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上海复旦大学
2010 06 02
熊春锦
各位领导,各位同学:
大家好!非常高兴,能有幸与大家共度这一个夜晚。我们借今天晚上这一段时间,进行一次共同的交流。
我今天跟大家交流的一个题目,就是“经典诵读教育与艺术创作灵感”,也是大家看到的“复旦系列人文素养系列讲座——诵读经典与开发创造力”这一个命题。这个命题,实际上就涉及到了我们中华民族应当使用什么方法来开发我们的创造力,在文化、艺术各个领域来进行一番重新的崛起,站在世界文化艺术的前列去。
作为我们东方文明的古国——中国,近几百年来一直是跟着西方文化和艺术发展的步伐行进,缺乏自己文化和艺术根柢的接续。我从柏林过来,在西方也呆了不少时间了,但是在研究过中国的文化和西方文化以后,从西方更多的哲人和著名的科学家和艺术家们那里得到的回馈信息而言,西方人对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可以说是非常热爱,甚至有的是一种痴迷的热爱,并且有自己最独到和中肯的见解。例如:诺贝尔奖得主普里·高金就曾经说过:“中国文化是欧洲科学灵感的源泉,欧洲近代文明和科学技术飞跃发展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输入具有一种直接的关系。”
作为我们今天晚上涉及的一个专题来说,我们不能够忘记民族文化在艺术当中的一个类似泉水和根蒂的作用。作为艺术参考时,就必定要涉及到艺术创造的源泉是什么?艺术创造的源泉,在我们现代社会当中作为一个研究和实践它的人而言,我觉得,艺术的生命在于创造,而并不在于模仿。
我们学习艺术,要想自己的艺术生命和自己的艺术人生具有影响力,能够在大千世界上能够立住脚,那就要注意一定要把握住自己的创造力,而不是模仿的功能。模仿只是一种知识,只是一种技术;创造力,才是在知识和技术的基础之上,产生飞跃的一种动力,才是真正站在古代和现代文化和艺术巨人的双肩之上攀登更高境界的一个必然路径,这就是创造力的重要性。
创造力的应用、孕育,又在于对直觉的把握,而不在于对知识、技巧的堆积,创造力的生成在于灵感的萌发闪现,而不在于劳动的重复。直觉与灵感,加上辛勤汗水的付出,是艺术生命创造力的真正源泉所在;心脑合一的慧性思维方法,是创造力永不枯竭的井泉。
分析了中外对艺术创造力很多学者的体悟和感悟以后,也结合我本人对各个学科在研究过程当中的一些认识和得出的一个感悟。灵感是艺术创作欲望中闪现的智慧之光,灵感在我们艺术创作的过程当中,对我们的工作、对我们的事业,都是生命之力量,是力量之源泉。无论在我们的艺术生涯当中,还是人生过程当中,灵感与我们智能和慧性碰撞,我们的灵感思维和直觉思维与现实知识优秀部分的碰撞以后,产生的火花也就爆发出强大的创造力。就像一台汽车的发动机一样,一个火花塞,它在汽缸里面,由于汽缸里面充满了汽油,只要用一个火花一闪,它就爆发强大的力量,推动活塞,带动整个汽车的前进。
我们在创作过程当中、在艺术生涯的进程过程当中,直觉和灵感,可以说是我们能真正进入艺术殿堂的一个敲门砖,也是一把钥匙。这个创作对我们人生每个人来说,并不是单纯的左脑逻辑推理、线性思维的一种迸发,而关键是把右脑深层次的功能,也就是大脑质层的功能和左脑的功能同步启动以后,并且双轨同运,这个时候才能产生真实不虚的创造力,这是智能思维和慧性思维恰到好处地结合在一起,从而产生创造力的结果。它是我们先天的禀赋,每个人都有先天禀赋,与后天的才华相结合而汇化现象的显现,是艺术家对宇宙世界不断探索的艰辛过程。我们不否定后天的努力,但是一定要当把自己先天的禀赋开动起来,并且与我们后天的努力结合在一起,才可能在艺术、文化所有人类社会各个比较高端的领域当中,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否则我们这个民族的创造力,就会远远地落在世界各个民族之后。
这个创造力,目前看来,总结世界近几百年来的情况来看,犹太人的创造力是最优秀的。不论是在科学界,还是艺术界,在各个领域,犹太人出类拔萃的人才都能出现。原因在哪里?原因就在于他们的教育、在于他们的文化,保持了自己本民族的传统根文化,从小就开始教育自己的孩子掌握自己民族的历史和根文化,并且坚持了一种方法,就是经典诵读。
惟独我们中国经典诵读在近百年来已经主动放弃了。可以说中国人很聪明的,是世界上最聪明的一个民族。英国的科学家曾经在世界各地对孩子们的智商进行了一次统计,发现中国人和日本人的智商比西方所有人的智商要高出20%。但是中国人现在的创造力不如西方,关键原因,就是我们没有主动去接续祖先的根文化,而是把根文化丢弃了,忘记了。
在中国传统道德根文化当中,蕴藏着“甚易知、甚易行”的开慧益智的教育方法,能够迅速提高人们的创造力的方法,实际上都在我们祖先的教育过程当中,都保存着,只是我们丢了。这个丢失,可以说东方和西方都是一样丢失的。但是整个人类的失慧期,就是在5125年以前就已经开始,在2500年前的轴心时代进入到了一个高峰。我们的慧性思维,可以说东方和西方都是丢失的。
以西方为代表的智能诞生,而进入了重视直觉和灵感的这样一个捕捉期,就表现在柏拉图学生这个阶段才开始重视。而在中国,就表现在老子和孔子这个转换期,也称为“轴心时代转换期”。需要直觉和灵感才能培养出创造力,否则人类的创造力,容易被后天的智能所屏蔽。
当然,最近这个失慧期我们已经接近,即将消失了。2012年12月21日,就可以正式宣布人类智慧的黑暗之夜过去,人类左脑和右脑都可以自如运用的时代即将开始了。在这之前,我们讨论一下人类的智和慧的同步使用,主动去开发我们的慧性思维,那么可能我们就会使自己更早具有这个创造力,把握我们艺术学习的人生,使我们能够比社会上其它人,更敏锐发现我们生命旅途上的各个亮点,抢先一步,实现这一目标。
自古以来,我们将古代和现代东方以及西方的教育模式列了一个表,西方从亚里斯多德以后,他们也进入了失慧期,也就是说,左脑和右脑非常自然同步使用的那个时代消失了,在2500年前就消失了。消失以后,西方通过亚里斯多德的努力,诞生了比较系统的“信仰培养心智,逻辑推理育才能”这样一个教育模式,就是一个太极模式,非常注重直觉和灵感,一个太极阳眼,一个太极阴眼,注意了后天左脑的智商以及右脑潜意识的开发,这都可以用现代的医学来验证。目前,世界上西方科学界已经在接近我们祖先给人类框定的这个太极模式的思维框架。
实际上,在古代,也就是在2500年以前,在那个时候,道家没有被边缘化,也没有被妖魔化,他们保存了一种非常优秀的教育方法。这个优秀的教育方法,我到南美洲玛雅人的居住地也进行了考察,同样找到了玛雅人当时也保留着这种智慧同步运用开发的方法,跟2500年前中国古代的道学教育方法是一致的。也就是在掌握直觉和灵感的同时,对于左脑的意识和右脑的思识,贯穿连接起来,运用中间的慧心,把它统一起来开发,这样就使人的创造力达到一个最佳状态。
我们研究历史上的一些著名人物的创造暴发力是怎样产生的,实际上这个理论就比较容易进行揭示,那也就是一种靠德慧作为中心的主宰,有了品德、有了道德以后,慧性自然能够从深层透发出来,并且与天地的全息能量,凝合为一个整体,使右脑诞生的思识和左脑经常运用的智能意识,连接成为一个整体,平衡地进行运动。因为近几千年以来,我们是进行的一种智能教育,所以一直不平衡。
我们看看这个图就知道,当慧识强的时候,在潜意识非常利害的时候,智商这一侧就处在阳鱼的尾巴上,一定就弱;而后天意识智商高的时候,常常先天的潜意识活动能力就被压抑,也成了阴鱼的一个鱼尾巴,所以很难平衡。在2500年以来,人类一直在摸索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