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六祖解释「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名词的意义,「摩诃」译作「大」;「般若」译作「智慧」;「波罗蜜」译作「到彼岸」,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到家」,有究竟圆满的意思。这一句梵语译成中文是「究竟圆满的大智慧」。这究竟圆满的大智慧,须要心行观照才能证得,而不是只在口头上念念就可证得。口念心行,则心口相应。本性是佛,离性无别佛。《楞伽经》云:「心外见法为外道。如果悟得自心本性,就是菩提涅盘,离一切生死故。」
【何名摩诃?摩诃是大。心量广大,犹如虚空,无有边畔,亦无方圆大小,亦非青黄赤白,亦无上下长短,亦无瞋无喜,无是无非,无善无恶,无有头尾。诸佛刹土,尽同虚空。世人妙性本空,无有一法可得。自性真空,亦复如是。】
六祖在此处教导我们心行的方法,譬如说,「摩诃是大」的意思,就是要体会到「心量广大,犹如虚空」。平等心中,清净心中,正如古人所说:「了了见,无一物;亦无人,亦无物。大千沙界海中浮沤,一切贤圣如电如露,一切不如心性真实。」
「世人妙性本空,无有一法可得。自性真空,亦复如是。」若於此处会得,岂非当下证得「心包太虚,量周沙界」,一切诸法无实无虚,这是真见,这是亲证诸法实相。黄檗禅师说:此心即是佛,更无别佛,亦无别心。此心明净,犹如虚空,无一点相貌。这是讲真心体用。举心动念,这是指妄心迷动,不守自性,就与自性相悖,这就叫做著相。不是真心著相,而是在真心上附带著的妄心虚妄执著。无始以来,从来就没有著相的佛。菩萨修六度万行,欲求成佛,即是次第;但是自无始以来,也没有一个次第佛。因此,只要悟明一心,本来无一物,无有少法可得,这就是真佛。佛与众生,同一真心,无二无别。此心犹如虚空,从无杂染,也无坏失。又如日光遍照时,虚空未曾明,日落不照时,虚空未曾暗。明暗的境界自相陵夺,虚空之性却从来不改变。佛及众生,真心亦如此。当你见佛时,你就以为佛是清净、光明、解脱的好相;而你见众生时,你就以为众生是染著、愚昧、生死的恶相,若作如此见解,就是经过像恒河沙数的无量劫修行,也不能证得菩提。是何缘故?因为著相。所以说,「唯此一心,更无微尘许法可得。」此心就是佛。可惜如今学道之人,不悟一真,定要在心上生心,知见立知,向外求佛,著相修行,皆是不如法、不相应,皆是迷失菩提道。经云:「供养十方诸佛,不如供养一个无心道人。」为什么?因为无心是指无一切妄心、纯一真心用事的真佛。由此可知,大乘佛法教学的旨趣所在。
【善知识!莫闻吾说空便即著空。第一莫著空,若空心静坐,即著无记空。】
善知识!莫闻吾说空,你就去执著空。修行人第一要紧的事,就是不可以执著空。若空心静坐,一切都不思念以为究竟,就是执著空相,执著断灭法,就是执著善恶都不缘的无记空。永嘉大师说:这个境界是「昏住」,不是真心。
【善知识!世界虚空,能含万物色像。日月星宿,山河大地,泉源溪涧,草木丛林,恶人善人,恶法善法,天堂地狱,一切大海,须弥诸山,总在空(虚空)中。世人性空,亦复如是。】
《大智度论》云:「性空者,诸法性常空,假来相续故,似若不空。」其实是空。小乘人於十二入中(六根为能入、六尘为所入),无我、无我所,说明性空。大乘说:十二入我我所无故空;十二入体性本无,所以说性空。再说,如果确知无我,更无我所有,自然就证得法性空。因为凡夫迷著我相,及妄执我所有,所以不见法性空。佛见到诸法真实相,告诉我们「无我、无我所」。聪明伶俐汉,听了言下应当彻悟一切法空。我相、我所有法尚且不执著,何况其余一切诸法!「众生空、法空终归一义,是名性空。」又云:「性空者,一切诸法性,本末常自空,何况现在!因缘常空,何况果报!」又云:「空者性自空,不从因缘生。若从因缘生,则不名性空。」又云:「什么是性空?不论是有为法的体性或是无为法的体性,总是性空。非生非灭,非常非断,无有作者,法尔如是,是名性空。」
前面一段讲的是破除一切执著,以显明性空理体。下一段说的是性空的大用周遍,一如虚空之遍含万物一样。
【善知识!自性能含万法,是大。万法在诸人性中。若见一切人恶之与善,尽皆不取不舍,亦不染著,心如虚空,名之为大。故曰摩诃。善知识!迷人口说,智者心行。又有迷人,空心静坐,百无所思,自称为大;此一辈人,不可与语,为邪见故。善知识!心量广大,遍周法界。用即了了分明,应用便知一切。一切即一,一即一切,去来自由,心体无滞,即是般若。】
善知识!自性能包含万法就是大,万法就在诸人自性中。如果见一切人的善或恶,全都不取不舍,亦不染著,心境了了如同虚空,就称之为大,印度梵语叫做「摩诃」。善知识!迷而不悟之人,只有口头上说说而已。觉悟之智者,则在观照心行,真正的用功夫。又有一辈迷人,空心静坐,百无所思,什么也不思念,著於无记空,自以为这就是大。像这样一类的人,不足以与他谈论摩诃般若法门,因为他们已经堕落在邪见的缘故。善知识!心量广大,周遍法界。用时,即了了分明,无有障碍。用后,便感知一切圆融相即。一法即是一切法,一切法即是一法,去来自由,心无所滞,这就是般若。
六祖在这一番开示中指出,心空为大,而大用是周遍法界的。这里所讲的心量,是指如来实证的心量。离一切之所缘及能缘,於一切境缘不起心、不动念,无有一法可得,无有一念可生,说明为心量。这就是般若理体,广大无边,包含万法,了然分明。三祖《信心铭》云:「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但能如是,何虑不毕。」《传心法要》云:「若能了知心外无境,境外无心,心境无二,一切即一心,一心即一切,更无罣碍。又云:一即一切,一切即一。诸佛圆通,更无增减。流入六道,处处皆圆。万类之中,个个是佛。譬如一团水银,分散诸处,颗颗皆圆;若不分时,只是一块。此一即一切,一切即一。」永嘉大师云:「一性圆通一切性,一法遍含一切法。一月普现一切水,一切水月一月摄。诸佛法身入我性,我性同共如来合。」一与一切融,是说明其体性是无碍的。《华严经.初发心菩萨功德品》云:「一切中知一,一中知一切。」是为佛教最究极之说。因为一切万法在一真法界中,虽现种种差别相,而其本体中则无丝毫差别。种种万法,都是绝对的,而与一切法消融时,知其一,就知一切。如尝海水一滴,就能知道一切大海水的咸味。这个道理在华严、天台两家发挥最多,我们应当细心体会,更应当修学契入,亲证得一真法界,才是学佛的究竟。
【善知识!一切般若智,皆从自性而生,不从外入,莫错用意,名为真性自用。一真一切真。心量大事,不行小道。口莫终日说空,心中不修此行。恰似凡人自称国王,终不可得。非吾弟子。】
这一节经文是六祖开示我们「真性自用」。真智慧是自己自性本来具足的,教我们不要向外求,不要错用了心意识。须知般若智慧是清净自在,是真实无妄,是无知而无所不知,体用皆遍虚空法界而无碍;而心意识是染污有碍,是虚妄不实,是有知而有所不知。所以,六祖告诉我们:修行要从日常生活中求真性自用,才能契入一真法界,亲见一切法不二;不二之法,就是一切真实,就是佛法。如此修学法,与交光大师《楞严正脉》说的「舍识用根」一样。交光大师教我们要舍心意识;六根接触六尘境界时,不用心意识。换言之,离分别,不用六识;离执著,不用末那识;无有尘境落谢影子,不用阿赖耶识。舍离心意识,便是般若智照,便是真性自用,自见一真、一切真实境界。
六祖要我们明了心量大事,不行小道。「心量」是指离一切妄心(即受想行识)所显的真如心量,这是大事;也就是破迷开悟,入佛知见。这句话的意思是,学佛修行要知道拓开自性平等、清净一如、广大无边的心量,才能成就明心见性、入佛知见、一心不乱、一真法界的大事。又劝我们不要行小道。一切不以见性、一心不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