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时候那个本子,那个本子手一摸,手上就有粉一样黑的粉一样,松烟一张一张去擦去刷,刷一本书要像这一本《地藏经》,恐怕一个人要用一天的时间,一张一张的刷。然后再装订,再把它切整齐,很不容易,所以书本的价值就很高,不是富贵人家买不起,数量又很少。现在方便,是照相制版,可以大量的印刷流通。
在民国初年,那个时候我知道我们家乡,好像安徽省这一个省,听说只有两套《大藏经》,还有一套是残缺的;两套完整、一套残缺,好不容易。一般人要想读经,要到寺庙藏经楼去借出来,借出来不能借出去,只能在藏经楼。藏经楼像图书馆一样,借出去你需要你抄,自己手抄,抄完之后再送还,藏经不出门的。现在印刷术发达,字缩小了,所以一部《大藏经》,讲《龙藏》,我们现在印出来的一百六十册,价格低廉,自己家里头可以收藏,珍宝!《四库全书》虽然太大了,但是《四库汇要》就方便多了,在古时候只有帝王才能收藏、才能享受,现在我们民间也可以了。台湾翻印的《四库汇要》,一套卖台湾钱五十万,价格就相当低廉,分量精装本五百册,相当于三、四套的《大藏经》,珍宝!这是值得收藏的,自己可以受用,可以教导下一代。所以丰饶珍玩不是在一些古董玉器,那个东西没有什么真正的好处。真正好处是这一些典籍,古圣先贤的教诲。
第六‘生贤善家’。前面讲常生贵家,著重在‘常’字,他这个果报不只一世,功德利益要绵延很多世,像前面讲一百次生忉利天。第六生贤善家,跟前面不相同的是,福报当然他是一世比一世要差一点。如果他生生世世肯修,福报就永远绵延不断,一定要靠修德,生贤善之家。第七‘生得为王’,这是享受人间的富贵。第八‘作金轮王’。第九‘生梵天’,层次就愈来愈高,完全看你修福的大小,修福的大小不在乎造像的大小,要懂这个道理。是在你修福的心的大小,你心量大造的像小功德也大,你心量小造的像大你得福也小,所以不在像的大小,是在你心的大小,是在你心地的染净,一定要懂这个道理。佛法当中真正是平等法,如果说是我造的像大福就大,像小福就小,那只有是有钱有势的人才能修大福,贫穷的人就不能修福报了,这个不平等。佛法当中平等,贫穷人有的时候修的福,比富贵人修的要超过许许多多倍,在清净心,要懂这个道理。第十‘不堕恶道’。第十一‘后生还能敬重三宝’,这一条很重要。前面十句都是讲果报,后面这一条是因。这是佛法里面说果,不会把因漏掉,说因一定要说到果报,这个说法才圆满。后生还能敬重三宝,可见得他这个福德绵延长远,不是一生当中就享尽。
现在我们观察世间现前有福报的人,可是你仔细去观察,他的福报几乎很快就享尽,一世寿命还没有完,他的福报尽了。我们在国外看到许多,公司倒闭、破产,他年岁还不太大,这就是享福的时候不知道修福。真的世间人,福报能够到两代、到三代,很少。现在是一代自己本身,能够享一生的福,这种人已经不多了。往往享福时间都很短,享福的时候不知道修福,享福的时候不知道利益社会众生,所以他的福报享的时间很短暂。这一条就很重要,享福的时候一定要懂得修福,要知道这福从哪里来的。佛在经上讲,可以说是完全都说的是凡夫境界。
财富,哪一个人不求财富?不但心里求财富,贪著财富,这就错了,不知道财富是从财布施得来的。真正明白这个道理,有财富全心全力布施,无条件的布施,根本不必考虑布施的效果,不必考虑这个事情。我布施做的是好事去救人,当然我们不是直接去救度,一定是有一些人帮助,我们交给别人去办这个事情。如果别人把这个财拿去做其他的用途,或者自己拿去享受,那是他的因果,与我不相干;我发的心是纯正的,我得的福是圆满的。如果你还考虑,像赈灾的钱恐怕被人家吃掉,不敢做了,换句话你修福的缘断掉了。修福一定得福,疑虑太多往往把你自己修福的缘断掉了,变成没福之人。常常怀著忧虑,常常怀著这些得失,将来感得的是愚痴的果报,没有智慧。
所以我们以真诚心、清净心、慈悲心去修福,当然这修福委托的人也要观察,如果不选择、不观察,那自己有过失,没有罪有过失。委托这个人靠得住很妥当,你的福报就圆满;委托这个人不妥当,你还是有福报,你的福报不圆满而已,不是没有福。这里头因果很复杂,不是那么容易能讲得清楚,诸位要多学,经典要多读、多思惟,逐渐逐渐你就会开悟,你就会明了,知道自己怎样去修福。使自己生生世世真正能得到幸福美满,物质生活不缺乏,不缺乏就是福报,不必太多;聪明智慧、健康长寿,来生能得到更好的生活环境。真正是究竟圆满的生活环境—西方极乐世界,我们明白了、懂得了,这一生当中这一桩事情,那是一定要全心全力去争取的。争取西方极乐世界,其他都可以放下、都可以舍弃,我们在这一生当中修学,因缘果报才真正达到圆满。好,今天时间到了,就讲到此地。
地藏经讲义 第二十卷
净空老法师讲述
请掀开经本卷中第三十三面,最后一行经文看起:
【若有女人,厌女人身,尽心供养地藏菩萨画像,及土石胶漆铜铁等像。如是日日不退,常以华、香、饮食、衣服、缯彩、幢旛、钱宝物等供养。】
我们一直念下去好了。
【是善女人,尽此一报女身。百千万劫,更不生有女人世界,何况复受。】
这一段是转女身。这一桩事情,现代的社会跟从前社会不相同,古老的社会在中国、在印度,也可能他方世界都相当类似,女子在社会上地位要比较低,所谓是男女不平等。可是在现代社会,这是不相同,跟从前不一样。过去佛在经里面讲,女身比男身障碍多、烦恼多、情执重,所以佛在《玉耶女经》里面说,有十桩事情女子常常忧虑的。第一个是出生的时候,父母不欢喜,母亲生了儿子非常欢喜,生女儿的时候,欢喜心就减低很多。第二,这是在过去社会里面,父母家人对女孩子的管教要严格的很多,纵然在成年都不能够见外宾,外面的宾客他是内外有分,这是常常怕见人。其次到出嫁的时候父母也增加忧虑,总是要离开父母家亲眷属,这是佛法里面讲的爱别离苦。嫁出去完全要看丈夫、看家人的脸色,许许多多的障难。少年的时候父母管束,出嫁的时候丈夫管束,到老的时候儿孙管束,苦处很多,所以不愿意女身。在现在这个观念跟从前不一样了,我们了解这些状况。但是这里头最重要的一桩事情,是告诉我们业力可以转变,我们要懂这个道理。连身的形都能转变,何况我们讲容貌、讲身体的体质,那当然是更容易的多了,要晓得这个道理。这里头所说的无非是一个原理,境随心转,心能转境,我们明白这个道理就行。
转的方法,这个地方“若有女人,厌女人身”,在后面这一段里头,“是善女人”,由此可知,前面这个女人是善女人,它省略一个字。这个字是非常非常重要,我们看后文就晓得这个地方,这女人是善女人。善女人一定是奉行《观经》上讲的三褔,这是必须要记住的。这个经是大乘经,三褔十一句里面所说的都要能够做到,做到什么样的程度那是另当别论。只要你能够做到一分、两分也称善女人,不做不行,一定要做到。她有这个基础,然后再依照这个方法理论来修学,就能够得果报。“尽心”,在修法里头这一个字是关键,一定要尽心。尽心就是用最诚敬的心、最真实的心来修供养,供养地藏菩萨的形像。形像,画的形像也可以、塑的形像也可以,金银铜铁铸的形像都可以。此地说只要是供养地藏菩萨的形像,下面经文都是这个意思。供养是“日日不退”,可见得发的是长远心。
供具举了几个例子,以花供养、以香供养,以饮食、衣服、缯彩、幢旛,再就是钱财宝物等等供养,这是讲供养具。供养具之多少,供养具的贵贱是随著自己的能力,绝不勉强。供具里面懂得表法的意思,这一点要特别记住。如果不懂得表法,只是用这种形式供养,得的利益很微薄,转不了业力,一定要懂得表法的意思。换句话说,佛菩萨的形像,以及所有的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