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写,有的已经写出来了。北京更是大有人在。因为这里是发生地,人们永远
忘不了那时的一切。我非常希望能早日看到这些作品。尽管不一定每个人都
写得很好,很成功,但是我祝愿他们努力地写,写出人民的心声。
(原载《人民日报》1978年
11月
16日)
谈吉剧
我看了吉剧的三个戏,这是百花园里一朵非常美的鲜花。它是一个新剧
种,但它能够吸收各剧种的长处,这是它一大优点。吉剧的主要根据是二人
转,它把二人转里好的东西都保留下来了。这一是领导的好,二是群众创造
性非常强,艺术家合作的好,发挥了智慧,各位同志演的很有自信心,人情
人理,入木三分,演的狠哪!无疑问,这是从生活中来的。
三个戏,我最喜欢《包公赔情》。当然都不错。《闺戏》活泼,三个姑
娘,三种性格。《燕青卖线》武丑演的好。我看过京剧《赤桑镇》,没给我
留下什么印象。看了吉剧《包公赔情》,使我产生了不起的感觉。它人民性
强,表现了人物崇高的精神境界。看戏曲这样感动我,还是第一次。念一段
唱词,包公唱:
嫂嫂难消杀子恨,
要责倒有剑一根。
包拯性命何足论,
惜的是陈州百万民,
千家万户炊烟断,
妻离子散痛断魂。
嫂嫂若有爱民意,
你等我放粮归来,
死也甘心!
这词真好!唱完这一段,跪在嫂嫂面前,戏到了不可解决的当口,王凤
英唱道:
眼前跪定小包拯,
却好似陈州百万民。
接着伴唱重复着下句(想不到吉剧还有川剧式的伴唱)。没想到这样一
转,突然把人物境界提得这样高。这句子多好啊!这是伟大的感情。往下听:
(嫂)千言万语难入耳,
他为民一跪动我心。
他为那百姓饥寒肝肠碎,
我怎该为一孽子泪沾襟。
擦干泪痕搀三弟,
(白)嫂嫂跪的并非是你,我跪的是你那为国为民的一片忠心!
(包)多谢嫂嫂不责之恩。
难道不应该向这样的人物学习吗?接着嫂子做了一番检讨,检讨的很
好,我通过了(众笑)!她是这样检讨的:“三弟!嫂嫂一时贪恋母子之情,
险些误你放粮大事。三弟,请速登程!”风波平息了,嫂嫂举起酒杯唱道:
(嫂)三弟你请饮这杯酒,
(伴)这杯酒千斤重,
点点滴滴透深情;
一为你赔礼二饯行。
(包)接过嫂嫂酒一盅,
铁石的人儿泪纵横。
若非贤嫂明大义,
这场风波实难平。
这词写的精采,有人民性!我有一次看《除三害》,这戏就有人民性,
是写自我改造的,我看完后,给演员写了一封信。我看《包公赔情》要好好
宣传,这里包含着很深的东西。没想到这样好。这就叫古为今用。你说清官
不好?不对嘛!我认为这一段可以大书特书,因为这样的戏在中国舞台上不
是很多的。这说明了应该怎样整理传统,推陈出新。
再一个是眼泪的问题,我觉得演员激动流泪是难得的。当然流眼泪要发
自内心。莎士比亚的剧本《哈姆雷特》里有这样一段台词:“这一个伶人不
过在一本虚构的故事、一场激昂的幻梦之中,却能够使他的灵魂融化在他的
意象里,在它影响下,。。他的眼中洋溢着热泪,他的神情流露着仓皇,他
的声音是这么呜咽凄凉,他的全部动作都表现得和他的意象一致,这不是极
其不可思议的吗?”它说明演员为剧中人物的感情所感动,在认真演出中落
下眼泪。演员流泪是必要的。
附注:此文摘自《首都戏剧界关于吉剧的座谈会纪要》,并另题名。
(原载《吉林日报》1978年
12月
8日)
惊雷的回响
——在《人民戏剧》编辑部和中国戏剧家协会先后召开话剧《于无声处》座
谈会上的发言
现在出现了《于无声处》这样一个好剧本。“于无声处听惊雷”嘛,“惊
雷”一响,全国响应。听说北京有十几个、全国有五十多个剧团要上演这个
戏。今天这个会,大家来得非常踊跃,可说是首都戏剧界的一个盛会,可是,
比起全国的盛况来,我们这个会又是小小的回响了。
戏的演出还没有看到,剧本读了两个晚上。真是个了不起的好戏。党中
央要求我们:思想再解放一点,胆子再大一点,办法再多一点,步子再快一
点。这个戏全做到了。作者宗福先同志今年才三十一岁,是工人业余作者,
我们专业戏剧工作者确实应该向人家好好学习。首先在他思想里根本没有什
么“禁区”,也没有什么“余悸”,政治上非常敏锐,大胆。再一点,我感
到作者非常热爱我们的周总理,什么力量也抑制不住他的这种热爱之情。第
三,作者非常痛恨“四人帮”,鞭笞得十分有力。第四,这个戏在艺术上是
很好的。单说最后一幕的那个闭幕,平地一声惊雷,结束得真叫好!既点了
题,又余味无穷。我先说到这儿,将来看过演出我们还要再谈,一定谈它个
痛快!希望大家热烈发言。
(原载《人民戏剧》1978年第
12期)
大胆地睁开眼睛
——谈《望乡》
《望乡》这部电影在我们的社会上引起了争论。有一段时间说是要停演,
于是我赶紧托人买票看了。后来,《望乡》重新放映,我又借来了《望乡》
的电影剧本,又看了一遍。剧本很短,应当说非常简练,我一口气读完了它。
我很激动。
《望乡》,它所写的是在黑暗社会里,黑暗统治下,妇女的最苦难、最
可怜的遭遇。作者站在同情和揭露的角度,塑造了阿崎婆,这样一个善良、
忠厚,爱自己祖国,同时又挣扎在社会最底层的劳动妇女。阿崎婆的一生难
道不值得我们深切的同情吗?我的一位朋友对我说,她的儿子看了《望乡》
之后,对她讲:“妈妈,我这才知道什么是人吃人的制度,这才感到我们是
幸福的。”孩子的话多么真诚啊!对我们是一个教育。
我还曾在汽车站碰到一位青年。我问他:你看过《望乡》吗?他回答看
过。我又问他觉得好不好?他说:影响不好。我说为什么?他说:这电影黄
色。青年人原来不懂什么叫妓院,从电影里却看到了那种乌七八糟的东西,
我没有和他辩论,我默想:中国的青年就不应该懂得什么是丑恶,黑暗吗?
难道我们自己的国家和人民不也是从腐朽、黑暗之中站起来的吗?青年人就
不需要了解这点吗?不去了解疾病,难道就会永远健康吗?我看恰恰相反。
有一些孩子受“四人帮”的毒害,还有一些成年人也同样地相信一个“纯”
革命、“纯”无产阶级的红色的、无菌的天地。并认为只有生活在这样的天
地中才保险。难道我们今天的社会上就没有细菌吗?如果真要那么“净化”,
便只有什么都不看也不听了,其实,这是不可能的。我们要的是进步、革命,
而不是谨小慎微地保卫那现实中没有的“净土”。那一套实际上是“四人帮”
的“愚民政策”。
由此我想到,肚界上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各种各样的事。我们不该闭着
眼睛或是只看见自己鼻子尖下一尺见方的地面。这样,我们的视线就太窄了。
说到这,还要提到《望乡》,我尤为喜爱那位女记者三谷圭子。她为了
了解亚洲妇女的历史,到处询访,偶尔碰到了阿崎婆,便毅然搬到她家,与
阿崎婆同吃同住,在共同的生活中,慢慢地了解了阿崎婆。越是了解阿崎婆,
便越爱她,尊重她,越要把“南洋姐”这段悲惨的历史如实地告诉世人。三
谷圭子不肯有一点地方刺痛阿崎婆。她是以她的诚恳、耐心,得到了阿崎婆
的信任,阿崎婆才把自己从不愿提起的经历全部告诉了她,她根据阿崎婆的
话在婆罗洲的原始森林里寻到了“南洋姐”的坟墓。而那些坟墓都是背向日
本,因为“南洋姐”知道祖国不是她们的。这一点非常深刻。作为记者的三
谷圭子,是值得我们认真学习的,反映这样的人物的作品,难道不值得我们
借鉴吗?
在这里,我还想说一点。外国文艺作品不是洪水猛兽,不必这样害怕。
我年轻时读过许多的外国剧作、小说,也读过不少中国古代的作品。我们这
一辈,很多人都和我一样的。至今,我觉得这样做,对我是好事,起码是使
我能了解世界,增长知识。我觉得今天,我们的下一代应该比我们读更多的
书,比我们更博学。因为他们比我们优越,他们首先学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