见的一种展开的手法,这是《二泉映月》。那么阿炳就是用了这样一个第一主题和第二主题轮回的这种演奏呢,不断地来表现他自己对生活的一种感受。那么这部作品,我感觉到,就像我们读屈原的《离骚》那样,因为屈原在他受到了排斥以后,他写出了伟大的诗篇叫《离骚》,写尽了他对当时社会,对他的上层统治阶级种种的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