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987年常立考上了省城一家重点大学。接到通知书的当天,对爸爸和妈妈说:“我上大学谁也不让送。”
常启先生对女儿说:“一言为定。”
事情也真有凑巧的时候。后来常启先生接到了省科委的通知,要他去省城参加一个鉴定会,而且还指定他为鉴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鉴定会的报到时间也偏巧与常立入学报到的时间是同一天。常立对这件事感到很不舒服,对爸爸说:“你的报到时间改一天该多好呀。不知道的还以为你是送我上大学呢!”后来又说:“要么爸爸你别和我坐一趟车去。”常启先生听了女儿的话高兴地笑了,对常立说:“那干吗?是不是送你上大学,咱们知道就行了,别人怎么认为管它干什么?咱俩下火车后各走各的不就行了吗!”
第四章 好孩子是这样教出来的 一、少给帮助多让劳作(15)
常立对爸爸说:“一言为定啊!”
报到的那天,到了火车站,下了车,父女俩并肩往出站口走着,常立的眼尖,老远就看见有人举着接常启先生的牌子。常启先生和女儿说了几句话就跟来接站的马厂长走了。上了轿车,马厂长问常启先生跟他一起出站的那个女孩子是谁。常启先生说是他的女儿,今年刚考上大学,是来入学报到的。马厂长立即对司机说:“追上去,先送孩子上学!”车撵上了常立,马厂长和司机下了车,热情地让常立上车,说先送她上学校。常立对马厂长和司机师傅说:“来之前,我和我爸讲好了的,他是来开会的,我是来上学的。我不用送,谢谢你们。我不能放弃自己入学、自己办报到手续的锻炼机会。”马厂长和司机师傅都说常立懂事,说常启先生会教育孩子。
1989年,常民考上了西安交通大学。常民接到入学通知书之后,对爸爸和妈妈说:“我和我姐一样,也不用家长送,我要自己去上大学,自己去报到。”常民也和姐姐一样是自己去上大学的。
常民到了西安后没过多久,给家里来了一封信,说他病了,脸和嘴全都肿了,两只眼睛肿得就剩下一条缝了。母亲看了信哭了,对常启先生说:“你去看看孩子吧。”常启先生知道孩子病了,心里非常难过,也非常矛盾。孩子第一次一个人离开家,从河北到西安,又得了病,他恨不得马上赶到西安去看孩子。可是他又一想,去了西安能解决什么问题呢,除了安慰什么也解决不了。常启先生觉得生病对孩子来说是一种锻炼,也是培养孩子生存能力的机会。于是他决定先了解一下病情再说。常启先生给他在西安交通大学的朋友、一位德高望重的老教授打了电话,请他去看看常民。老教授的夫人是西安一家大医院的大夫。老教授夫妇看过常民之后,打来电话告诉常启先生:孩子是水土不服,有点儿过敏反应,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就会好的,暂时用不着来西安。这样常启先生的心中就有了底数,与妻子商量还是不去西安为好,要孩子经受一次锻炼,让孩子在磨炼中坚强起来。常启先生的妻子对他的决定并不满意,说:“你决定的事谁也改变不了,孩子别有个好歹就行。”常启先生又给在西安交通大学进修的同事打了电话,请他去看看常民。常启先生的同事看过常民之后,来电话说:没别的事,就是水土不服,经过治疗,已经开始好转了。后来常民说起这件事,说他当时特别想家,特别希望爸爸妈妈来看他,领他去看病。班里为了照顾常民,每天派4名同学轮流护理他,为他打饭和照顾他的生活,还陪他去医院看病。病好之后,常民说:“通过这件事,觉得自己真的已经长大****了。”常民还说:“通过这件事,感觉到了班集体的温暖,懂得了许多事情,懂得了人与人之间应该相互友爱,增强了今后克服困难的信心。”
事例12:让孩子自己搬自行车、修自行车
常立和常民上小学的时候,邻居家的孩子已经上中学了。邻居孩子的父亲每天早晨都给孩子把自行车从家里搬出来放到楼下,供孩子上学骑用,如果自行车没有气,还要打好气。常启先生觉得家长这样做,对孩子没有什么好处,就让他的两个孩子对此进行评价。两个孩子都说:“我们肯定会自立的,不会让爸爸搬自行车。”两个孩子都是自己搬自行车,自己给车子打气。
第四章 好孩子是这样教出来的 一、少给帮助多让劳作(16)
常民爱动脑筋、爱做事,从小就跟着爸爸修理自行车。常启先生买来了一本《自行车的使用和修理》让常民看。常民很用心,修自行车时有弄不明白的问题就看这本书,看了再修,到上初中的时候常民就会自己修理自行车了。家里有4辆自行车,每年都要大拆大卸,保养一次。开始常启先生和常民一起修,后来就常民自己修了。不要把常启先生让孩子修理自行车单纯地看成是为了节省修车费,让孩子修理自行车是有另外考虑的。
首先,自行车看上去虽然简单,却是一个完整的机械设备,由许多零件组成,包含许多机械原理。修自行车可以使孩子熟悉自行车的结构和传动原理,对开发孩子的智力、培养孩子的耐心和技巧非常有好处。
其次,孩子修理自行车时发现了问题,带着问题去看《自行车的使用和修理》。看了书,再修自行车,这个反复的过程可以让孩子切实地体会到书的重要,也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如何学习,对提高孩子的学习能力是非常有好处的。
家长希望孩子学习成绩好。为了孩子的学习成绩好,他们希望孩子把精力都用到学习课本上,认为学习课外的东西没有用。有的家长甚至不让孩子看课外读物,认为让孩子干修理自行车之类的事更是瞎耽误时间,对提高学习成绩没有好处。这是错误的。只让孩子学习课本上的东西,让孩子从书本到书本,是从死的到死的,孩子很难把书本里边的东西学透彻。常启先生让孩子修理自行车,把书本上的知识和实践很好地结合在了一起,孩子能够真正理解书本上的知识并将它用到实践中去,真正做到了对知识活学活用。不要认为常启先生让孩子修理自行车只是为了让孩子增长自行车方面的知识,而是通过修理自行车,培养孩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书本的理解能力、学用结合的能力。这些对学习学校的功课是非常有好处的,其好处胜过修理自行车本身许多倍。
如果家长不愿意让孩子学修自行车,可以给孩子找一块老式机械闹钟修修(这种闹钟差不多家家都有),还可以让孩子做一些其他的是事情,比如,让孩子组装电动小汽车。总之,家长不能总让孩子参加有老师教的学习,要让孩子多做一些没有老师教、靠自己做成的事,这对提高孩子的能力非常有效。
事例13:让孩子自己做饭
常启先生小时候常听大人讲故事,其中一个故事是这样说的:一家有娘儿俩,母亲特别娇惯儿子,什么也不让儿子干。结果,儿子除了会吃饭什么也不会做,也不愿意做。一天母亲要回娘家。考虑到儿子不会做饭,母亲烙了一张大饼套在儿子的脖子上,以便儿子饿了吃。母亲从回娘家回来之后,发现儿子饿死了。原因是,儿子就知道吃嘴边的饼,离嘴边远的饼吃不到,也不知道用手拿一下送到嘴里吃。
这个故事虽然过于夸张,但给幼年的常启先生的启发却是非常大的。他立志长大了不仅要学会做事,还要学会做饭。常启先生参加工作之后,经常出差,在外面吃了好吃的饭菜,回家就学着做。那时正是“*”,连一本菜谱书也买不到。后来常启先生从同事那里借来了一本《大众菜谱》,有了菜谱做出来的菜就好吃多了。常启先生由此感到做饭是一门艺术,能给家人带来愉悦。他对孩子说:“你们应该学会做饭。老家有句俗话,叫‘要吃应心饭,围着锅台转’。自己会做饭,想吃什么就做什么,是一种享受。当然,自己不会做,也可以到饭馆去吃,也可以雇厨师。到饭馆去吃不一定卫生,雇厨师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所以最好是自己学会做饭。”两个孩子遵循爸爸的教导,从刚刚会做事起就跟着爸爸、妈妈学择(zhái)菜。常立不到4岁的时候就学会择豆角、油菜什么的了,后来学会了削土豆皮,用牙刷刷洗黄瓜等活。两个孩子读初中的时候家常饭菜就会做了。家长们不要小看择菜、做饭这些小事。做这些小事对于培养孩子的优秀品质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