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孩子上学之后要让孩子自己收拾书包。
有一位妈妈对常启先生说,她的孩子做事总是马马虎虎、丢三落四,问是什么原因,该怎么办。常启先生对这位妈妈说:“孩子马虎、丢三落四可能有多种原因,但参加劳作少是主要原因。克服这种毛病的有效方法就是让孩子多劳作,先从与孩子关系密切的事做起,比如,孩子上学的书包一定要让他自己收拾,家长不要替他收拾。”
这位妈妈说:“那哪儿行啊!我帮他收拾有时还落东西呢,让孩子自己收拾更不知道他会落什么了。”
常启先生说:“问题就在这里。你给他收拾(书包),你知道他上什么课、用什么东西吗?”
这位妈妈说:“我每天晚上问他第二天上什么课,再根据明天上什么课给他(往书包里)装东西。”
常启先生说:“到底是你上学,还是孩子上学?你这样做,孩子会觉得他是在为你上学,自然你就应该伺候他,伺候不好还得朝你发脾气。”
这位妈妈说:“可不是嘛,忘了带东西经常朝我发脾气。”
常启先生说:“你要让孩子知道,上学是他自己的事,是为他自己上学。从今往后你不要管他了,他愿意带什么就带什么,忘带了就别用,没得用就做不成,做不成,就得挨老师的批评,挨老师几次批评就记住了。”
这位妈妈迟疑了一下,说:“这能行吗?这不是叫孩子出丑吗?”
常启先生说:“上学了,连上学该带什么东西还要妈妈管,这本身就是能力弱的一种表现,就是一件‘丑事’。你这样帮他,他将来到了社会上还能做什么?你就照我说的去做吧。不光上学该带什么你不用管,外出旅游、同学聚会该带什么你也不用管,总之,孩子自己的事要孩子自己去管,养成习惯了就好了。”
后来,这位妈妈照常启先生说的做了,孩子真的克服了丢三落四的坏习惯。
事例8:让孩子自己吃饭
吃饭是孩子的天性,学会吃饭是孩子的本能,因此,孩子吃饭是最不应该成为问题的一件事。遗憾的是,这个最不该成为问题的事却在不少家长那里成了问题。他们认为孩子小,怕孩子撒饭,怕弄脏衣服,嫌孩子自己吃得慢……总之,有许多理由不让孩子自己吃饭,非要喂孩子。
不让孩子自己吃饭是错误的,错在违背了孩子的天性,剥夺了孩子锻炼的机会,对孩子神经系统的发育、能力和优秀品质的形成会产生不良影响。孩子自己吃饭是天性,家长不给予支持,偏要喂,这就违背了孩子的天性。违背了孩子的天性就必然遭到孩子的抗拒。家长往孩子嘴里喂饭,孩子不吃,偏要动手抓勺子自己往嘴里弄,这就是抗拒的表现。在这种情况下,家长往往认为孩子捣乱,训斥孩子,强行往孩子嘴里喂饭。这就进一步导致了孩子的不满,有时孩子甚至会突然挥动小手把饭勺从妈妈的手里打飞出去。仔细想一想,这不是孩子跟大人捣乱,而是大人跟孩子捣乱,只是孩子不会说罢了。
第四章 好孩子是这样教出来的 一、少给帮助多让劳作(11)
一个2岁零2个月的孩子去幼儿园的时候不会自己吃饭。在幼儿园阿姨的精心教育下很快学会了自己吃饭,可是回到家之后,姥姥非要喂,于是形成了在幼儿园自己吃饭,回到家里大人喂饭的现象。至于孩子自己吃饭会弄脏衣服,是难免的。脏了就洗嘛!不是为了孩子吗?家长可以花一个上午的时间陪孩子学琴,为什么就不能多给孩子多洗几次衣服呢?这主要是认识问题,认为孩子学琴是学习,花时间值得;孩子学吃饭不是学习,花时间给孩子洗衣服不值得。有这种认识的家长把事情弄颠倒了。孩子学吃饭在3岁之前,是在孩子大脑发育和品格形成的关键时期,让孩子自己吃饭比学琴重要得多。
常立和常民小时候都是自己学会吃饭的。在他们有了自己吃东西的意向时就让他们自己吃。吃饭对于只有几个月大小的孩子来说,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需要眼睛、手、嘴协调才能完成。孩子学会用勺子吃饭之后,要让孩子和大人一起在桌子上吃饭。吃饭时,孩子愿意吃什么就吃什么(当然硬的、扎嘴的除外),只要孩子能自己弄到碗里、嘴里,就让孩子自己弄,能不帮助的就不给帮助,能少帮助的就少给帮助。这样做了,孩子吃得香、吃得饱、吃得愉快。孩子把饭掉到桌子上要叫孩子拣起来吃掉。
事例9:让孩子自己洗手洗脸
喜欢玩水是孩子的天性。一般说来,孩子是愿意自己洗手洗脸的,家长要为孩子自己洗手洗脸创造条件,不要嫌孩子洗得慢,不要怕往外弄水,时间长了,孩子习惯了就好了。孩子2岁时就可以教他自己洗手和洗脸,一般3岁就完全可以自己洗手洗脸了。
事例10:让孩子自己洗衣服
常立、常民很小的时候,刚会走路不久,看见大人洗衣服就凑过来争着和大人一起洗。那时候他们家住在一个大杂院里,家里没有洗衣机,洗衣服就在院子里。每当孩子凑过来和大人争着洗衣服的时候,常启先生或他的妻子,就给孩子弄一个盆,盆里放一点水,让孩子自己搬个小板凳,坐下来洗他们自己的手绢儿或袜子什么的。孩子洗得非常起劲儿,一会儿坐着洗,一会儿弯腰洗,一会儿又蹲下来洗。当然,刚开始的时候,孩子年龄太小,除了“瞎闹腾”,什么也没洗成。不但没洗成,还弄得满地都是水,有时连鞋也弄湿了,衣服也弄脏了,事后大人还得给孩子刷鞋、洗衣服。有些家长遇到这种情况,认为孩子是“捣乱”,是想弄水玩。这种认识是错误的、有害的。“错”在不符合孩子的实际,“有害”在会伤害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减少孩子的成就感,会对孩子的一生产生负面影响。
孩子那么小,他知道什么是捣乱吗?捣乱是有意惹他人心烦或给他人添麻烦的行为。捣乱的关键是“有意”。如果一个人不是“有意”惹你心烦,不是“有意”给你添麻烦,他就不是“捣乱”,最多只能说“添乱”。“有意惹他人心烦或给他人添麻烦”是****才会做的事,孩子不知道“有意”惹人心烦,也不知道“有意”给别人添麻烦,孩子越小越不知道,因为孩子还没长出成年人那么多“有意”的心眼。家长认为孩子是在“捣乱”,其实孩子不是在“捣乱”,是在向家长“索要”让他探求世界、了解世界的机会。成年人有工作和捣乱之分,孩子没有,孩子只有工作。家长说的孩子“捣乱”其实就是孩子在工作。
第四章 好孩子是这样教出来的 一、少给帮助多让劳作(12)
孩子那么小,他知道什么是“玩”吗?“玩”是通过从事正事以外的活动获得愉悦的行为。“玩”是成年人的事,孩子年纪还小,不知道什么是“玩”,家长认为孩子是“玩”,其实孩子不是在玩,是在“工作”,是在探求世界、了解世界,是孩子好奇心和求知欲本能的一种表现,是在干正经事儿!孩子年龄越小,这种本能表现得越强烈。好奇心和求知欲是孩子学习的最重要动力,是孩子将来成就大事的基础,家长一定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孩子小的时候,刚学洗衣服,手脚不遂,不懂洗衣服的章法,常常弄得满身是水,甚至连鞋也弄湿了。但是时间长了,次数多了,他的手脚就协调了,洗衣服的技能也就提高了,就不再往身上、地上弄水了。家长千万别小看这一点点变化。表面上看是手脚协调了,技能提高了,不往地上身上弄水了,其本质是什么呢?本质是孩子的大脑在洗衣服这个过程中得到了锻炼,发育得更好了。也许有的读者会说:“这根本用不着,长大了不用教也不用学,自然而然地就会了。”这话从能否学会洗衣服来说也许没有错。但是,从提高孩子的智力、刺激孩子大脑发育生长来说就错了,错在不懂得人的大脑的发育生长规律、不懂得早期教育的重要性、不了解家庭教育的实质。家庭教育的实质是刺激孩子的大脑,通过刺激,影响孩子大脑的发育和生长,使孩子大脑的结构和机能向着优秀的方向发展。人从出生到3岁是大脑生长发育最快的时期,到了4岁基本上就生长发育完善了,以后的生长发育会变得缓慢,到15岁就不再变化了。如果在0~6岁没有让孩子的大脑受到足够的训练,以后再训练,对孩子大脑的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