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清算品三国-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翻译“不念旧恶”的,那么“矫情任算”的译文何在?总之,无论怎么看,“矫情任算”的意思让易中天弄丢了。 
  矫情,是克制感情。《现代汉语词典》说:“故意违反常情,表示高超或与众不同。”这正符合曹操的心境,看来这个词的涵义,古今是一致的。任算,是充分运用心计、谋略。也就是说:矫情是一种权谋,一种策略。有些人,比如降而又叛的张绣,他所指挥的军队,在战场上杀死了曹操的长子曹昂、侄儿曹安民和爱将典韦,曹操在感情上是憎恨他的;但从策略的层面上看,接受张绣的再投降,既可以使这个武将和谋士贾诩为自己所用,又可以使自己得到一个宽宏大量的名声,特别是当时正与袁绍相持于官渡,张绣来降割断了他与刘表的结合,免得腹背受敌,作用非同小可,总之无论从哪个方面看,对曹操都非常有利。所以才克制了感情,破瞋为笑,接受了张绣的投降。矫情是为了“任算”(充分达到策略上的目的),这是曹操作为一个政治家的过人之处。但不容置疑的是:这里面有虚伪的一面,而且是大奸大伪。 
  5. “遂用猖蹶”、“志犹未已”根据《三国志·诸葛亮传》:刘备三顾茅庐,去请诸葛亮,二人在草庐中谈论天下大事,刘备的开场白是:“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伸)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其中,“遂用猖蹶”,易中天翻译成“我现在情况不好”;“志犹未已”翻译成“人还在,心不死。”(《品三国》157页)猖蹶,跌倒、倾覆之意,引申为失败、挫折,“遂用猖蹶、至于今日”,应该翻译为“一直到现在都在受挫折”。易书翻译成“我现在情况不好”,虽说有那么一点意思,但与原文并不贴切。至于“志犹未已”翻译成“人还在,心不死”,虽然意思差不多,但语言的情调并不对头。这种话,年纪稍大一些的人都很熟悉,是文革时期的流行词句,都是在批判某人时,说他“人还在,心不死”,寓有“贼心不死”、“死不悔改”的意思,是贬义的,不能滥用,刘备怎么能说“我人还在、心不死呢”! 
  6. “西据楚关”建安十三年(公元208),甘宁献策于孙权,其中有一段话,出于《三国志·甘宁传》。原文是:“一破祖军,鼓行而西,西据楚关,大势弥广,即可渐规巴蜀。” 
  易书的译文是:“黄祖一灭,就打开了一个口子,也就能乘胜西进。那时,我们的天地就广阔了,就连占领巴郡、蜀郡,囊括益州,也不是什么困难的事。”(《品三国》163页)令我们非常困惑的是:“西据楚关”这句关键的话,竟没有在译文中体现出来,好象原文并没有这句话。按:楚关,一名扞(音汗)关,在今重庆奉节东,是进入巴蜀的咽喉要地。甘宁的意思是:只有“西据楚关”,才能“渐规巴蜀”。你把楚关弄丢了,从哪里西进巴蜀呢? 
  7. 两个“弗当”据《三国志·刘表传》说:曹操率大军进攻荆州,蒯越、韩嵩、傅巽(音训)等人劝刘琮投降。在傅巽的说辞中,有这样的话:“以人臣而拒人主,逆也;以新造之楚而御囯家(疑漏字,请作者核实),其势弗当也;以刘备而敌曹公,又弗当也。” 
  易中天的翻译是:“以人臣对抗人主,是以逆抗顺;以地方对抗中央,是以弱战强;以刘备对抗曹操,是以卵击石。”(《品三国》183…184页)我们和原文对照一下,基本的意思是近似的,但译文和原文对不上口,具体的语言有很大的区别,原文的两个“弗当”(不合适)不见了,却添加了“以弱胜强”、“以卵击石”之类的话,为原文所无。在利用古代资料时,把古人的话和自己的话混在一起,都当古人的话来介绍。我们说:这也是“弗当”的。 
  8. 脏刀与丢人刘琮向曹操投降后,先是不肯告诉刘备,很晚才派宋忠去对刘备讲。刘备在盛怒之下对宋忠说了一番话,见《三国志·先主传》裴注引《汉魏春秋》。其中有这样的话:“引刀向忠曰:‘今断卿头,不足以解忿,亦耻大丈夫临别复杀卿辈’!” 
  这话的原意是:我就是砍断了你的头,也不足以解恨,作为大丈夫,在临别时杀了你们这些人,我也觉得是可耻的。 
  易中天的翻译是:“于是拔出刀来对宋忠说:我今天就是宰了你也不解恨,只不过不想弄脏了我的刀,也不想丢我的人!”(《品三国》184页)显然是与原文不符的。如果说“丢人”可以和原来的“耻”字挂钩,那么“脏刀”又和原文的哪句话挂钩呢?反复检视原文,没发现有这个意思。何况把“亦耻大丈夫临别复杀卿辈”翻译成“也不想丢我的人”,也和原文意思相距甚远呢。 
  9. 卿、仁兄赤壁之战前,鲁肃建议孙权抵抗曹操。孙权叹息着说: 
  “今卿廓开大计,正与孤同,此天以卿赐我也。”(见《三国志·鲁肃传》)易中天翻译为:“只有仁兄这一番话,才是深谋远虑,正和我的想法相同,这是上天以仁兄赐我啊。”(《品三国》202页)廓开大计,指开拓性的大计谋,与“深谋远虑”的意思沾边,但不贴切。这且不谈,单说把“卿”翻译成“仁兄”,就不合适。卿是你的意思,多用于君对臣或夫对妻的称呼,在这里是君对臣的典范称呼。但把“卿”翻译成“仁兄”,则闻所未闻。古代等级森严,礼仪考究;当时孙权和鲁肃是君臣关系,他是不会称呼鲁肃为“仁兄”的。 
  在易书第二十四集,还有一个与此类似的例子。易书写道:“如果这回曹操当真打的只是刘备,孙权恐怕就该说,瑜哥呀,你先打着试试看。打得赢就打,咱捞一把;打不赢就回来,咱不管那‘刘皇叔’的死活了。”(《品三国》214页)这当然只能是易中天的话,而不可能是孙权的话。根据史书的记载来看,孙权称周瑜为“卿”、“君”、“公瑾”等等,而没有称呼过“瑜哥”、“瑜兄”,因为君臣之间是不能以兄弟相称的。尽管孙权的母亲吴夫人曾对孙权说过:“公瑾与伯符(孙策)同年,小一月耳,我视之如子也,汝其兄事之。”(《三国志。周瑜传》裴注引《江表传》)“汝其兄事之”,是要孙权看待周瑜像哥哥一样,但不等于说二人就可以兄弟相称了。   
  3 添字解经   
  ——古文翻译纠误之三在讲解经典著作时,讲解者把自己的话夹杂在经典的原文中,都作为经典来讲解,前人称为“添字解经”,是做学问之大忌。但这不等于说:解经时不能发表自己的看法,当然可以发表,而且与原著有不同的看法,也是正常的现象。但一定要把你自己的意见和原著严格地区分开来,而不能把它混杂在原著中,使人误以为都是原著的意思。易中天在行文中就有这个毛病,下面就是其中一部分例证。 
  1.“一而再,再而三”据《三国志。武帝纪》裴注引《曹瞒传》:在官渡之战的关键时刻,袁绍的谋士许攸叛投曹操,一见面就问曹操军中还有多少粮食。曹操说:“还可以支持一年。”许攸说:“不对,重说!”曹操说:“可以支持半年。”许攸说:“足下不欲破袁氏耶,何言之不实也?”这后一句话,易中天翻译为:“老朋友大概是存心不想打败袁绍吧?怎么一而再,再而三地不说实话?”(《品三国》16页)这“一而再,再而三”,就是添字解经,是原文没有的。而且这说法也不正确。到这时为止,许攸只是问了两次,曹操也答了两次,这是“一而再”哪里有“再而三”? 
  2.头上撒尿曹操奉迎天子于许县后,自任大将军,又以皇帝的名义任命袁绍为太尉。袁绍因为自己的地位在曹操之下,非常气愤,大发牢骚。原文是:“曹操当死数矣,我辄救存之,今乃背恩,挟天子以令我乎!”(《三国志·袁绍传》裴注引《献帝春秋》)易中天翻译为:“曹操早就死过好几回了,每次都是我救了他,现在反倒跑到我头上撒尿来了,什么东西!难道他还想‘挟天子以令我’吗?”(《品三国》67页)把译文与原文对照,我们很容易地便会发现:“现在反倒跑到我头上撒尿来了,什么东西!”为原文所没有的意思,这不是袁绍的话,而是易中天夹带的私货。 
  3.三帖膏药曹操和袁绍在官渡相持时,贾诩劝张绣投降曹操。他阐明理由说:“夫曹公奉天子以令天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