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克里希那穆提传-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对克里希那吉而言,伊利克的反应是不够健全的。突然他开始谈起痛苦的止息,他无法想象一个永远无法休止的痛苦人生。

  对伊利克而言,痛苦是应该被接受的。克里希那吉问道:“为什么人类应该承受心理上的痛苦?”伊利克回答他:“因为上帝接纳这件事。”

  克里希那吉无情地继续探索:“人类为什么受苦?承受心理上的痛苦是因为愚昧无明?因为他总是活在冲突中?还是因为他的内心总是矛盾?”

  伊利克的反应同样热切,他说他相信痛苦是人类先天的局限。克里希那吉回答说:“啊!这就对了。”

  伊利克觉得他需要彻底地、清晰地、敏感地认清自己的局限,然后接受这一局限。但是克里希那吉拒绝接受痛苦就是人类最主要的局限。接下来伊利克问道:“慈悲又是什么意思呢?”

  克里希那吉的回答如行云流水:“慈悲意味着对万事万物的热情。先生,爱是没有痛苦的。”

  他们分手道别。我和伊利克沉默地回到房间。伊利克摘下一朵茉莉花给我,那是一个很贴切的举动。第二天他再度和克里希那吉会面,但是我并不在场。

  《克里希那穆提传》第四部分

  第27章 观者就是所观之物(1)

  1973年的6月,克里希那穆提基金会在布洛克伍德公园召开第一次国际会议。阿秋、苏南达、巴拉宋达兰和我代表印度出席这一次的会议。克里希那吉把我们介绍给美国和英国的成员,他在介绍阿秋时说:“我该如何介绍阿秋呢?他是负责把英国人赶出印度的人之一。”

  我们共同讨论版权和出版事宜。在版权的问题上,我们大家有不同的意见,最后决定英国基金会继续拥有版权,而印度基金会也有权利出版克里希那吉在印度的演讲和讨论,同时每三年就要印出向全世界发行的版本。

  除了衣服和手表之外,克里希那吉没有任何私人财产,但是他在遗嘱中指示,他死后遗体就地火化,不许建造任何存放他骨灰的纪念建筑物。讲到这里,他看到我们脸上哀伤的表情,于是开了一个玩笑:“如果我死在英国,你们就在哥德尔格林把我火化,然后把我的骨灰撒在那里就行了。”

  我觉得忍不住想哭了,我告诉他不要随便说话,他的身体是神圣的,他的骨灰不该被任何人的脚践踏。“我们也许该把骨灰撒在印度的河川里。”他立刻变得很严肃,转头对其他人说:“这具身体确实是神圣的。”最后大家决定把他的骨灰撒在印度的河川漂向大海。

  1974年11月17日,克里希那吉前往瓦拉纳西的途中在新德里歇息。我拿到一张机场的通行证。我和他在旅客休息室碰面时,看到马赫什瑜伽师站在附近。他身上戴了许多花环,周围都是他的弟子。我们在休息室等行李时,我问克里希那吉:“马赫什是不是跟你坐同一班飞机?”克里希那吉微笑了一下,他说他在罗马上的飞机,找位置时经过一个满脸胡须双腿盘坐在老虎皮上的人。克对这个人有些模糊的印象,但是想不起他是谁了。过了一些时候,空中小姐拿了一朵玫瑰走到他的面前,问他是不是吉杜?克里希那穆提。克回答是的,于是她把玫瑰递给他,并且告诉他马赫什也在飞机上,这朵玫瑰就是他送的。克里希那吉表达了他的谢意。几个小时之后他去上厕所,回座时刚好经过马赫什的位子,马赫什立刻站起来,他们彼此双手合十问讯。接着马赫什指向隔壁的位子,建议他坐下来谈一谈,于是克里希那吉坐了下来。

  开了几句玩笑之后,马赫什说他要到尼泊尔去宣布一个世界性的意识革命,他建议克里希那吉加入他的工作。他觉得如果他们两个加在一起,一定可以改变全人类。克里希那吉很客气地拒绝了,他说他还有好多事要做,只好请求对方的原谅。马赫什继续怂恿他,因为他认为他做的事更重要一些。他们交谈了一个小时之后,克里希那吉便回到自己的座位。

  1974年的11月,克里希那吉又回到瓦拉纳西。11月19日我们在他那面对恒河的起居室内进行了一个小型的讨论。我首先问道:“我们能不能举出你教诲中的要点?”我们听他演讲已经快二十五年了,我们之中很多人都能讲出自知之明的大意,但是问题仍然存在:克的教诲到底是什么?

  克里希那吉显得有些惊讶,他安静地坐着,让问题自然展现,最后他终于说话了:“我无法以三言两语来说明,我认为‘教诲’这个观念基本上是错的,那是一种分享而不是被教,是参与而不是施与受。因此我们能不能分享那个超越时间、思想、特定方向的东西,我们会不会分享?我们是不是深受局限,所以连分享都不知道了?”

  接下来我们花了很长的时间讨论参与、分享和接受的问题,克里希那吉说:“根本没有什么师生之分,有的只是慈悲罢了。”

  随着对谈的进行,能量变得愈来愈强,克里希那吉突然说了一句话:“你们刚才问我的教诲到底是什么,其实教诲所说的就是:有‘你’在的地方,‘真理’就不存在了。”

  我们静静听着,心中只有克的洞见。接下来思想的涟漪又再度形成,我们讨论聆听的品质和心智的成熟。

  克问道:“你们认不认为心智必须从累积的知识、意志力和特定的方式中解脱?心智的活动暗示着时间感,我想问的是——时间是不是必要的?心智的整个结构都是透过时间感在演进的,这样的心智能超越时间吗?你们能不能把所有的痛苦和快乐完全止息?”

  “要做到这点需不需要修炼?”我问道。

  “当然不需要,所有的修炼都是琐碎渺小的。我们的心智和脑子是透过时间感而演化的。它的记录里面都有时间感。这样的心智能不能认识超越时间的东西?显然不能。那么什么东西能觉知那个超越时间的东西?试着去找出答案。”

  几天之后我们开始和佛教徒进行讨论。这次的参与者之中,有一位桑督仁波切,他是来自西藏的和尚,身穿赭色僧袍,态度非常严肃,脸上没有什么岁月的痕迹。他是萨尔纳特西藏学会的主持人。迦干那特?优帕迪雅是来自梵文大学的学者,也是社会主义者和龙树中观学者,另外还有好几位来自梵文大学的学者。克里希那吉的伙伴们也都参与了这次讨论。

  桑督仁波切说,他每问克里希那吉一个问题,克里希那吉就否定他的问题,反过来向仁波切挑战。他觉得很困惑,他不能理解克里希那吉的手段。讨论进行到最后,这位喇嘛才开始了解根本的人生问题是没有解答的,但问题还是要提出来。他说:“克里希那吉从来不提供解答,从来不灌输你任何东西。但是他的挑战却碰触到你内心的某一点,使你突然觉醒,看到自己的真相。”

  桑督仁波切说:“如果你能感觉克里希那吉身上散发的慈悲,你就会认清他是无限的。大部分的老师,他们的方法都是有限的,只有克里希那吉是无限的。”他深受克里希那吉和他的话语感动。“你愈是有洞见,愈是想接触克里希那吉的心,他就愈后退。他的洞见永远比你透彻,你根本无法抓住他或接近他,因为他是没有止境的。”拉杰斯?达拉尔是毕业于印度科技学院的一位拥护科技管理的年轻人,他也前来拉吉嘉特听克里希那吉演讲。他被克教诲中的深度和适切所吸引。他是第一位年轻的学术界的专家,放弃了自己的事业,变成克里希那吉学校里的老师。

  1976年的11月,克里希那吉造访拉吉嘉特。那是拉杰斯第一次有机会和他碰面。他进入克里希那吉的房间,感觉非常兴奋。想到自己将要会晤一位大人物,禁不住有些紧张。克里希那吉在门口迎接他,握住他的手,领他到阳台观赏恒河和花园。他们坐在一张没有靠背的长沙发椅上。克里希那吉对他说:“先生,请不要感到害羞。”接着克问起拉杰斯的私人生活,他生长的地方,他的家庭,他的父母,还有他的学校。克是那么令人心安,于是他开始畅所欲言地谈起自己。他形容当时的自己说:“我根本忘了是在对谁说话,那种感觉就像和自己最亲密的老友闲谈一样。我告诉他,在中学和大学时,我一直很喜欢和各种事物、人、概念、数字、文字一起互动,他似乎很高兴,他说:‘好极了。’”

  突然,克里希那吉变得非常安静和严肃。拉杰斯逐渐也能感受到那种空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