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也是哲学,也是科学。即宗教非宗教,即哲学非哲学,即科学非科学,是名佛教。这。。。。。。这个东西!我说这个你不要碰,为什么不要碰?我说你钻进去爬不出来的哦!有胆子你就钻,没胆子你不要钻。你看我这个办法好吧!因为读书人知识分子都很傲慢,只要懂了一点,就自以为很了不起。所以,我给他一个钉子,说你不要钻哦!佛学你钻进去,便爬不出来。他偏不服气,偏要来钻一钻,上了我的当!嘿!我的教法就是这么设一个圈套,你敢爬!你爬爬看!不过,话说回来,真爬到佛学里,就不想爬出来。又何必爬出来?在里面多舒服,玩得多舒服,一辈子也研究不完,等他研究完了,到了西方极乐世界,更不想出来,那蛮好的嘛!
一个东西、一件事情,你没有经验过,没有亲自摸过,没有看过,就随便下个肯定的结论,都是迷信。现代的人更可怜,最大的迷信是什么?迷信科学,认为科学可以拯救人类。狗屁!科学拯救了什么?科学发达以后,只是给人类带来了无比的便利,但是并没有给人类带来幸福。因为科学所带来物质文明的发达,造成人类更多的痛苦。这是科学的反面。
我们要敦儒家之品行(以儒家人伦为标榜),参佛家之理性(世界上形而上道的哲学,无论东西方,没有超过我佛如来者),循道家之功夫。
释迦牟尼佛说法四十九年,活到八十一岁就涅磐去也。。。。。后来,佛又把自己的袈裟和一个饭碗(叫做衣钵),交给迦叶尊者说:“我涅磐以后,你不准死,要等到下一个劫,弥勒成佛的时候,把这个衣钵交给他。”
所以,迦叶尊者到现在还没有死,在云南的鸡足山入定。佛有两个弟子到现在还没有死,一个是迦叶尊者,另外一个是宾头卢尊者。。。《大藏经》里还有请宾头卢尊者的法门一种方法,一种讯号,这种讯号弄好了,说不定感动他老人家来看看你,但是他不会告诉你:我就是。他东搞一下、西搞一下,等你发现以后,他已经走了。
后来,第二代就传给阿难。
阿难。。。证道了以后,就来到大门口,就叫了:“你们开门,我得道了,我可以参加了。”迦叶尊者坐在位子上问:“谁呀?”“是我,阿难。”“干什么?”“我悟道了,可以参加了。”迦叶就说:“你既然得道了,就从门缝里进来。”阿难说:“好!”就进去了。迦叶就请阿难上座。
讲到达摩,想到传《楞严经》的“般刺密帝”这位印度和尚,当时印度国王下令,佛经可以传到中国,但是,《楞严经》不准传出。这位般刺密帝认为,这部经若不传到东方,将来会断绝。于是,就把自己的皮肤剖开,把《楞严经》一页一页地藏进去,如此通过了海关的检查。到了中国,再把皮肤剖开,一页一页地拿出来翻译。我们今天看到的《楞严经》是这样传过来的。你看!传道的精神,文化的交流是这样子的。
菩萨罗汉有隔阴之迷,投了胎就迷掉了。。。八地菩萨以前,都有隔阴之迷。
是中国文化鼎盛的时候,一些士大夫之流学问好得很,研究佛学的风气也很盛。唐太宗本身就是个好例子,学问文章好得很,还三番五次请玄奘法师还俗,请他当行政院长…宰相,不过,玄奘法师拒绝了。
达摩当初以《楞伽经》印心。到了四祖改用《金刚经》,因为适合中国人的文学境界。
“多情自古空遗恨,好梦由来不易醒。”
平日忙来忙去,甚至连“自己”亦忙掉了。
《禅门日诵》中有谓:“是日已过,命亦随减,如少水鱼,斯有何乐?当勤精进,如救头然,但念无常,慎勿放逸。”
参话头,不说古人,即说今人。以我师袁老师而言,两夫妇财产荡然,走遍天下,参印光法师。在成都十方堂,一个人自己打七,话头甚怪,即“德山托钵不说话,为什么?”参至僧人疑其发疯,坐不住,走!跑!大喊“德山托钵不说话,为什么?”三星期后吐血,自思不过要命而已;乃至遭遇魔境,亦不动。继续参!至第七个七,向韦陀菩萨相约,曰:吾今只剩七日矣,倘仍旧无消息,今后不但不信佛,且将谤佛矣。第七个七中,一日夜间,门杠忽断,心中恍然。乃曰:今后行坐,如在春风中。
我主七以来,今已第八次矣。
“打得念头死,方得法身生”。
吾师焕公在灵岩山打七,我当首座。座中有一四川人,十八岁,杨光岱者,自思参亦参不成,悟亦悟不了,心想混他七天算了。不意有一日,师叫他出禅堂取物,当杨一脚跨出禅堂大门,迷糊中踩着一只黄狗,狗反咬,杨大惊后退,顿然而悟。于是他称黄狗为狗菩萨。
“严父出孝子”,今日世界上效法西洋个人自由教育,想造就天才,但天才未造成,却产生多少太保。
生活愈简单,愈超脱,智慧愈升华;今日物质文明愈发达,人生愈痛苦。何况尚有内心欲望。
古人云:生死事大。生不知来处,死不知去处,是以大事未明,如丧考妣!
诚如庞居士言:“但自无心于万物,何妨万物常围绕。”
《心经》有七种翻译,玄奘未出国取经前,曾照顾一脏病乞丐,丐病愈后乃教奘念《心经》。今吾人所念之《心经》,为鸠摩罗什所译。而唐时,玄奘法师未出国前,已有《心经》字帖,奘师为法忘躯,冒死取经回。在印说法教化印人,名震全印,旅途中九死一生,沿途白日见鬼怪,即靠念《心经》驱之。自古以来,多少人求经而捐躯。吾等吃现成饭,尚弄不通,尚不精进,愧何如之!
禅宗重见地,不重功夫。
“枯木岩前岔路多,行人到此尽蹉跎。”
举世都从忙里老,几人肯向死前修。
“剑树刀山为宝座,龙潭虎穴作禅床。道人活计原如此,劫火烧来亦不忙。”
好好用功,人怕立志,佛不负人。无边虚空,自有护法神灵在。
慈航本为渡人物,怎奈众生不上船。
密宗起于莲花生大师,是为红教,后分出白教、花教,后又出宗喀巴大师的黄教,修法均大致相同,后再有达赖、班禅、章嘉、哲布尊丹巴,世世转世传法。红教大圆满,白教大手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