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生 命 奇 葩-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染色体上。他把这种现象专门叫做性连锁。摩尔根等进一步发现,遗传因子 

是以直线的形式排列在染色体上的。这种遗传因子由丹麦科学家约翰逊定名 


… Page 67…

为基因。 

     摩尔根等的发现既证实了孟德尔的遗传规律,还把遗传学研究大大地向 

前推进了一大步。可以这么说,在广泛发现了基因的相互连锁和交换现象, 

证明基因位于染色体上呈直线排列之后,才真正为遗传学奠定了细胞学基 

础。 

     到 1927年止,摩尔根的果蝇研究持续了将近 18个年头,大约经历了 

15000代果蝇。摩尔根用370多篇论文、21本专著来说明他的一系列实验结 

果和新发现。 

     1933年,由于他的杰出贡献,首次获得遗传学方面的诺贝尔医学生理学 

奖。得到这个消息时,他一点儿也不激动,仍坐在那儿,平静地读着当年最 

流行的冒险小说《安东尼的不幸》,好像什么事也没有发生。后来,他对诺 

贝尔奖金委员会说,他不准备出席12月10日在斯德哥尔摩的领奖会。他下 

一年度去,沿路可兼一些公事。他谦逊地讲,这是对实验生物学而不是对某 

个人的表彰,研究工作是大家协作完成的,每个人都享有应得的一份荣誉。 


… Page 68…

                          青色霉菌变成治病良药 



                          ——弗莱明发现青霉素 



     在漫长的医药发展史中,人类发明了难以计数的各种药物,它们不断地 

更新换代,为人类战胜邪恶的病魔助上一臂之力。然而有一种药物至今仍药 

效不减,风行天下。它就是杀灭病菌的灵丹妙药——青霉素 (英文音译又称 

盘尼西林)。它具有广谱的抗菌功能,副作用少,且不易使病菌产生抗药作 

用,所以从它诞生之日起,就被人们视为“神药”。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战场上无数伤员因伤口感染化脓而死亡。当 

时的抗菌良药磺胺对高烧的伤员已无济于事。面对绝望的伤员,护士只能拿 

来纸和笔,让他们留下遗嘱。 

     就在这种情形下,一种神奇的黄色粉末被溶解在蒸馏水中注射进了伤员 

的体内。几天以后,奇迹出现了,19名被判“死刑”的高烧伤员中,竟有12 

名渐渐退了烧,不久便康复出院了。也正是这种神奇的药,使许多开放性骨 

折伤员的伤口不再流脓,很快康复出院了。这就是最初的青霉素,它很快轰 

动了整个医院以至整个欧洲,甚至引起了一场“盘尼西林旋风”。青霉素成 

了各科医生的必备抗菌剂。自然地,各种荣誉也随之涌向它的发明者——英 

国细菌学家亚历山大·弗莱明。 

     面对荣誉,弗莱明只是谦虚而平静地说:“噢,青霉素,那是我偶然发 

现的。” 

     弗莱明1881年8月6日出生于英国爱尔沙亚的一座农庄,他的父亲是个 

庄园主,爱好自然科学,他的兄长是个医生。从小,弗莱明便受父兄的影响, 

立志从医。在他14岁时,便去伦敦与兄长住在一起,随后便在一家船运公司 

做工。后来,弗莱明继承了一笔数目不多的遗产,得以进入圣玛丽医院学医。 

在学期间,勤奋聪颖的弗莱明几乎取得了所有的奖学金。1908年,他以优异 

的成绩获得医学博士学位,成了一名医生。 

     正当弗莱明雄心勃勃准备在传染病治疗领域大干一场的时候,第一次世 

界大战爆发了。他去战地医院服务,从事伤口感染的治疗。他把研究的热情 

转移到了防治伤口感染上。由于他和同事出色的工作,他所在的战地医院成 

了防止伤口感染的最佳医院。战争结束后,弗莱明回母校担任细菌学讲师, 

同时他又到赖特接种站从事心爱的杀灭细菌的研究工作。 

     弗莱明和他的助手把研究的对象对准了葡萄球菌,因为它是一种分布非 

常广泛且危害很大的病原菌,伤口感染化脓,往往就是它在作怪。他们工作 

得非常勤奋,整日泡在简陋的实验室里,在一只只细菌培养皿中接种上葡萄 

球菌,进行人工培养,再试验各种药剂对葡萄球菌的作用,以期找到杀灭葡 

萄球菌的理想药物。 

     1921年,一个偶然的现象一下子把弗莱明的注意力吸引到了早先并不认 

识的能够溶解病菌的生物酶上。弗莱明和其助手本以为溶菌酶是一种重要的 

疫苗或有效的药物,然而,历经7年的潜心研究,他们却失败了,溶菌酶对 

病原生物几乎丝毫不起作用。科学研究总有失败,而事实上,这失败已为弗 

莱明打开了通向发现青霉素的大门。 

     1928年夏天,天气格外闷热,赖特研究中心破例放了一个避暑假。一天, 

弗莱明心情异常烦躁,几天来的连续失败加上热得透不过气来的天气,使他 


… Page 69…

什么事也不想干。他胡乱放下手中的实验,准备去海滨避暑。实验台上的器 

皿就这么杂乱无章地放在那里。这在一向细心的弗莱明二十多年的科研生涯 

中还是第一次。 

     9月初,天气渐渐凉了下来,人们的心情也趋于平和了。弗莱明回到了 

他离开多日的实验室。一进门,他就习惯性地去观察那些放假前放在工作台 

上的盛有培养液的培养皿。望着已经发霉长毛的培养皿,他有些追悔莫及, 

后悔在度假前没把它们收拾好。这时,一只长了一团团青绿色霉花的培养皿 

引起了弗莱明的注意,他拿起这只被污染了的培养皿,仔细观察起来。他的 

助手正准备清理这些培养皿,便说:“先生,培养基发霉了,我把它倒掉吧。” 

 “不,这里好像有‘文章’。”弗莱明走到窗前,对着亮光,他发现了一个 

奇特的现象:在霉花的周围出现了一圈空白,原先生长旺盛的葡萄球菌不见 

了。弗莱明马上意识到:会不会是这些葡萄球菌被某种霉菌杀死了呢?他抑 

制住内心的惊喜,急忙把这只培养皿放到显微镜下观察,果然证实霉花周围 

的葡萄球菌全部死掉了。这位细心的科学家特地将这些青绿色的霉菌培养了 

许多,然后把过滤过的培养液滴到葡萄球菌中去。结果,奇迹出现了,几小 

时内,葡萄球菌全部死亡。他又把培养液稀释10倍、100倍……直至800倍, 

逐一滴到葡萄球菌中,观察它们的杀菌效果,结果表明,它们均能将葡萄球 

菌全部杀死。 

     进一步的动物实验表明,这种霉菌对细菌有相当大的毒性,而对白细胞 

却没有丝毫影响,就是说它对动物是无害的。 

     一天,一个助手因手被玻璃划伤而开始化脓,肿痛得很厉害。他来向弗 

莱明请假,说要去医院看一下。弗莱明看着助手红肿的手背,心想,这无疑 

是感染了细菌。他取来一根玻璃棒,蘸了些正做实验的霉菌培养液,一边涂 

在助手的手上,一边说:“不用去医院了,过几天手就好了。”第二天,助 

手就跑来对弗莱明说:“先生,您的药真灵,瞧,我的手背好了。您用的是 

什么灵丹妙药啊?”望着助手消尽了红肿的手背,弗莱明高兴地说:“我给 

它命名为盘尼西林!” 

     之后,弗莱明和他的助手在更进一步的实验基础上,于1929年6月,在 

英国的《实验病理学》杂志上发表了关于盘尼西林的论文。在论文中,他指 

出:“事实表明——有一种盘尼西林霉菌分泌了具有非常强大杀菌能力的物 

质。它不仅能杀死葡萄球菌,而且还能杀死链状球菌等许多病菌。” 

     然而遗憾的是,弗莱明不是一个化学家。盘尼西林培养液中的有效成分 

太少了,他对于盘尼西林的提纯问题始终没能解决。加上当时磺胺药在全球 

的风行,盘尼西林并未引起人们的重视。但弗莱明相信,盘尼西林总有一天 

会造福人类,他细心地保存着菌种,一代一代地进行着培养。 

     历史并没有冷淡伟大的科学发现。9年以后,英国病理学家佛罗理看到 

了弗莱明关于盘尼西林的文章。当时他正在寻找抗菌新药,对盘尼西林的发 

现十分感兴趣。他决心攻克弗莱明未能攻克的难关。他联合了生化学家欧内 

斯特·金等人一起,开展了对盘尼西林的纯化工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