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041105王国维的学术三境界 姚淦铭-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央视国际 2004年11月05日 09:56
    主讲人简介:姚淦铭:1948年生,苏州吴江人,文学硕士。现为教育部所属“211”之江南大学文学院教授、古代文献研究所所长。
    专著有:《王国维文献学研究》、编校《王国维文集》(四卷本)、《汉字与书法文化》、《汉字心理学》、《哲思众妙门——老子今读》、《礼记译注》、《趣谈中国摩崖石刻》等,已发表160多篇文献学、语言文字学等学术论文。曾获国家图书奖。
    内容简介:一、王国维是怎样一个人王国维是一个自有境界的人。青年王国维是一位英气勃勃的诗人、哲学家、美学家。他以诗人的灵动、美学家的敏感、哲学家的参悟,串联了宋代词人晏殊的《蝶恋花》、欧阳修的《蝶恋花》、辛稼轩的《青玉案》三句话,把本来不相干的三句名言连缀成“三境界”说,从而脍炙人口。
    二、第一境界的历练第一个境界是:“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为什么王国维如此喜欢这句话的意境?因为这里的意象太符合王国维的所见、所思、所为了。他要独自去寻找学术发展的道路,这不仅是为了自己,也为了整个民族的学术。
    三、第二境界的历练第二个境界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这是执着地在既定的道路上坚定不移地追求真理,而为之“不悔〃、为之”憔悴〃。这里不仅有躯体上之苦乏,亦有心志之锤炼。
    王国维是一个情商、智商都很高的杰出大师。他曾经赞扬大学问家看书目光直透纸背。其实他自己就是这样。
    四、第三境界的历练第三个境界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
    这是说,寻找到方向对头的道路,又执着地追求,经过千百次劳作,必有所成,最终豁然开朗,求得“真〃与”是“,从而将自己的发现汇入真理之长河,这是何等地令人欣慰!王国维在这里机智地活用了这一十分诗意的境界。
    五、境界的关键在人格学者的人格是境界的关键。王国维这样一个大学者,上课的时候对研究生们讲过:我愚暗,对于《尚书》这本书大约有十分之五还读不懂,对于《诗经》也有十分之一二读不懂。这使当时的研究生大为震动,先是不能理解,继之则无上敬仰。
    (全文)
    一、王国维是怎样一个人王国维是怎么样子的一个人?我估计身高呢,大概一米六十五左右,瘦瘦的,不太美丽,不是“帅哥”,他的牙齿还有点獠,门牙还有点獠,人又黑又瘦。穿着什么呢?西瓜皮帽子,马褂,长衫,后面还有一根辫子。所以王国维给人的印象,是很不美,不是一般地不美,很不美!但是王国维的内心的这种美,美得不得了,了不得!
    王国维是怎么美的呢?当王国维在北京招国学研究生的时候,全国各地的学生纷纷来到清华大学,仰慕着,将要看到日夜思慕的大导师王国维,因为王国维当时的名声不得了啊!所以大家有幸来看看这个导师。大家都在教室里盼望着……铃声响了,进来的是什么样一个风流倜傥的人物!为什么呢?因为如果大家只要念一念他的《人间词话》,他的诗词的话,脑筋先马上就跳出来,王国维是一个风流才子!大家可能马上想到唐伯虎,苏州的唐伯虎,就最风流的才子就是王国维!
    铃声一响,踏进来的王国维使大家很吃惊!怎么这么一个人就是王国维?一看就是刚才我描写的西瓜皮帽子,马褂,长衫,等到他转身写字的时候,后面一根长长的辫子……大家很失望!这就是我们的老师?这就是我们仰慕的伟大的国学大师?但是等到王国维一张口,一说话,一表述,一发表自己的学术见解,不得了,了不得!他把这些学生领到了一个从来没有过的新境界、新学问、新天地!这时候,同学们由衷地佩服,这就是我们的伟大导师!
    王国维没什么学位,中等文化程度,王国维他也没有硕士,也没有博士,更没有博士后,他完全是靠的孜孜不倦地自我奋发、刻苦,对境界的追求。他认识到非常重要的东西,学术的灵魂在于境界。为什么王国维从一个小职员,变成一个国际型的学术大师?为什么他能够在二十世纪初,一百年之前,他能够建筑起一座又一座的学术里程碑,一座又一座辉煌的学术殿堂,什么原因?就在他把握了学术的灵魂是境界。
    王国维他是一种自有境界的人。年轻的时候,他搞文学,是文学家;他搞美学,是美学家;他搞哲学,是哲学家,不得了!他搞文学,他是诗人,有诗人的灵性,要写诗,要有灵性,麻木的人怎么写得出诗来呀?诗是水,水是流动的,是灵性的。你看看,王国维既是诗人,他有种灵性;既是哲学家,哲学家不得了,哲学它是一种参悟的,什么东西给他一看,看到里面去了;他又是美学家,美学家不得了啊,什么东西到他眼里都是审美的。这些东西都集合在他一个人的身上,有诗人的灵动,有美学家的审美,有哲学家的那种参悟,所以王国维看到这么三首词,三句话的时候,被深深地感动了——宋代的三首词:一首词是宋代大词人晏殊的一首词《蝶恋花》;他又看到另一首,宋代的欧阳修的《蝶恋花》;第三首词,宋代大词人辛弃疾的《青玉案》。那么,他就从三位大词人的三首词当中,灵光照彻,不得了!在宋代的这三位大词人的三首词上,他发现了三句话,他把这三句话串联起来,就成功了一个美妙的经典语言,现在成为我们经典语言。
    王国维是怎么说的呢?他突然发现:“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罔不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 此第三境也。”
    王国维突然发现这三个大词人当中的三句话,如果把它串合起来,那就成为一个大人生、大境界的一段美语。他概括了古今中外无数成功人的一个秘诀,一个内在发展的逻辑,是一种核心的概括。然后把它融在,把它结晶在文学的意象当中。所以王国维这几句话一出来,成为一种经典,成为一种成才之路的经典。
    二、第一境界的历练我们要看看,王国维你自己是怎么历练这三个境界?三个境界,我们先看,第一境界历练。
    第一个境界是:“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为什么他对这句诗,这么地欣赏?这么地赞同?因为这句诗太符合王国维的所见、所思、所闻。“昨夜西风凋碧树”,是一种什么样子的情景啊?昨天晚上,猛烈的西风刮来,碧绿的大树上,一片一片树叶凋落。这是一种什么情况呢?带来有一点迷茫,有一点凄凉。王国维看到的什么?王国维看到了,是一种变化的意象。变化,是在变,是在化。变在什么地方?时间在变,物象在变,心态在变,理念也大变,王国维看到这些变化。那么王国维当时从这个意象大树飘零,他又看到什么呢?看到中国是一个变化的中国,一百多年之前,他看到了世事在变化,中国在变化,学术也大变化。你看看,国门给打开了,西学进来了,中学怎么办呢?中学是被动地应战,还是不应战,就给它吃掉了?还是怎么办呢?而且他痛心地看到,当时中国整个学术界是什么?麻木的,昏沉的,没有觉醒的,毫无朝气的,非常地痛心。而王国维就从这个一叶飘零当中,用到我们一个成语,叫“一叶之秋”——从一个叶子的飘零,知道秋天要到来了,而王国维更从这个秋天发现了,后面紧跟着的是冬天,而过了冬天以后,将是灿烂的学术春天。所以,王国维特别感悟这一句词,把它作为第一个境界当中一个物象。
    我们再看这个“高”字。王国维当时的行路,他确实是站在一个最高的地方。什么高的地方?站在一个民族存亡和学术关系的这个高度,站在一个20世纪初的时代的高度,一个历史的高度来望。
    王国维年轻的时候,就有高远的志向。有一次,罗振玉到东文学社去看学生的时候,突然发现同学扇面上题了好多的词。他拿来一看,是一首诗,这首诗他看了以后非常感动,他说,能够写这首诗的人,一定是志向高远。这首诗是怎么写的呢?“西域纵横尽百城,张陈远略逊甘英。千秋壮观君知否?黑海东头望�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