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朗忍要义-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孔功德,等于一随好功德,如无十毛孔功德,则不能得佛一随好。十随好功德,等于一相功德,如无十随好功德,则不能得佛之一相。十相功德,等于白毫相功德。十白毫功德,等于肉髻功德。由一毛孔,已有一世界所积福报,等推而上,可知佛身功德,不可思议。吾人未随佛世,不亲见佛,对于佛身相好,颇难忆念。颇章喀仁波伽云:「如一灯光明,累而积之,等佛身量,如是光量,是佛光明,可照此忆念之。」又佛衣与体离,不相接触。足与地离,所履之处,一切地尘,悉来承事。皆为福报所致之相。佛身功德内,复具足语意功悠。如佛说楞严即在顶髻所说。佛毛孔能放光说法,白毫肉髻,与四体皆然,是尤为不可思议功德。此皆经有明文者也。佛毛孔说法,是为语之功德。当知佛身语意功德是圆融的。佛身口功德内,又具有意功德。佛身毛孔,皆具知真俗二谛,毫髻等亦然。总之佛身功德,极为希有。佛语意功德,依于佛身功德,而身语功德,又合于意功德,如是极其稀有。当知此皆真实不虚。不必论佛,即如章嘉呼图克图,因著述过多,晚年目衰,不知所著有无错误,遂以一指抚摩而代目用。再就语功德言,有六十妙音,可考之经书而知。有闻而入心者,有闻而生解者,如是等六十支分。又佛一音说法,一切不同语言有情,皆能了知。任何众多有情,各有所问,佛以一刹那一次答覆,各皆得解。须知佛说大般若,并非三次所说,略者为利根说,中等者为中根说,广者为钝根说,皆一次所说,而耳根所闻不同,各各记之,遂成为三。此皆语功德不可思议处。又复当知佛语无大小远近之别。孟嘎寂播尊者曾试佛语,用神通力至离地十九世界之外光明王佛土树下,闻佛音声,仍与在佛左右无异。彼土众生,身材甚大,视孟嘎尊者,身小如蚁,玩于掌中,而怪其来处。光明卫佛语云,勿轻此人,乃释迦弟子某也。佛语功德如是,不可思议也。佛意之功德。佛观一切法,如掌中观奄摩罗果(藏文名俱耳那)。此果内外透明,如玻璃然。不但于一切法,能内外显现,并于同一时,即能遍观一切法。所谓一切法者,不外真俗二谛。即于一切法上,同时遍见真俗二谛。尤其妙者,常人修空即不能涉有。佛之意功德,于修空时,同时即能转法轮。总而言之,佛意功德,分悲功德及智功德。上所言者,皆属于智功德一分,推而言之,无能穷尽。再补充一句,欲观佛之智功德,详考《瑜伽师地论》,即可推知。约言之,佛智有二十一种相。念佛之意功德,其详者遍阅经论、十力四无所畏十八不共法等义。其略者,则如上述佛观一切真俗谛皆如掌中观奄摩果。如是思维,生信而皈依,佛时,有释种名嘎恤,印度有外道名漠底巴。嘎恤死,外道为作法,有状如嘎恤者显现。释种因此甚信外道,以为其法真实不虚。有以问佛。佛云;「此嘎恤非真,为药叉所变而享食者。」闻者怀疑,佛云:「我不仅辨嘎恤之真伪。汝等各持一握麦,混合之,吾能一一分还原人,无一差谬。」验之,果然。以此见佛智之不可思议。至佛悲之功德如何。总之一切有情皆生于佛慈悲之中。有一有情,越出佛慈悲之外者,无有也。佛爱一切有情心力,胜于有情自爱之心力而有余。即此可略知佛意之功德。佛身语意功德,既略有认识。则须认识佛事业功德。身语意各分二业。佛身业功德者,「瑜伽师地论」说佛身业功德有九喻。一如帝释天王,天众见其身及琉璃地,油然生敬信心。非帝释之心,有所作意于其间也。佛身亦然,凡念佛身,见佛身者,立息烦恼,心得柔和,而生出离之想,亦非佛心有所作意于其间也。二佛身如月,照一切水,无所不遍,而水自因缘,有不见时。佛身于众生亦然,有能见法身者,有能见报身者,有仅见化身者,有一身不能见者。而身业遍照,无差别也。佛功德如梵音天,常以大音,不击自响,遍唱诸行无常,有漏皆苦,诸法无我,涅檠寂静。天众闻之,善念自生,不复堕落。佛亦如是,不必作意,即能遍显语业功德。由其无始大悲愿力所成,一时能使一切众生各各发生善念,而得解脱之道。佛意业功德,复喻如云。云以一雨,遍于各地,草木大小,各如其量,皆得长成。土石遇雨,虽无补益,而雨不遗土石。佛无始悲愿之风力,吹动慈云,遍下清净甘露,大中小天人,皆如量成就。外道遇之,虽无所得,而佛心不遗外道。如是思维佛三业功德,因而上述对佛之清净信心,亦能生起。如吾人心力强大,能遍读三藏十二部经,则对于佛身语意功德,即能具知。次亦须读朗忍大小二本。再次亦须就上所讲述佛之身浯意功德,仔细思维。则清净信心,不难增长。例如见一喇嘛,信心未必遽生,及详知其三业功德之后,则信心油然而生。故宜努力精进,以研究佛之功德。因为念佛功德之关系甚大,以皈依而论,皈依之因,对佛宜有欲得其位之信心,而此二心,非念佛功镕不生也。 
  佛功德,既略言之矣。次为法功德。约而论之,法不外教证,必依教证而后可得佛位。而真实法宝,分灭道二谛。余为俗谛,勉实言之,道谛即证得空性之路也。世俗之苦集二谛,亦即在道谛之中显现。道谛之显现苦集,不论精粗表里,悉显无余。凡一补特伽罗是否为胜士夫,视其已否通达道谛为断。道谛之功德,即在其能伏灭三界烦恼。宜依久瑜伽师地论锣所说以思维之。至于灭谛功德为何,能将贪欲无明烦恼障灭除无余者,即为灭谛功德。而能灭除微细习气障者,惟佛为能。阿罗汉等则尚不能灭除习气。所谓习气障者,即对于一切业果不能彻底了知,而有垢障尚存。必至佛位,乃能除尽。除尽此细微习气者,亦为灭谛之功德。其余教证功德,经沦可详,勿庸多述。 
  僧之功德如何。简言之,上述圆满之果,是为佛位功德。能得此佛位之因,是为法之功德。而修此因法,以求佛位时之助伴,是为僧之功德。次当思三乘人之功德。第一当知,大乘僧众功德,具足十二支分。即以二地菩萨而论,具有一千二百功德。总言菩萨功德,不论其证知空性与否,而皆无一刹那自利之心,而纯为利乐一切有情。分言之,证空功德,菩提心功德,行六度功德,皆为利乐一切有情。故大乘功德,不可思议。小乘人功德为何。如缘觉乘。以猛勇心出离生死之功德,不可思议。为求证果故历劫积集福德资粮之功德不可思议。对于蕴界刹那缘起,异常巧慧,无师而自证辟支佛位之功德,不可思议。如声闻乘。声闻有五,即最末一种,亦须:一、具足清净戒功德,二、具勇猛出离心功德,三、具观三恶道苦最极显现功德,四、具止功德,五、具止观双运功德。虽不具足而已证入。兹所言声闻功德,未及举例,不过略标大概,便于以后读经沦时,易得纲领。朗忍之可贵,即在括三藏十二部之纲领无余也。至此总略思维佛之功德如何,法之功德如何,僧之功德如何。即以僧之初级者沦之,已具足清净戒之功德如是。试思我有此戒功德否。由是于三宝发生清净信心。由清净信心,而生起皈依三宝之心。因皈依三宝,而生起种得三宝果位功德之因,是为皈依果相。总言,是为念三宝功德而皈依。 
  次为差别门之皈依。佛者,得大菩提,觉一切有情之行者。法者,彼所说之果,而为离一切欲之性体。僧者成就一切法之行者。又佛者,传圆满法音者。法者,离一切不善之性体。僧者,成就诸法,显现欢喜之事业者。行人当因三宝之差别行相,发起意乐而皈依。然此不过就其表面略言。若欲详知内容,可读无着「集论。」又次为承认门之皈依。皈依佛,佛为传授者,或指导者。皈依法,法为真实救护者。皈依僧,僧为成就皈依之助伴者。如是思维而皈依。是谓承认门之皈依。佛之救护吾人,是为吾人说出离三趣苦之方法;法之救护吾人,使吾人于出离三途怖畏与苦之方法,生起通达之正知,依以修习,不再复入。僧众者,对于吾人修行一切法之催促者,因其催促,使吾人速出生死。故僧为行者之伴侣。凡是行人,即不能得圣僧,亦须良伴。昔有二僧一饮酒,一不饮酒。其后分别,饮酒者复与一不饮者为伴,久久受化,禁酒不饮。而不饮酒者,复得一饮者为伴,久之亦受化而大饮矣。故伴侣之关系甚大。如能得一戒行清净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