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子的优秀品质是一种很有效的方法。如择菜,教给孩子什么样的不能吃,要摘下来扔掉,什么样的要留下来吃,可以培养孩子认真细致的作风。如果他没有择好,吃的时候就会出问题。比如,豆角两边的老纤维没有撕下来,吃的时候就嚼不烂,吃着不舒服。通过择菜和吃菜这对因果关系可以让孩子体会到为什么做事要认真以及不认真的后果。做菜是一门手艺,讲究色、味、香、型和营养,从备料到做出一道好菜,需要很好的组织和操作才能成功。这些,对于天天做菜的人来说可能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但是,对于一个孩子来说却是需要慢慢地摸索,需要手、脑协调才能做成功的。这对培养孩子的组织能力、动手能力是很有好处的。
第四章 好孩子是这样教出来的 一、少给帮助多让劳作(17)
1983年春天,常启夫妇带着常民去北京办事,留下读初中的常立(14岁)在家。正巧这时远在贵州的堂姐和堂兄来河北老家探亲。常立接到姐姐和哥哥要来家的电报后,按时到车站把他们接回了家。不仅如此,还给姐姐和哥哥做了一桌丰盛的饭菜,8个凉菜、8个热菜,荤素搭配,还有主食米饭。按当时的条件,这也算是一桌丰盛宴席了。堂兄和堂姐看到常立做了这样一桌丰盛的菜肴,感动得不知说什么好。第二天,常立乘长途汽车,把堂姐和堂哥送到了乡下奶奶家。当常启夫妇回到家时,常立一头扑到妈妈怀里,说:“妈妈,你们可回来了!”听了常立讲述接待姐姐和哥哥的经过之后,妈妈哭了。她说:“我哭女儿太难了,更觉得女儿真的长大了,我是高兴得哭了。”
事例14:让孩子自己参加升学考试
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孩子的升学考试自然就是家中的大事了。既然升学考试是大事就应该要重视,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应该如何重视,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同的家庭有不同的做法。有的家长在孩子升学考试之前很早就开始准备了,为孩子买了许多好吃的,还不厌其烦地说考试的事。也有的家长许愿:“你如果能考上××中学就带你去海南旅游!”
孩子考试考坏了,成绩不理想,常说的一句话是:“发挥不正常!”那么,为什么发挥不正常呢?发挥不正常主要是心理紧张造成的。其实,孩子考试之前用不着做什么准备,和平常一样就最好了。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家长弄这弄那,无形中就给孩子造成了心理压力。常启先生记得1959年他考大学的时候,学校为了缓解考生的压力,高考前三天就停止了一切与升学考试有关的活动:老师不得再和学生说升学考试的事,动员学生到校外去玩,还组织球赛等体育活动。那一年常启先生就读的中学共有4个高中毕业班,200多名学生参加考试,除了几名因政治审查不合格的同学没考上之外,其余的同学都考上了大学。也就是说,政治审查合格的同学100%考上了大学。
现在,升学考试家长送孩子去考场已成普遍现象。如果说家长送孩子去考场是必要的话,送完孩子之后一直等在考场外面,就没有必要了。家长一直等在考场外面,孩子考多长时间就在外面等多长时间,孩子从考场出来,就迫不及待地问孩子考得怎么样。这样很不好,会给孩子增加压力。也有的家长知道孩子从出考场出来就马上问考得怎么样不好,就故意装得像没事似的,不闻不问。其实,孩子知道家长等在考场外面这件事本身带给孩子的就是一种压力。家长装作没事似的,对于懂事的孩子造成的压力更大。常立和常民升初中、高中和大学的升学考试家长都没有送接过,都是常立、常民姐弟俩互相照应着参加升学考试的。照应就是考前陪着到考场,考试结束后再陪着回家。常立比常民大两岁,比常民先两年考大学。常立考大学时,不同意弟弟陪她去考场,她说自己能去,不用弟弟送。常启先生对常立说:“不是因为你不行才让弟弟陪你去(考场)的,是因为怕你的自行车出问题耽误考试才让弟弟陪你去的。万一自行车扎了带,或有什么意外能得到及时处理。”孩子考完了,回到家中除了饭菜比平时好一些之外,全家人的心态(表情和语言等)都和往常一样。这样才能使孩子处于放松的状态。有的家长心里紧张得要命,却装出一种若无其事的样子,还不厌其烦地说:“别紧张,考好考坏没有关系!”其实,孩子都高中毕业了,家长心里是什么样子,他能不知道吗?你越说“考好考坏没关系”,他就越觉得考好考坏了有关系。孩子能不紧张吗?其实家长就当没有发生升学考试这件事就最好了。
第四章 好孩子是这样教出来的 一、少给帮助多让劳作(18)
1989年常民高考之前,妈妈对他说:“你要考大学了,以后就别刷碗了,专心复习吧。”常民听了妈妈的话,就不再刷碗了。那时常民的姐姐已经到外地上大学去了,家里有姥姥(半身不遂)、姥爷(高度近视)、爸爸、妈妈和常民5口人。爸爸和妈妈除了工作之外还得照顾姥姥和姥爷的生活。为了减轻妈妈和爸爸的家务负担,常民每天中午和晚饭后都要刷锅洗碗。常民半个月没有刷碗之后突然对妈妈说:“妈,你以后还是让我刷碗吧。”
妈妈不解地问:“常民,怎么了?”
常民说:“没怎么。只是看到你和爸爸太累了。你和爸爸那么累却什么也不让我干,我不忍心。这几天我总在想,我如果考不好就太对不起你和爸爸了,我感到压力很大。我想还不如叫我继续刷锅洗碗呢,反正我也刷习惯了。这样,我若是考不好不是也有原谅了吗?”说完,常民虔诚地等待妈妈的回答。
妈妈说:“这事儿我自己做不了主,我同你爸爸商量之后再告诉你。”其实,考前不让常民刷碗这件事本来就是妈妈提出来的,常启先生压根儿就认为没必要这样做。经过商量,常启先生对常民说:“这事儿你看着办吧。以后愿意刷就刷,忙了不刷也可以,怎么都行。”从那以后,常民又恢复了每天中午和晚饭后刷锅洗碗,直到高考的前一天。高考的结果,常民以全年级6个班总分二名、高出本科重点录取线80多分的成绩考入了西安交通大学信息与控制工程系。家长应该明白,中学生的心理特点之一是敏感,家长一点点特殊举止都会被孩子看在眼里、动在心上,都会对孩子的心理产生影响,弄得好会缓解孩子的压力,弄得不好会增加孩子的压力。
事例15:母亲帮倒忙,影响儿子的高考成绩
有这样一位考生,学习成绩在就读的省重点中学高三8个班中始终在前三名,考上全国重点大学一点问题都没有。不幸的是,尽管这位考生的学习成绩很好,可这位考生的母亲还是心理紧张。这位母亲道听途说地听说喝人参蜂王浆可以提高考试成绩,于是她背着丈夫给孩子买了几只人参蜂王浆。在孩子高考的第一天下午入考场之前给孩子喝两支。孩子非常不情愿喝,觉得不喝这种东西也可以考好。无奈母亲非逼他喝不可,而且马上就要入考场了,于是就勉强地把两支人参蜂王浆喝了。刚喝下去没有什么感觉,过了一段时间之后孩子觉得浑身燥热,特别兴奋,精神怎么也集中不起来了,因而影响了下午两科的考试。孩子越想越觉得不对劲,觉得这次考试身体状况不正常,就把自己的感觉跟父亲说了。父亲问儿子吃什么东西了没有?开始儿子没有想起来,后来说入考场前妈妈让他喝了两支人参蜂王浆。这位考生的父亲一下就明白了,断定儿子的不正常是这两支人参蜂王浆闹的。
这件事,勾起了这位考生的父亲对一段往事的回忆。这位父亲20世纪60年代大学毕业后分到东北工作,听人说人参是大补的,就买了一盒人参糖吃。他第一次吃了两块,结果不仅有儿子喝了人参蜂王浆那种浑身燥热的感觉,而且鼻子还出了血。本来这位考生的母亲第二天还要儿子喝人参蜂王浆的,被丈夫坚决制止了。第二天没有喝人参蜂王浆,孩子的“症状”也没有了。你说,这位母亲不是给孩子帮倒忙吗?她的无知,影响了儿子的高考成绩。
第四章 好孩子是这样教出来的 二、少给限制多让试试(1)
事例16: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
对孩子“少给帮助多让劳作”是一个原则,到底该怎么做,要因人而异。譬如,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和心理素质较差,平时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