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崖州葫芦
李德裕号称“中兴名臣”,政绩虽然卓著,但执政手段强硬,严厉打击政治对手,曾处罚、流放了许多官员。唐武宗驾崩,唐宣宗即位,李德裕失势罢相,被贬官流放到崖州(今海南)。李德裕郁郁寡欢,在崖州常登江亭北望,北望则悲伤呜咽,题诗道:“独上江亭望帝京,鸟飞犹是半年程。青山也恐人归去,百匝千遭绕郡城。”
大中四年(850)的某一天,六十四岁的李德裕信步闲逛,来到崖州的一座古寺,进了一个旧禅院,坐了很久,见墙壁上挂着十几个葫芦,便指着道问:“葫芦里有药材吗?我腿脚不大好,希望能用来医治。”一个僧人叹气答道:“那里面装的不是药,都是人的骨灰呀!他们是您当朝时,被您因私人恩怨而贬谪到这里来的官员,客死异乡。老衲怜悯他们,收殓他们的尸骸火化,将骨灰储藏在葫芦里,等他们的子孙来访取。”李德裕怅然若失,离寺返归时心口绞痛,当天夜里就死了。
破天荒
晚唐大中(847—860)以前,荆南(今两湖及重庆市,治所在荆州)选送的举人,没有一个考中进士。荆南老是实现不了零的突破,所以人们把这个地区称为“天荒”。长沙(今属湖南)人刘蜕,字复愚,号文泉子,自幼与寡母相依,从师学习古文。乡试中举后,于大中四年(850)首次进京参加进士考试,竟然一举成功。消息传来,荆南地区的读书人奔走相告,欢天喜地。镇守荆南的行政长官崔铉,为了表彰这“破天荒”的壮举,奖钱七十万给刘蜕。刘蜕后来历仕校书郎、左拾遗、中书舍人等职,官终商州(今属陕西)刺史。
小诗叩动考官心
王镣富常有才华,但多次参加科举考试都榜上无名。他的学生卢肇等人共同在主考官面前举荐王镣,为王镣鸣不平,并赞扬王镣的佳诗《感事》说:“击石易得火,扣人难动心。今日朱门者,曾恨朱门深。”主考官听了,态度变得和蔼亲切了。考试结束,王镣果然及第。
桂子落坟冤始消
晚唐诗人刘得仁,是公主的儿子。从唐文宗、唐武宗至唐宣宗时期,前后三朝,他的几个兄弟都当了高官,他却苦心作诗,自言“刻骨搜新句”,“永夜无他虑,长吟毕二更”(《陈情上知己》)。与姚合、顾非熊以及诗僧栖白、无可等人交往,忙于切磋诗艺,不去巴结官人,所以出入考场三十年,始终没得到功名。他作诗自伤说:“外族帝王是,中朝亲旧稀。”(《上翰林丁学士》)诗友顾非熊也是考场上的难兄难弟,屡考屡败,但后来得到唐武宗的特殊关照,进士及第。刘得仁就没这样的运气了,身体又弱,含恨而逝。诗人们可怜他的遭遇,纷纷写诗悼念他,其中栖白的悼诗《哭刘得仁》最感人:“忍苦为诗身到此,冰魂雪魄已难招。直教桂子落坟上,生得一枝冤始消。”意思是说:忍受苦难坚持作诗一直到死,坟墓被冰雪覆盖已难以招回你的魂魄;直到坟上长出桂枝(意为死后考中进士),你的冤苦才能消除。
僧人的绝招
苏州人翁彦枢,进京参加进士考试。有一个僧人和他是同乡,经常出入礼部侍郎(当时实为中书舍人)裴坦门下,裴坦因僧人年纪大了,对他很优待,让他在府中自由来往。僧人手持念珠,整天在裴家闭目诵经,一副不问世事的样子。这一年,裴坦主持进士考试,他的两个儿子裴勋、裴质,天天私自在家里商量该录取谁。因为僧人是他家的常客,他俩对僧人也不戒备,所以僧人对他们商拟的名单以及实施的办法,都知道得一清二楚。僧人回到寺院时,翁彦枢前来拜访,僧人问他科考有多少把握,翁彦枢说没有什么把握。僧人说:“您要想成名,必须考第几名?”翁彦枢认为是在开玩笑,就随口答道:“考第八名就够了!”
僧人送走了翁彦枢,又来到裴家。裴勋、裴质仍然在商量进士录取的事,僧人忽然走上前,瞪大眼睛对他俩说:“是裴侍郎主持考试呢?还是你们俩主持考试?科考是国家的重要事情,朝廷把它托付给裴侍郎,希望裴侍郎革除以前的弊病,使平民百姓得到选拔。现在全由你们俩决定,裴侍郎难道是木偶人吗?再说你们准备录取的,不过是些权豪子弟,没有一个出身平民的才士,你们认为这样合适吗?”说完,僧人就掰着手指点他俩私拟的名单,从头到尾一个不差。裴勋兄弟二人大惊,就问僧人想要什么,想用金帛堵住僧人的嘴。僧人说:“贫道老了,要金帛干什么用呢?只是我的同乡翁彦枢,这次进士考试一定要考上。”二人嘀咕了一阵儿,提出把翁彦枢列入丙科。僧人不同意,说:“非第八名不可!”二人无奈,只好答应了。僧人怕他俩变卦,又说:“给我写一张字据。”
这一年,翁彦枢果然考上了进士,而且中的正是第八名。
考够三十次
冯藻是中书舍人冯宿的儿子,著名文士冯涓的叔父。冯氏家族是一个出进士的学问之家,冯藻受家族影响,也酷爱功名。但文彩不高,连续考了十五次都没有成功。有一个相识的道士跟他说:“我曾仔细替你看过面相了,你一生都考不中,但能做官。”冯藻不相信,又考了十次,已经考了二十五次。亲家劝他作罢,谋个官职算了。冯藻说:“即使命中注定一辈子都考不上,我也要再考五次。三十次再考不中,就去谋官。”结果还是没考上,只好放弃科考,转而忙活谋官了。
魏州(今河北大名)人公乘亿,以词赋著称。咸通十二年(871)科举时,已经是第三十次参加考试了。曾经生了大病,家乡误传他已死去,妻子从河北到京城来迎丧,正碰到他送客人到山坡下。夫妻分别十多年了,当时公乘亿骑在马上,看见一个妇女穿着粗布衣服骑着驴子,好像是自己的妻子,因此不停地打量她。他妻子也一样,最后向人打听,才知道果然是公乘亿。夫妻二人相拥而泣,路人也感叹不已。十几天后,公乘亿考中了进士。
全为一人当主考
王凝主持科举,司空图一举成功,考中进士第四名。同时参考的考生都很惊讶,觉得司空图平素默默无闻,突然高中第四名,成名也太快了。一些轻浮的人甚至讽刺挖苦司空图的姓名,称他为司徒空。王凝知道了这些传闻,便宴集所有新科进士,公开对他们说:“我虽然有愧于主考官的位置,但今年这一榜,全都是为了司空图一个人,我才肯担任这个职务的。”从此以后,司空图名声鹊起。
许棠的感慨
宣州泾县(今属安徽)人许棠,以苦吟著称,与张乔、郑谷等诗人合称“咸通(唐懿宗年号,860—874)十哲”。许棠很早就为科举做准备,他的同乡汪遵,自幼为小吏,许棠连续考了二十多年都没考上,汪遵也一直在官府做事。但是汪遵善于写诗,而且严守秘密,暗中考上了举人,并决心去考进士,又从不对外张扬。后来汪遵辞掉官差,上京投考,在长安城外正碰上许棠。许棠感到惊讶,问汪遵:“你来京城干什么?”汪遵不卑不亢地答道:“来赶考。”许棠大怒说:“小吏无礼!”发完火之后,两人毕竟是同乡,还得在一起备考,但许棠仍很看不起汪遵,常欺侮他。考试结果一公布,汪遵登科,许棠却落选了。
直到五年之后,五十岁的许棠才考上了进士。饱经挫折好不容易才熬出头来的许棠,时常对别人说:“往日年龄渐老、体力渐衰,把行卷送到达官贵人门下,身体疲劳沉重,上马都感到很困难。自从喜获登科以来,筋骨轻健,揽辔上下马背,比少年时还觉得轻快。由此可知,功名富贵能治疗身心疲惫,真是让人返老还童的灵丹妙药啊!”
绿杨芳草为何人
唐僖宗中和(881—885)初年,张曙和崔昭纬同被四川举荐赴试,两人一起请了个算卦的人给预测前程。当时张曙自恃才名赫赫,人们都认为他会中状元;崔昭纬对他也很尊重,自认不如。但是,算卦的根本不理会张曙,而对崔昭纬说:“你肯定高中。”张曙很不满,算卦的说:“你也能考中,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