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三章 艾蓓情结:叫父亲太沉重
一些书刊上介绍,周恩来一共收养过十七个烈士子女其实不确。
从名份上说,周恩来没有子嗣,又特别喜欢小孩,见了老战友的孩子自然亲切疼爱,说几句〃给我做乾儿子(女儿)吧〃的话是很自然的。即拿一般人来说,一生当中认几个这样的口头子女司空见惯,过后真当回事的并不多。但周恩来不是一般的人,被他这样〃收养〃过的孩子多半不会轻易拿掉自己头上的名份。于是就造就了一大堆收养的子女。
否认自己是〃养子〃的李鹏
这些子女中,最有名的是继周恩来、华国锋、赵紫阳之后,出任国务院总理的李鹏。李鹏的父亲李硕勋也是中共烈士,一九三零年死于海南,其时李鹏才两岁,妹妹还在腹中,后由母亲赵君陶独立抚养。一九三九年,周恩来、邓颖超在成都赵世兰(中共烈士赵世炎的妹妹,赵君陶的姐姐)家见到了李鹏,把他带到重庆,入读陶行之创办的育才学校。半年后,又托人送到了延安。周恩来、邓颖超对于李鹏的恩义,是不在一般父爱和母爱之下的。一九四五年李鹏赴前线,邓颖超拿出自己御寒的衣物给他带上,一片〃游子身上衣〃的情意,周恩来也送他一床毛毯。须知当时毛毯、毛衣都是十分珍贵的,周恩来在重庆谈判期间为毛泽东鞍前马后地尽力,回延安毛为了表示感谢,送给他的便是自己仅有的一件毛衣。
邓小平时代,李鹏在众多中共高干、烈士后裔中脱颖而出,很自然地使人联想到,他的总理位置与周恩来的渊源不无关系。传言邓颖超在高层说过:〃我的儿子为什么不能当总理!〃李鹏当上总理,十分注重造型和风度,连说话的口音都刻意模仿周恩来,颇得〃乃父〃之风。只是终归缺乏周的神韵,尤其在学识、急智、幽默、涵养等多方面的差距极为显见,有时更不免露出高干子弟的骄横、浅俗与优越感。〃六四〃事件之后,李鹏的形象大受损害,成异议人士攻击最多的目标。民间也为〃虎父犬子〃而扼腕叹息,以为中共一代不如一、气数将尽的象征。李鹏大概也怕外界认为,他当上总理是拜养父之赐,在一次记者招待会上郑重澄清〃事实真相〃,以亲生母亲直至八十年代才去世为理由,否认自己是周恩来夫妇的养子。他的立意是想表明其人格,之所以他有今天,绝非靠着周恩来、邓颖超,而是凭籍自身的努力奋斗得来的;另外,也可以打破人们对中共政权家族化的印象。不过亲生母亲是否在世,与当不当养子没有必然关系。如孙维世,母亲任锐直至一九四九年春天才去世,但她做一个快乐的养女已经做了十几年了。而且李鹏〃澄清〃得也太晚了点,任他怎么解释,反正没人会怀疑他是养子、而且占尽了养子的好处这个事实。
〃我儿为什么不能当总理?〃
李鹏的妻子朱琳,在一篇追忆文章中记述,三年困难时期,他们的大儿子、女儿出生,没有足够的营养品,邓颖超亲自把两筒猪肉罐头送到他家,好让孩子们添一份乳汁。当时生活物资极度匮乏,连毛泽东都宣布不再吃肉,周恩来夫妇也俭省度日,两筒猪肉罐头的份量绝不是一般的〃雪中送炭〃可以形容的。一九六二年春,周恩来、邓颖超袄沈阳视察,在下榻地招待在他们身边长大的烈士子弟,除了李鹏、朱琳夫妇,同桌的还有任岳、叶正大、谢昭明、邹家华、叶楚梅。其中邹家华日后也当上国务院副总理。
朱琳回忆,邓颖超〃模范地执行选拔干部方面一贯坚持的德才兼备的言责,坚持任人唯贤,反对任人唯亲。那年,邓妈妈是从报纸上得知李鹏当选为国务院副总理的消息的。〃从报纸上得知,——说明李鹏升官她不曾干预,说明她反对任人唯亲、说明李鹏和她的关系之〃亲〃。再仔细分析,其实这番表白只能说明最后一点,即李鹏与周恩来、邓颖超的关系之〃亲〃,而不能说明她不曾插手。对中共内部运作稍有常识的人都知道,国务院总理、副总理人选都是党的代表大会或中央全会预选内定的,全国人大只是表决通过而已。邓颖超从报上看到的,仅仅是确认代表们表决通过了〃当选〃 的消息。作为党和国家领导人、元老、已故周恩来总理的遗孀,要是连这样重要的人事安排都预先不得而知,岂非咄咄怪事。
客观地说,周恩来的养子不是不可以当总理。邓颖超质问得有理:“我儿为什么不能当!”由于从小的耳濡目染,他的确可以做到比任何人更像一个总理。这都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他的政绩。那是另一个话题,本书不拟作进一步的讨论。
周恩来认下的养子女,并非个个都是烈士后代。李富春和蔡畅的女儿李特特,从小极得周恩来夫妇喜爱,一见到她就搂在怀里,叫她〃我的爱女儿〃。李特特也很乖巧,叫邓颖超〃爱妈妈〃,叫周恩来〃爱爸爸〃,叫邓颖超的母亲杨振漕〃爱外婆〃。时至今日,李特特也没有否认过这样一种亲密关系。
周恩来的父爱太不专一
原新四军军长叶挺的女儿杨眉,也是周恩来的干女儿。叶挺有九个孩子,皖南事变后叶被捕入狱,曾囚于江西上饶、湖南衡阳及湖北恩施,有三个孩子随他在恩施上学。一九四五年九月,他们又随父亲押解到重庆,摆脱特务监视跑到曾家岩五十号去找周恩来。周恩来替叶的两个儿子福麟、福恒改名为正明、华明,俨若一位父亲。叶的女儿杨眉娇憨活泼,尤其得到周的喜爱。他将廖仲恺的外孙女儿李湄(李少石、廖梦醒的女儿)哈杨眉一手一个搂在怀里,笑言:〃两个都是眉,做我的女儿吧。〃自此,杨眉和李湄都叫他为干爹,叫邓颖超为干妈。不久将叶挺的三个孩子送到延安,住进了周恩来和邓颖超的窑洞。当时叶挺还不是烈士。
一九四六年一月,杨眉随周恩来到重庆接她的父亲叶挺出狱。过秦岭时,飞机遇到强大冷气流,冰雹密集地敲打机身,情况危急,机上的机梯、小桶、行李物件都扔了下去,随时准备跳伞。杨眉忽然哭起来,周恩来看到只她一个人没有伞包,赶紧将自己的伞包给她挂上。幸好飞机平安返回,在西安机场降落。周恩来对义女的情义,赢得了同机部属的由衷敬佩。但杨眉机运太差,四月八日,叶挺夫妇带了他们的小儿子和杨眉乘一架美国军用运输机去延安,途中天气骤变,在山西黑茶山失事,机上人员包括中共高级将领王若飞、博古(秦邦宪)、邓发等全部遇难。特别让周恩来悲伤的,一是痛失老友王若飞,而是痛失干女儿杨眉。对于王若飞,他经常怀念说:要是他还活着,给我当个副总理,我可以减轻多少劳累啊!对于小杨眉,他不止一次向人们自责:是我的疏忽,我怎么就没想到让他们(叶挺)一家人分开乘飞机呢!其爱之深、痛之切,真是溢于言表。
周恩来认养的子女既多,又特别喜欢女儿(如李特特、两个眉、孙维世等),相对地也就冷落了一旁的乾儿子们。或许这正是李鹏得势后否认自己为其养子的一个潜在原因。总认为周恩来的父爱太不专一,简直是见一个爱一个,来着不拒,照单全收。像李鹏这样两岁丧父、心灵敏感的孩子,难免产生〃你爱我不够〃、〃你不是真爱我,只是同情我〃、〃你对所有(烈士)的孩子都一样〃、〃我的亲生父亲不会这样〃、〃你到底不是我父亲〃之类的微怨而不自知。周恩来有一句名言:〃全中国的孩子们都是我的子女。〃他要是知道,他死后第一个站出来公开否认这种父子关系的竟是李鹏,情以何堪?
全中国人民的〃父亲〃
周恩来的这句名言,不知感动过多少善良的中国百姓。爱民如子,这是中国传统为官之道的最高准则。在一些共产党国家,独裁者也喜欢被颂为人民的〃慈父〃,如苏联人民的〃慈父〃斯大林,朝鲜人民的〃慈父〃金日成等。北越领袖胡志明一把白胡子,当〃慈父〃显得太老,于是当了〃胡伯伯〃。罗马尼亚的齐奥塞斯库几十年如一日的年轻,当〃慈父〃显得太嫩,只好称〃人民的儿子〃。毛泽东笑容慈祥,本来当什么都可以的,但神化得太厉害,没有敢称他为〃父亲〃。只有周恩来,能够赢得大多数民众的认同和遵从。
这就是广泛存在于中国人潜意识中的,对周恩来的恋父情结。这里所说的是〃广泛〃,并不是指〃每一个人〃,所谓〃恋父〃,也不同于弗洛伊德理论的〃杀父娶母或杀母嫁父〃,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