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美慈プ匀纭K馕蹲判卸淖杂桑惨馕蹲潘枷肷系淖杂桑换痪浠八担宦鄞笮∈虑椋桓觥∪硕伎梢宰孕凶鼍龆ǎ换崾艿讲坏钡难沽蛐财取�
另一方面,个别性则表示一个人很独特,而且能够表达出他的这种独特 来。我们在往后的讨论中把重点摆在后者上,主要的理由是:我们发现往往正是那些“怀疑”自己不够独特的人,会格外地想在工作上或闲暇时,把握 住各种机会来表达出自己的独特性来。某种东西正在这些人的心中作祟,使他们觉得自己在周围的人当中还不够突出到足以让人识别出来。因此,他们 会抓住每一个向人显示他们独特性的机会。这种倾向到后来会惹恼他们的同 事及上司。
对自我个别性的看法往往和独立自主的观念有密切的关联。简单的说, 在我们的样本中,那些怀疑自己不够独特的成员,经常会过度地关切他们的独立性是否遭受损害。下意识里,他们过度地害怕自己会被人影响或左右, 因此,他们担心自己和同事之间的情感距离会太近。
在美国,这是一个心理兼文化方面的问题,“不受人影响”是许多人的 目标及烦恼。典型的评语是:“我不喜欢别人告诉我该做什么。”身为美国人,我们在这方面很容易受到伤害。我们希望保有自己的权利。我们希望是 自己自愿答应某件事,而非被胁迫的,然而不可忽略的是,大多数人之所以会产生这方面问题,主要是因为他们在下意识里期待着冲突的产生。更明确 的说,他们希望有人反对自己,因为仅有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才会感觉到自己的独立性及个别性。像他们这样的人很容易把自主性和个体性混为一 谈,并同时追求两者。
有时候,人们会过度强调他们不受他人影响的独立性,但大多数在工作 中产生的严重问题,却和他们观念的混淆有关。换言之,个别性意味着在某些方面显得与众不同。这一点在美国虽然格外地受到强调,但是我们很惊讶 地发现:没有多少美国人真正认为自己很独特。其实他们忘记了一件事,那就是只有外国人才会在我们眼中“看起来完全一个样子”,相同的,我们在 外国人的眼中也是如此。另一方面,我们每天在工作环境中所见到的人都是很独特的;我们可以不费吹灰之力地认识他们。如果我们能很轻易地辨识出 他人的个别性,毫无疑问地,别人也能辨识出我们的个别性来。
如果到 30 岁,我们还无法确定自己是否独特的话,就该当机立断把这种 怀疑的念头切断。每个人事实上都很独特;自己看不出来这点无关紧要,重要的是别人能看得出来。
追溯以往,我们会发现最有理由担忧自己个别性的人,是那些处于青春 期的青少年,因为他们仍在经历成长期中各种快速的变化,而且不知道这种变化会使他们未来的人生朝哪个方向走去。学校使他们第一次领略到在一群 人当中生活的滋味;但学校生活却也在许多人心中留下创伤。毕业以后,许多人会带着一丝绝望的承认,他们从来就没有成为“小圈子”里的人,或成 为学校里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几十年以后,这些人仍担心自己是否能表现出自我独特的地方;但这回却是在他们的工作环境里。这种心态不但摧毁了 他们内心的宁静,而且在很多例子中,也妨碍到他们的事业。这种青春期遗留下来的焦虑感是他们必须摆脱的束缚。
总之,要明白为什么有许多人在事业上会成为自己最大的敌人,只要观 察一下他们与别人意见相左的情形就行了。虽然他们当时不会有任何明白的表示,但就他们事后私下发表的意见来看,你会以为他们过去——而且现在 仍是——在为自己的生命格斗。一再使用这种求生存的策略,不但使他们筋疲力竭,而且也使他们的上司不堪其扰,后者每经历一次争论事件,就更冲 动地想说:“我已经受够了。”
坦然、冷静地应付各种纷争 当人们在工作中表现得过分自卫时,很可能让人误以为他们是为了掩饰自己的无知而故作姿态,在其他的个案中,这种假设可能是正确的,但亨利、格儿和约翰的情形却非如此。事实上,他们对自己所从事的行业和工作知之 甚详,可惜的是,他们却不免做出一些自毁前程的举动。
他们深信唯一能“显出你的个性”(亨利经常说的),“让别人听到你 的声音”(格儿的话)及“使人感受到你的存在”(约翰最爱说的句子)的办法,就是采取坚强、不妥协的立场。虽然没说出来,但他们心中真正的想 法是:“我要采取一个坚强、不妥协的立场来‘反对’别人的意见。”
反对谁的意见呢?有谁会比上司的意见更值得反对?因此只要上司一提出某个建议,这三个人便立刻开始找反对的理由。“我可以感到自己正在建 立一些反对它的理由,”格儿 33 岁时说,当时她的主管正提出某项建议。可笑的是,这个建议正是格儿自己一个月以前提出来的。
这三个人对自己造成的伤害是无法弥补的。隔了几年以后,他们的上司——其中有许多人现在已离开原来的公司——告诉我们自己仍记得他们那种“老是和别人发生摩擦”、“幼稚”、“卑鄙”、“神经质”及“令人厌恶” 的态度,多么令自己恼怒。其中一个人谈到格儿时说:“我又不是她母亲,让她(因为言语粗鲁)自找苦头吃吧。”另外一个人谈到亨利时,则说:“让 他做经理?做梦!我情愿把这个职位给一只猴子。”他们心中最感到厌恶,但却不愿明讲出来的事,就是亨利、格儿及约翰不顺服的态度。在一个民主 社会里,“顺服”是一个很敏感的题目,但在工作时,却被视作是理所当然 的。
有些读者也许会觉得我们是在挑这三个人的毛病,要求他们做一些人们 本就不应该做的事。然而,自始至终我们从没有暗示过亨利应该丢掉他的牛仔裤,格儿该假装喉头发炎,约翰则该凡事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我们也从 来没有要他们对上司献殷勤。这种试图操纵人性的做法会被识破,而且会比他们原先顽强的态度更令他们的上司厌恶。
我们必须了解,亨利、格儿和约翰对独立性及个别性这两个观念所产生 的混淆,正是促使他们表现出不合作和不顺服态度的原因。顽固、对同事吼叫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更过分的是在不自觉中恩将仇报,与上司作对。不幸 的是,他们却觉得自己的做法很恰当,甚至是自己雄图大略的一部分。就如亨利最近说的:“我要让他们知道我是个有独立性的个体。”然而,他的行 动却说明他对这句话的含意一无所知。
由于我们所讨论的行为模式,对人们是否成功或失败有很重大的影响, 所以值得我们从另一个不同的角度来观察。在我们的样本中,有许多人之所以攻击他们听到的意见,并不是因为他们想表达自己的主张,而是因为他们 害怕受它影响。借着当场反击的方式,他们希望能把它挡开。
在局外人看来,这种行为也许很愚蠢,因为这顶多“只是言语上的争端” 罢了。但几千年以来,言语不但有治疗的功效,更有强大的伤害力量。事实上,马赛尔。摩斯(Marcel Mauss,AGeneralTheoryof Magic—New York W。W。Norton,1967)在他的书《魔术的一般理论》中就会说明,人们之所以 发明魔术,是想用来阻挡天灾及邻人在愤怒之中对我们施加的邪恶咒语,这种咒语在某种情况下,能够造成死亡。
在现代的工作环境里,我们也经常看到人们采用自己的魔术来达到同样 的目标。他们所遵循的指示是:“攻击是最好的防御”,而起码从十几岁的时候开始,他们就一直采用这个方法。然而,在那段时间里,他们却能获得 成人的宽容,然而一旦进入社会后,这些行为就不再那么容易被宽恕了。
他们这种顽固或好辩的态度,源自他们恐惧在言语上被人击溃的心理。 从他们攻击别人言语所表现的凶猛、急切的程度,你就可以看出他人的言语对他们是一种多可怕的威胁,为了规避人们语言上的影响力,他们通常会设 法还击。他们所采取的自卫性反击往往是口头式的,尤其是在工作的环境当中,但他们所感受到的威胁却势必是以言语的方式出现;如果是的话,那更 好,因为他们会有一个具体的攻击目标。
简单的说,亨利、格儿及约翰在工作上的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