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周恩来的公共关系艺术-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轻守寡,陈氏就把全部感情和心血都倾注在对恩来的抚养教育上,由此陶冶出他的好学、好静、仁慈、礼让。他的生母是个性格开朗、精明果断、有办事能力的人,家族间发生了纠纷常要请她调解。而她在处理问题时,总是先耐心地听别人把情况说清楚,然后再发表意见,使问题得到比较顺利的解决。周恩来经常跟着生母,学到许多办事的方法。到了十岁时,两个母亲均已故去,父亲、伯父又出外谋生,童年的周恩来便挑起了“当家人”的生活重担。到周家来要债的人络绎上门,有时伯父寄些钱回来尚可应急,借贷无门时,只能把母亲的遗物拿到当铺去典当。但是,素来好面子的家庭,即使囊中羞涩,外头的场面还得硬撑,各种排场、礼仪、规矩一点也不能少。周恩来后来回忆说:我从小就懂得生活艰难。父亲常外出,我十岁、十一岁即开始当家,照管家里柴米油盐,外出应酬。墙上贴上一张纸,按照封建家庭的习俗,“要把亲戚们的生日、死期都记下来。到时候还要借钱送礼。东家西家都要去,还要到处磕头。”完成这些事情,自然需要相当有分寸、有条理的交往能力和对人际情感的细腻揣摩,磨炼出“当家人”的性格、素质。熟悉中国民俗风情,传统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条人生奋斗途径的人都知道,维系一个封建大家庭的生存、应酬,与今天主持国务活动其实并无性质上的差异。可以说,后来作为中国共产党和新中国的“当家”、“管家”,周恩来的公关素质和艺术在童年时便开始养成了。
  十二岁后,周恩来辗转漂泊东北、天津、日本等地,上学、求索、立志。在东北,民族危机的严重,使他立下了“为了中华之崛起”而念书的宏愿;而南方人的客居身分,迫使他进一步学会了交朋友。到了天津南开学校,他参加了大量的课外活动,他发起组织敬业乐群会,还先后担任过《校风》总经理、演说会副会长、国文学会干事、江浙同学会会长,新剧团布景部副部长、暑假乐群会部干事和班中干事。他在给友人的信中说:“课外事务则如猬集,东西南北,殆无时无地而不有责任系诸身。人视之以为愚,弟当之尚觉倍有乐趣存于中。”1917年9月,周恩来写下了那首抒发他救国抱负的著名诗篇:“大江歌罢棹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东渡日本,探索救国的方案。在日本,他痛苦过,彷徨过。“人间的万象真理”仿佛是“愈求愈模糊”。但就在这种艰难时刻,“模糊中偶然见着一点光明”,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有如“一线阳光穿云出”,使他格外欣喜,“真愈觉姣妍”。


前言:公关艺术视野里的周恩来(3)


  1919年4月,周恩来由日本返回中国。从“五四运动”起,他开始了近半个世纪的政治生涯。他主办了《天津学生联合会报》,提出“革心”、“革新”的主张,并说:“我们当知道,我们所恃的是群众运动”。他倡议成立了有二十名成员的觉悟社,并同时进入南开大学文科学习。1920年1月,天津当局镇压学生运动,周恩来等代表被捕。在狱中,他带头主办读书团,分五次作了介绍马克思学说的讲演。经过近半年的羁押,他获释出狱。同年11月赴欧洲勤工俭学。在英国和法国,他考察工人运动,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最终确立了共产主义信念,于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从事了许多公共关系性质的活动,如为天津《益世报》撰写大量通讯,致力于团结旅欧学生中的革命力量,积极投入反对中法借款和占领里昂中华大学的斗争,组织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后改为旅欧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参与组织国民党旅欧支部,成立中国旅法各团体联合会。在活动中,他注意策略,讲究方法,有勇有谋,显示了很强的公关能力。1924年7月下旬,他从法国回国时,带回旅欧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执委会给团中央的一份报告。里面写着对他的评语:
  “周恩来——浙江、年二十六,诚恳温和,活动能力富足,说话动听,作文敏捷,对主义有深刻的研究,故能完全无产阶级化。英文较好,法文、德文亦可以看书看报。本区成立的发启(起)人,他是其中的一个。曾任本区三届执行委员,热心耐苦,成绩卓著。” 
  回国后,在轰轰烈烈的大革命中,周恩来先后担任中共广东区委委员长兼宣传部长,黄埔军校教官、政治部主任,国民革命军第一军少将政治部主任兼第一师党代表、军副党代表,东征军总政治部主任,东江各属行政委员,中共广东区委军事部长、军委书记,上海工人武装起义总指挥,中共中央组织部秘书兼中央军委委员、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兼军事部长,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等职。他主持下的黄埔军校政治工作,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军队政治工作所作的最早尝试,并且取得很大的成功。在工作中,他思考事物周密,处理问题敏捷,原则性和灵活性掌握适度。后来毛泽东说:“那时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合作组织新制度的军队,在开始时候不过两个团,便已团结了许多军队在它的周围,取得第一次战胜陈炯明的胜利。往后扩大成为一个军,影响了更多的军队,于是才有北伐之役。那时军队有一种新气象,官兵之间和军民之间大体上是团结的,奋勇向前的革命精神充满了军队。”
  随着“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和“七一五”武汉分共的发生,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失败了。周恩来与其他同志一起,发动领导了著名的南昌起义,他任前敌委员会书记。南昌起义失败后,他到设在上海的中共中央工作,任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组织部部长、中央军委书记、中央军事部部长等职。1931年底,他离开上海到位于江西省南部和福建省西部的中央根据地,先后任中共苏区中央局书记、中国工农红军总政委兼第一方面军总政委、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等职。在遵义会议上,他支持毛泽东的正确主张,并继续被选为中央主要军事领导人之一。在1936年12月发生西安事变时,他任中共中央全权代表,对团结抗日局面在中国出现和国共合作抗日的形成做出了巨大贡献。
  纵览整个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周恩来的全部活动,应该说这是他的公关艺术在实践中受到磨炼、日臻成熟的时期。
  第一,经历了党内斗争的惊涛骇浪,磨炼了他顾全大局、维护党内团结的公关艺术。
  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并没有被吓倒。党领导人民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顽强奋斗,很快建立了红军和十五块革命根据地,开创了新的革命局面。但是,这个时候的党还不够成熟。在大部分时间里,除了对敌斗争外,党内也出现了因意见分歧或处理不当的多次激烈斗争:如托派与反托斗争,“左”倾错误者的派别活动与反派别斗争等,党内发生了许多事件。在党内斗争的惊涛骇浪面前,周恩来没有躲避,也不是卷入,而是顾全大局,尽力维护党内团结,一有可能便正确处理,或先调和待后处理,使党内斗争的惊涛骇浪始终没有颠翻中国革命的航船。
  第二,经历了时局由国共敌对到合作的风云变幻,磨炼了他正确把握局势,恰当处理党外关系的公关艺术。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疯狂地侵略中国,中华民族的生存危机日趋严重。与此相适应,国内时局逐渐出现变化。周恩来敏锐地把握局势,1933年他曾建议中央配合、支援抗日反蒋的“福建事变”,但未被理睬。在长征前夕,他和朱德派出代表,同广东陈济棠部进行谈判,达成了就地停战、互通情报、解除封锁和必须时互相借道等五项协议。长征到陕北后,他主持对东北军、十七路军的统一战线工作,并亲自与张学良谈判,在西北建立了共产党、东北军、十七路军三位一体的大联合局面。具有历史意义的“西安事变”发生后,他赶赴西安,完满地处理了错综复杂、瞬息万变的局势,和平解决了“西安事变”。此后,他先后在西安、杭州、庐山和南京四地,同国民党进行了五次谈判,历时七个月。谈判对手最初是顾祝同,后来是蒋介石本人。尽管经历了不少波折,最后在客观形势发展的推动下,终于扫除重重障碍,导致了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实现,开始了全民族抗日的新时期。
  抗日战争时期,周恩来的公关艺术达到成熟。全民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