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没有情节的故事 主编:季羡林-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再申辩,提笔在结论草稿上签了名。可是党中央觉察到各地在右派改正工作中普遍存在留下一条尾巴的情况,转发了扬州地区右派改正工作的经验,发下统一的结论模式,即:只写明本人简历及何时何地被划为右派,再写一段为根据中央某某文件精神予以改正,完全不写当年的所谓“右派言论”的具体内容,这样统一写法,即使有些人存心要给留下一条尾巴,也无法可施了。
  从中央文件下发之日到我改正之时,给我补发了一百零五元钱。我将一百元给了我的儿子,自己留下了五块钱。二十二年间扣去了多少钱的工资我始终没计算,但是二十二年损失的宝贵时间,却是想计算也无法计算的。我被划右派之时正当而立之年,到了改正之时,已是头发花白,过了知天命之年了!

  “党天下”与“莫非王土”
  ——储安平1957年蒙难记
  作者:姚杉尔

  “一切宗派主义现象的最终根源”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这是古人对古代中国专制社会王权无边状况的形象描述。
  但是,20世纪50年代有人竟敢对当时的中国也作了类似的描述。
  此人就是1957年鼎鼎大名的《光明日报》总编辑——储安平。
  储安平,1906年生于江苏宜兴,1932年毕业于上海光华大学,后任国民党的《中央日报》副刊编辑。他的文笔犀利,敢说敢言。
  1936年储安平赴英国留学,就读于伦敦大学。
  1938年回国后,历任《中央日报》撰述、编辑,复旦大学、湖南蓝田国立师范学院教授,中央文化协会秘书,观察社社长,《观察》主编。
  《观察》是一个周刊,1946年9月1日创刊,凡出四卷又八期,于1948年12月24日被国民党政府查封。
  《观察》的时代,是新中国曙光在望的时代。它以“独立的、客观的、超党派的”风格而知名于世。
  《观察》从创刊时的一万份到第四期已突破五万份。为此,储安平“洋洋得意地”宣称:“本刊的经营足以为中国言论界开辟一条新的道路。”
  1949年9月,储安平出席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新中国成立后,他历任出版总署专员、新华书店总店副总经理、新闻出版总署发行管理局副局长、《光明日报》总编辑。
  1951年,他先后加人九三学社和中国民主同盟。
  1954年,当选为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
  1957年4月底5月初,中国共产党根据伟大领袖毛主席的指示,发起了全国范围内以清除“三害”为目的的整风运动,号召党外人士积极提意见,帮助党整风。
  为了消除党外人士的顾虑,中国共产党特别宣称以“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言者无罪,闻者足戒;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为原则。
  储安平积极加人了“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鸣放行列。
  1957年6月1日,中共中央统战部邀请民主党派负责人和无党派民主人士举行座谈会。储安平以民主党派成员和新闻界著名人士的身份与会。
  储安平在会上作了以“向毛主席和周总理提些意见”为题的发言,放了重重的一记“响炮”,引起了人们的极大震惊。
  储安平说:“解放以后,知识分子都热烈拥护党,接受党的领导,但是这几年来党群关系不好,而且成为目前我国政治生活中急需调整的一个问题。
  “这个问题的关键究竟何在?据我看来,关键在‘党天下'这个思想问题上。”
  储安平认为,“领导国家并不等于这个国家即为党所有,大家拥护党,但并没忘了自己也还是国家的主人。
  “政党取得政权的主要目的是实现他的理想,推行他的政策。为了保证政策的贯彻,巩固已得的政权,党需要掌握国家机关中的某些枢纽,这一切都是很自然的。
  “但是在全国范围内,不论大小单位,甚至一个科一个组,都要安排一个党员做头儿,事无巨细,都要看党颜色行事,都要党员点了头才算数,这样的做法,是不是太过分了一点?”
  他认为,“在国家大政上,党外人士都心甘情愿跟着党走,但跟着党走,是因为党的理想伟大,政策正确,并不表示党外人士就没有自己的见解,就没有自尊心和对国家的责任感。
  “这几年来,很多党员的才能和他所担当的职务很不相称。既没有做好工作,使国家受到损害,又不能使人心服,加剧了党群关系的紧张,但其过失不在那些党员,而在党为什么要把不相称的党员安置在各种岗位上。
  “党这样做,是不是‘莫非王土'那样的思想,从而形成了现在这样一个一家天下的清一色局面。”
  他认为,“这个‘党天下'的思想问题是一切宗派主义现象的最终根源,是党和非党之间矛盾的基本所在。
  “今天宗派主义突出,党群关系不好,是一个全国性的现象。
  “共产党是一个有高度组织纪律的党,对于这样一些全国性的缺点,和党中央的领导有没有关系?
  “最近大家对小和尚提了不少意见,但对老和尚没有人提意见。”
  “我现在想举一件例于,向毛主席和周总理请教。解放以前,我们听到毛主席倡议与党外人士组织联合政府。1949年开国以后,当时中央人民政府六个副主席中有三个党外人士,四个副总理中有两个党外人士,也还像个联合政府的样子,可是后来政府改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副主席只有一位,原来中央人民政府的几个非党副主席,他们的椅子都搬到人大常委会去了,这且不说,现在国务院的副总理有十二位之多,其中没有一个非党人士,是不是非党人士中没有人可坐此交椅,或者没有一个人可以被培植来担任这样的职务?”
  他说,“从团结党外人士、团结全国的愿望出发,考虑到国内和国际上的观感,这样的安排是不是还可以研究?”
  他认为,“只要有党和非党的存在,就有党和非党的矛盾。”
  “这种矛盾不可能完全消灭,但是处理得当,可以缓和到最大限度。”
  “党外人士热烈欢迎这次党的整风。我们都愿意在党的领导下尽其一得之愚以期对国事有所贡献。”
  “但在实际政治生活中,党的力量是这样强大,民主党派所能发挥的作用,毕竟有其限度,因而这种矛盾怎样缓和,党群关系怎样协调,以及今后党怎样更尊重党外人士的主人翁地位,在政治措施上怎样更宽容,更以德治人,使全国无论是才智之士抑或孑孑小民都能各得其所,这些问题,主要还是要由党来考虑解决。”(《人民日报》1957年6月2日)
  储安平的话语引起了与会者的极大震动,发言赞成者有之,尖锐批评者有之,极大愤慨者有之,默不作声者也有之。
  6月6日下午,国务院秘书长习仲勋邀请党外人士举行座谈。
  国务院秘书长助理卢郁文首先发言,他批评储安平的发言“‘党天下'的思想问题是一切宗派主义现象的最终根源”的提法是严重错误的。
  他说,“这是对于历史和现时的事实的重大歪曲。”
  6月10日,国务院秘书长习仲勋继续召开非党人士座谈会,对“应该如何看待当前整风运动中出现的一些危害社会主义的言论”这个问题展开讨论。
  国务院参事万枚子认为储安平提出“党天下”的意见只是“严重的思想问题”。
  他说,储安平“只是‘立异为高',语不惊人死不休,主观上不一定就是要反对党的领导,只是客观上起了很不好的影响”。
  国务院参事李促公不同意万枚子的意见。
  他说:“万枚子对储安平等人的言论所作的分析,冲淡了这些反动言论的严重性,减轻了对党、国家和人民应负的责任。”
  斗争越来越深入 
  储安平以《光明日报》总编辑的身份提出“党天下”论,就犹如扔下了一颗重磅炸弹,它震撼了光明日报社全体员工的心,震撼了民主党派,震撼了北京,震撼了全中国。震撼之下必然是反响,进一步就是反击。
  随着局势的突变,整风运动由“鸣放”转入了“收”的阶段。1957年6月8日,《人民日报》发表了《这是为什么?》的社论,从而拉开了反击右派的序幕。
  储安平的“党天下”论使他首先成为“众矢之的”。
  自6月8日始,就有人批判他。当然,随着形势的发展,他在历史上和现实中的一切“功绩”都变成了批判的材料。
  6月10日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