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张国焘传_2-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7月30日早晨,张国焘风尘仆仆地赶到南昌。在他的要求下,前委立即召开紧急会议。会上,张国焘传达了国际来电的内容,提出如果有成功的把握,可以举行,否则不可动。如果要暴动,也要征得张发奎的同意,否则不可动。

  李立三一听,就对他说: “什么都预备好了,哪里现在还需要讨论。”周恩来也明确表示: “还是干!”

  张国焘见自己的意见受到大家的反对,便说: “这是国际代表的意见。”

  他本想用国际代表来压大家,没想到适得其反。周恩来气得拍了桌子,他对张国焘说: “国际代表及中央给我的任务是叫我来主持这个运动,现在给你的命令又如此,我不能负责了,我即刻回汉口去吧!”李立三说: “起义已经准备好了,不能再有任何迁延。张发奎决不能同意我们的计划,必须彻底放弃依靠张发奎的幻想。”





  看见大家都很激动,张国焘说: “这个行动,关系我们几千同志的生命,我们应当谨慎才是。”

  大家遂告诉张国焘,张发奎现在已处于汪精卫等右派的包围之中,决不会同意暴动计划,而我们也不能再依靠张发奎。另外,暴动正在按计划进行,也决不能拖延。

  双方各持己见,争论了数小时。因为张国焘是中央代表,不能以多数来决定,所以会议不欢而散。叶挺: 《南昌暴动至汕头的失败》,《南昌起义》(资料选集),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1年版,第81页。

  当时前敌委员会诸人都在热心筹备暴动,张国焘的阻挠无疑给大家浇了一盆冷水。会后,大家议论纷纷,怨言颇多,谭平山竟然起了杀死张国焘的念头。他对一位师长说: 张国焘若反对起义,就把他杀掉。这位师长征求前敌委书记周恩来的意见,周恩来说: “党内斗争,不能这样做。”《关于党的“六大”的回忆》,《周恩来选集》上卷,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173页。

  其实,当时形势十分严峻。张国焘并不知道他所寄予希望的张发奎已经追随了汪精卫。7月29日,汪精卫、张发奎、唐生智、孙科以及张发奎部的第四军军长黄琪翔、江西省政府主席朱培德、朱培德部第九军军长金汉鼎等,在庐山举行了会议,讨论如何继续加紧推行清共反共。会议作出三项决定: 一、严令贺龙、叶挺限期将军队撤回九江;二、封闭九江市党部、九江书店、九江国民新闻报馆,并逮捕其负责人;三、张发奎所辖之第二方面军实行清共,通缉共党分子廖乾吾、高语罕等四人。《南昌暴动纪要》,(台北)《革命文献》第25辑。

  31日,南昌起义前敌委员会成员和张国焘再次开会。正在争吵不休时,叶剑英来报告说: 张发奎、汪精卫、孙科等人要在8月1日来南昌。这时,张国焘才不得不同意了南昌起义的计划。中篇

  一重尝失落

  南昌起义爆发了。

  起义部队在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人领导下,经过四个小时的激战,全歼南昌城守敌3000余人,占领了南昌。

  南昌起义总指挥部——江西大旅社

  南昌城内一片沸腾,各界群众数万人召开大会,庆祝起义的胜利和久盼的解放。1927年8月3日的江西《工商报》登载当时的盛况称: “兹悉革命委员会委员即遵于本(二)日下午一时在贡院会场举行就职典礼,计到者除全体委员及各团体代表等数十人外,有民众团体二百余,到会群众有农工商学兵各界共数万人,旌旗蔽日,欢声震天,诚南昌前此未有之盛况。”

  南昌起义胜利了。但参加南昌起义的中共领导人心情并不轻松。虽然起义仍然使用国民党的旗帜,且成立了包括宋庆龄、张发奎、邓演达等国民党人在内的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却丝毫没能减轻严重的军事局面。刘伯承后来回忆说: “凑合仅二万零五百之兵力,而暴动于环敌十万之中,起义部队面临的困难是可想而知的;加之起义发生在工农及军事力量减削与消沉之时,工农不甚觉悟,形势不好,我军内大半由非党同志领导,所以起义部队很难在南昌站住脚跟。”刘伯承: 《南昌暴动始末记》,《刘伯承军事文选》,解放军出版社1992年版,第32页。

  为了保存起义之后的革命武装力量,前委只能按照起义前中央的决定,撤离南昌,取道临川(抚州)、宜黄、广昌,南下广东,以图恢复广东革命根据地,占领出海口,取得国际援助,重新举行北伐。




  中篇

  一 重尝失落

  8月3日,起义部队开始撤离南昌。从此,起义部队走上了一条凶多吉少的征途。

  或许已经意识到前途多舛,8月4日,第十一军第十师师长蔡廷锴率部脱离起义军,带走4500人,军心开始动摇。接着,第二十军参谋长陈裕新及第五团约700人投奔了唐生智。

  由于起义军仓促南下,没来得及整顿,党的领导和政治工作薄弱,加之天气炎热,士兵病倒很多;而且参加起义的部队大部分并不是由共产党员领导的部队,这样,在自然环境恶劣、敌我力量悬殊的情况下,个别脱离部队或整团整营离开部队的情况时有发生。

  起义军在临川休整了3天后,继续南进,于8月25日抵达瑞金以北之壬田附近地区,打了南下以来的第一仗,虽歼敌大部,但起义军也伤亡1700余人。至此,起义部队经过近一个月的行军作战,减员近万人。

  9月上旬,起义军从会昌经瑞金进到长汀。稍作休整后,经上杭进入广东,于9月23日进占潮安、汕头,第二十五师进占大埔三河坝。

  还在南昌起义后不久,8月11日,中央临时政治局决定在广东成立南方局,领导广东、广西、闽南及转移到海外的党组织,并指定了南方局的分工: 以张国焘为书记,委员有周恩来、彭湃、陈权、恽代英、黄平。

  9月26日,南方局在汕头召开会议,对张国焘的工作提出了批评,决定推选张太雷任南方局书记。《中国共产党广东省组织史资料》(上册),中共党史出版社1994年版,第146—147页。1927年10月27日,中共中央决定撤销南方局。

  9月28日,起义军主力在汤坑东南的白石与敌激战,损失2000余人,遂撤出战斗。

  10月初,起义部队在敌人围攻下遭严重损失,只有第十一军二十四师约1200余人转入海陆丰与当地农军会合,另一小部分近800人在朱德、陈毅等率领下,转入粤赣湘边界地区,开展游击战争。南昌起义的部队在强敌攻击下未能完成预定的任务。

  起义军在汤坑失利后,张国焘和起义的部分领导人取道香港返回上海,时间约为1927年10月中旬。

  张国焘回到上海后,据他自己说,是度过了近八个月的地下生活,除了偶尔有几个熟人去拜访外,中共中央领导人没有给他安排什么工作。这一段时日对他来说真是苦闷难耐,度日如年。

  造成张国焘这种严重失落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他与“八七”会议后成为中共核心领导人的瞿秋白不和可能是主要原因。

  据现有资料证明,他们二人的不和发端于五人常委时期。

  1927年7月12日,根据共产国际的指示,由张国焘、李维汉、李立三、周恩来、张太雷组成临时中央常务委员会。第二天,瞿秋白即陪鲍罗廷离开武汉去了江西庐山。从庐山回到武汉后,瞿秋白即开始参加常委工作,并筹备“八七”会议。他当时不是常委成员,为什么能够参加常委工作,并且在“八七”会议上代表常委作报告呢?

  有学者认为这是由于瞿秋白在莫斯科受过训练,已被俄国人指定接替陈独秀担任中共领袖。瞿秋白陪鲍罗廷呆在庐山,无异于呆在近水楼台,他是被选定的人物。〔美〕丹尼尔?雅各布斯: 《鲍罗廷——斯大林派到中国的人》,世界知识出版社1989年版,第267—268页。由于没有足够的史料可以证明,我们无法确定上述说法是否符合事实。不过,可以肯定,瞿秋白进入中央领导核心确实与共产国际代表有关,因为当时中共领导人的任免是由共产国际决定的。

  瞿秋白与鲍罗廷在庐山会谈的内幕至今无人知晓。张国焘回忆说: 7月21日,瞿秋白从庐山回到武汉,立即提出了改组中共中央领导的问题。瞿秋白告诉他,鲍罗廷希望他们俩能继续领导中共中央,由瞿秋白主持理论的研究,张国焘则主持实际工作。

  对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