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没错,但它仍然是一种物质活动——记忆把知识记录下来,这些都是物质活动。”
“你说的也许是对的,不过看到一个麦克风和看到思想的活动还是有所不同。”
“不过思想的活动仍然是物质活动。”克里希那吉非常坚持。
“好,它确实是物质活动。它是否存在于我们所谓的内在次元?”
“内在次元?我对这点存疑。”新的观点已经出现,逐渐揭发内外之分的幻觉。
“先生,它总有个存在的地方吧!”
“没错,但是我们为什么要称之为内在或外在?”
“因为它不在外面,它不是在外面可以看得到的东西。”
“它不像镜中的脸孔那样有形有相。思想不像镜中的脸孔那样可以被你看到。那么凡是在镜子里看不到的东西,就是内在喽?虽然看不到,但它是存在的。”我说。
“不过我还是怀疑有所谓的‘内在’。”
“你可以拿掉‘内在’这个字,换上别的字眼。”我向他挑战。
“不,不。”
“那么思想到底存在于哪里?”
“让我告诉你一件事。据说爱斯基摩人认为思想指的是外在的东西。”
“是的。”
“仔细检查一下这句话,好好思考一下。”
“先生,我了解你的意思。但是当我在看一个东西时,我是用肉眼在看的。我永远无法以肉眼来看我内心的思想……”
“这是非常显而易见的事,我可以在镜子里看到我的脸孔,但是在镜子里无法看到我的思想。”
“我到底在哪里可以看得到思想?这种观看又是什么呢?”我问道。
“这就对了,我认为根本没有所谓的观看。”
“但是你一直强调要观看啊。”
“观看?观看一朵花?”克里希那吉说。
“还有‘观看’自己的愤怒。”
“不对,我只说要‘观看’。”
“你刚才说了一句话,你说:‘我认为根本没有所谓的观看。’我们能不能检查这句话?”
“我必须把这一点说清楚。首先我们有用耳朵的听觉,另外还有不用耳朵的听觉。后者就像一个完全平静的水池,里面没有任何活动,没有任何涟漪。把一个问题丢进去,就像丢进一个石头一样,那些涟漪便是答案。”
“问题的本身就是答案。”
“没错,我们从一开始就谈到这点。你如果能以焕然一新的心智面对一个问题,问题的本身就能生出答案。当时并没有一个自我在那里回答问题,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点。现在请思考一下,为什么在镜中观看自己的脸孔是那么清楚,而观看自己的思想却不可能。观看自己的思想到底是什么?”
“当时的真相到底是什么?”我问道。
“这就是我们要认清的。首先让我们澄清一下,观者和思想是无法分开的。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到镜中的脸孔,但是镜子无法反映自己的思想。观看思想,暗示着有个观者的存在,但是观者就是他的思想,因此存在的只有思想,而思想是无法在镜中看到的。因此对我而言并没有内观这件事。”
“那么你所谓的‘观看本来面目’又是什么?”
“‘观看本来面目’不只是视觉或视觉神经的观察,同时也包括超越耳朵的聆听。”
“但是你说过思想是无法被看到的。”我向他进逼。
“没错,内视无法看到思想的活动。”
“那么什么东西才能看到思想的活动?”
“思想无法……”
“内视无法看到思想,你不能像看镜子里的东西一样看到它,但是你又说要观看本来面目。”
《克里希那穆提传》第四部分
第28章 池塘中的卵石(4)
“不,我不想用‘观看’这个字。”克说。
“那么你想采用什么字眼?”
“我想说:思想觉察到它自己。”
“思想觉察到它自己?”我问道。
“思想觉察到自己的活动。”
“但是这么多年来你一直都说要看到本来面目。”
“我说的是看到内心真正发生的事,而不是用肉眼或透过某些念头来观察正在发生的事。如果你说观看,就暗示着后者。”
“那是一种什么状态?”我继续探索。
“这就是我们要探索的。如果你说向内反观,你就制造了主客对立的状态,不是吗?”克里希那吉的心智微细得一针见血。
“观看可以不落入二元对立吗?”我问道。
“可以,那是一种没有相反之物的观看。”
“这样的观看和宁静的湖水是一样的。”
“没错,所以向内观看暗示着造作。思想的本身必须静止,它就像安静的湖水一样,你丢一个问题进去,答案会自然在湖中产生。”
“但是先生,难道愤怒或嫉妒也是物质吗?”
“绝对是的。当我察觉愤怒的时候,它已经结束了。因为我根本无法看到当下的愤怒。”
“但是你曾经说过,当嫉妒产生时,你可以看到它。嫉妒产生的那一刻,你能看到当时的真相吗?如果你能看到,它就不会产生了。”
克回答:“不,真相是我们的心中产生了嫉妒。嫉妒是我们给某种反应冠上的名称。在你还没有称之为嫉妒以前,你能不能看到这个反应?我指的不是带有观察者的观察,你明白我的意思吗?这种观察之中是没有相反之物的。我能不能只是单纯地看到心中的反应?这里所指的‘看到’是超越眼睛或耳朵的。这种观察是不用耳朵的聆听,也不用眼睛的观看。听起来好像有点疯狂。”他继续说,“现在让我们再说清楚一点。假设有人提出了一个问题,这个问题就像投入池塘的石头一样,而这个池塘是完全宁静的。我们现在所谈的并不是潮来潮往的观察,而是完全不带有过去记忆地面对当下的真相。”
“它既不是视觉也不是听觉。”
“完全正确。”
“但是你曾经用过‘观察’这个字眼……”
“我所谓的观察,指的是不带有任何记忆地去观察一件事。这种观察不是从自我中心出发的。自我指的是记忆、结论、自己的创伤。这种观察之中没有任何焦点,它就像那个池塘一样安静。当下的真相是一个挑战,当挑战投入这个安静的池塘时它会不会产生反应?”
“涟漪是不是反应?”我问道。
“涟漪就是反应。这真是一件奇妙的事。”
我问他:“我一直在观察你如何聆听自己心中的反应。就像你在聆听某个问题一样,你听不听自己心中的反应?”
“我听它,为的是看看它是否正确。”
“你聆听自己心中的反应;对你而言,你的反应和另一个人的反应是处在相同层次的。”
克回答:“如果你的谈话是严肃的,而且你一直在聆听发问者的问题和答案,真正的聆听就产生了。”
“你在听的时候是伸缩自如的,你从不执着于任何答案。”我说。
“丢进池塘的石头很轻,涟漪就很小,如果丢进去的是一块大石块,涟漪就很大。因此真正的聆听不只是听向你挑战的那个人,还要听自己心中的答案。如果你的回答不妥,你自然会撤回,然后再改变一下,调整一下。因此我发现,根本没有所谓的向内观看或聆听,存在的只有观看和聆听。”
“我必须深入探索一下。那个池塘到底是什么?”我问道。
克说:“首先我们要弄清楚,那个池塘到底是谁的?那个池塘是你的心智,克的心智或是一个很焦虑的人的心智?”
“我们现在所谈的是克里希那吉的池塘,因为我们现在想看一看你的心到底有多深。”
“我了解。你想知道克的池塘到底处在什么状态。但是我不认为克意识到这个池塘的存在。”
“你意识到的是什么?”
“你必须了解,如果克意识到它,它就不是一个池塘了。我想这样说是正确的。”
“我可不可以问你,你内心的本质到底是什么?”我想看看克能披露内心的本质到什么程度。他沉默了一会儿,接着他给了我一个很深的答案:“我从没有问过自己,克内心的本质是什么。如果我回答你,他的内心什么也不是,你能接受吗?你能不能了解克的内心完全空无一物,就像度量一个无法度量的东西一样。我并不是说我的心是无法度量的——不过那确实就像在度量一个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