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拿破仑·希尔发现:只要对一些伟人的传记生平加以研究,人们就不会恐惧或逃避生活的考验,因为他们每一个都是经历了生活的严峻考验,最后才能“功成名就”。这不禁使他猜想,命运之神是否故意先以各种严厉的方法来考验人们,然后才把重大的责任加在他们肩上。
在谈到生命中的下一个转折点之前,拿破仑·希尔提醒我们注意这个意义重大的事实,即每一个转折点皆使他更为接近成功的终点,并为他带来某些极为有用的知识;并且,这些知识成为他生活哲学中永远存在的一个部分。
五 第六个转折点
这个转折点,可能比任何其他各次的转折点,都使拿破仑·希尔更为接近成功的终点。因为,它使拿破仑·希尔发现,必须把自己所学会的遍及各行各业的知识加以利用。在他的糖果事业的成功美梦破产之后不久,这个转折点立即就出现了,拿破仑·希尔转移到中西部一家专科学校教授广告与推销技巧。
教学事业一开始就很成功。他在这所学校里开了一门课,同时主持了一所函授学校,几乎在世界上每个英语国家中,都有他的学生存在。尽管其间经历了世界大战的破坏,这些教学事业仍然蓬勃发展,拿破仑·希尔再度认为自己又接近了成功的终点。
接着,来了第二次征兵,把学校中的大部分学生都征召入伍了,几乎使学校因此而关门。在那一瞬间,他损失了7500 多美元的学费,同时,自己也投入了为国家服务的行列。
拿破仑·希尔再度成了一文不名的穷光蛋。
从来不曾尝过一文不名的刺激滋味的人,是相当不幸的。因为,诚如波克所说的,贫穷是一个人所能获得的最丰富的经验。不过,他也建议说,一个人在获得这个经验后,要尽快地将它摆脱掉。
拿破仑·希尔当时已达到事业中最重要的一刻,人到这一地步,不是永远失败下去,就是鼓起新的精神,东山再起,获得更大的成就。这完全决定于他们如何解释过去的经验,以及把这些经验当作工作计划的基础,如果拿破仑·希尔的生活经验故事在此停止,将对你毫无价值,但拿破仑·希尔另外又写了更重要的一章,详细说明生命中的第七个转折点,也是最重要的一个转折点。
经过拿破仑·希尔前面对这六项转折点的叙述,你一定可以很清楚地看出,到这时候为止,拿破仑·希尔在这世界上并未真正地占有一席之地。你也一定可以很明显地看出。拿破仑·希尔的这些暂时性的挫折,绝大多数都是由于这个事实所引起的:尚未找到一项可以投入全心全力的工作。要找一个最适合自己,以及自己最喜欢的工作,就像是要找一个自己最喜欢的人;
这种寻找是没有规则可循的,但是,一旦接触上了,我们立刻就会发现。
六 第七个转折点
那一天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停战日——1918 年12 月11 日,这场战争使拿破仑·希尔一文不名,但他还是感到很高兴,因为人类的大屠杀已经结束,人类文明再度恢复了理智。
站在办公室的窗前,望着外面欢欣鼓舞的群众正在热烈欢呼,庆祝大战结束。拿破仑·希尔的思想却回到昨天,他的整个过去,包括辛酸与甜蜜,高兴与沮丧,一一浮现在眼前。
另一个转折点的时间来到了。
拿破仑·希尔在打字机前坐了下来,出乎意料之外,他的双手竟然开始在打字机的键盘上敲出有规律的音调来。他以前的写作从来不曾像当时那样迅速及轻松愉快。他既未计划,也未想到要写些什么;他只是把出现在脑海中的一切全部写下来。
不知不觉中,他已经为自己一生当中最重要的转折点打下基础。因为,拿破仑·希尔当时所写的那篇文章,后来使他资助了一家全国性的杂志。这篇文章对他自己的事业,以及另外数以万计的人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
在这篇文章中拿破仑·希尔写道:
“战争已经结束了。”
“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领会这场战争给我们带来的教诲。这个教诲就是,只有公正与善待所有的世人——不管是强者还是弱者,是富人还是穷人,皆要一视同仁——才能得到生存。其余的,必须遭到淘汰与消灭。”
“从这场战争中,将产生一种新的理想主义——一种以‘黄金定律’哲学为基础的理想主义。这种理想主义将指引我们,不是要我们如何去剥削我们的人类同胞,而是要我们如何去服务于他,在他遭遇生活上的挫折时,解除他的困难,使他更幸福快乐。”
在这篇文章中拿破仑·希尔还回忆了自己是如何从煤矿坑的一个普通矿工,跳升到最大一家矿业公司的首席顾问助理。而这一切都得要归功于他一直奉行的“任劳任怨,不计酬劳”的工作原则。
拿破仑·希尔在前面已经提过,他是在11 月11 日早晨写作此文的,当时,群众正在庆祝正义战胜邪恶的大胜利。
因此,他自然应该在心中寻找出一些想法,以便把这些想法转告给今天的世界知道——这些想法将协助美国人在心中永远保存理想主义的精神。
拿破仑·希尔发现,最合适的想法就是刚刚叙述过的这种哲学,因为,他相信,就是因为傲慢自大和忽视这种哲学,才使得德国人——德国皇帝及老百姓——走入悲哀之境。要想使得这个哲学进入那些需要者的心中,他将出版一本名叫《希尔的黄金定律》的杂志。
出版全国性的杂志需要钱,但拿破仑·希尔在写该文章时并没有钱。但是,他相信,不需要经过一个月的时间,透过他企图在这儿所强调的这项哲学,他将可以找到某个人,他将会供应拿破仑·希尔所急需的这笔资金,使拿破仑·希尔能够向世界传达这种简单的哲学,因为这种哲学已使自己脱离了肮脏的煤矿坑,使自己处于能对人类提供更大服务的地位。
就是在这种多少有点戏剧性的态度下,深藏在拿破仑·希尔内心深处长达20 年的一个欲望,最后终于获得实现。在这将近20 年的岁月里,拿破仑·希尔一直希望成为一名报纸编辑。在30 多年前,当他还是一个很小的小男孩时,就帮助他父亲操作印刷机,出版父亲所主持的一家小型周报,当时拿破仑·希尔就深深爱上了印刷油墨的气味。
在所有那些年的准备期中,也许,这个欲望在不知不觉中不断地扩大成长,而他经历的各种生活经验,后来终于促使拿破仑·希尔把这项欲望付诸行动。就这样,拿破仑·希尔终于找到了在这个世界上最适合自己的工作,并对此十分高兴。
七 理想高于金钱
很奇怪的,他在进入这一行业时,从来没有想到去探求它的尽头是否存在着重大的权力,以及无数的金钱。这似乎是拿破仑·希尔一生当中第一次明白了——而且没有任何疑问——生命中还有一些比黄金更值得追求的东西。因此,在从事舆论工作时,他头脑中只有一种想法。这个想法就是:对这个世界提供力所能及的最佳服务,不管他的努力是否将只为自己带来一毛钱的报酬,或甚至连一毛钱也没有。
这本《希尔的黄金定律》杂志所传达的乐观与善意的讯息立即闻名全国。
因此,在1920 年初,拿破仑·希尔应邀到各地从事一项全国性的旅行演说。
因而使他有幸在旅行期间,会晤到当代最为进步的一些思想家,和他们进行讨论。而和这些人士的接触,给了拿破仑·希尔莫大的勇气。使他能够继续进行这项已经起步的美好工作。
在演说旅行途中,有一次拿破仑·希尔坐在德州达拉斯市的一家餐馆,窗外正下着他有生以来从未见过的一场倾盆大雨。雨水以两股大水流打在厚玻璃窗上,在这两股大水流之间则有其他小水流前后流动,形成了看来很像是大水梯的奇景。
拿破仑·希尔望着这种罕见的景象,突然有个念头闪现在脑海中:7 个转折点所学到的那些教训,以及从研究成功人士生平所学到的那些东西,全部组织起来,然后,加上“神奇的成功之梯”的题目,必然能成为一篇极受欢迎的演说。
于是他在一个信封的背面,列出了这篇演说稿的15 个要点。后来,就根据这15 点组成了一篇演讲稿。
拿破仑·希尔所获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