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小沙弥说:「师父常说,我们学佛的人,要远离女色,也不要碰到女人家,就是儒家也说『男女授受不亲』,要规规矩矩的,您怎么可以把女孩子背过河呢?」
啊!原来如此。禅师听后哈哈大笑,很温和地说:
「哎呀!好徒弟呀!那一天我把小姑娘背过河以后,就放下了,从来也没有想到这回事。真想不到,这几个月来,你居然在心理上都把这个观念背着,真是背得太辛苦了!」
这个故事就是说意识,在心理上的观念,是很重要的,在小沙弥的心中,认为出家人不能碰到女人,何况把她背过河,真是不象话。但是,禅师为了方便助人,才有这样的举动,他根本没有其他的念头。可见,在心理上树立正确的观念,比外表的形式更重要。
第三十二章 我空怖灭
佛言:人从爱欲生忧,从忧生怖;若离于爱,何忧何怖?
这一章说明人生充满了烦恼与痛苦,举出了忧愁和恐怖这两种烦恼,是从爱欲而来的,假使人生没有爱欲的话,也无所谓忧愁、恐怖了。
「佛言」,释迦牟尼佛跟我们说。「人从爱欲生忧,从忧生怖」。人因为终日生活在爱欲当中,由于爱欲心重,自私自利,对一切贪恋不舍,于是产生忧愁。因为有了忧愁,就产生种种的恐惧怖畏。
「若离于爱,何忧何怖」?要是我们能够舍离爱欲、恶念,把爱的罪魁斩断了,哪里还有什么忧愁恐怖呢?
在佛经中,讲到忧愁怖畏的很多很多,我先简单地举出七种忧愁:
(一)身力:我们的身体有没有力量。当我们年轻力壮,身体能够承担的时候,挑一百斤算不了什么;年纪大了,体力差的时候,拿个十斤就感到吃不消了,所以体力不好,会使我们感到忧愁,你相信吗?
在二十四孝里面,其中有一则故事是:汉朝有一个孝子名叫伯愈,他是个非常孝顺的孩子。妈妈对他的管教很严厉,只要他稍微一点不守规矩,就会打他,但他从来不流泪。有一天,他妈妈又拿了拐杖打他,他竟然呜呜地哭了。
妈妈感到很奇怪,说:「伯愈啊,你怎么这样没有出息,一挨打就哭了。过去我每次打你,你从来没有哭过,今天我只不过轻轻地打了你一下,你居然哭了。」
他说:「妈妈过去打我,我感觉得痛,现在你打我,不痛了,这表示你老人家体力差了,没有力气打我,使我这个做儿子的感到内心很痛苦!」
这短短的故事,正是说明父母体力差,身体没有力量了,使做儿女的感到忧愁。
(二)寿命:每个人都希望长命百岁,但是我们的寿命毕竟有限的。古人说:「人生七十古来稀」,能够活到七十岁已经了不得了。不过,现在医学很进步,活到八、九十岁是没有问题的,你看摄影家郎静山教授,活到一百岁,身体还是很强壮的,但那是极少数。当一个人的生命,将要到尽头的时候,能够有把握到西方去当然很好,最怕的是不知所从,不晓得要到什么地方去,才是让我们忧愁的。
(三)疾病:我们身强力壮的时候,往往不会想到健康的宝贵,当我们一旦病了,才知道人生是痛苦的。所以说:「英雄只怕病来磨。」要是我们和病魔结下了不解之缘,受尽了病魔折磨的苦楚,这日子要挨到什么时候呢?这是使我们感觉到忧虑的事。
(四)罪恶:俗语说:「举头三尺有神明」,你千万别以为做了亏心事,人家不会知道,其实,天知道,地知道,佛菩萨也知道的。当我们犯了罪过,时时耽忧,不知道什么时候,会被警察抓去,在内心深处,存在着一种罪恶感,这是很忧愁的。俗语又说:「日间不做亏心事,半夜敲门不吃惊!」意思就是,如果没有犯罪,心安理得,要是犯了罪过的话,就会感到忧愁了。
(五)殃祸:招了祸害,或者意外,也会使我们耽忧的。俗语说:「无事家中坐,祸从天上来。」我们看到报纸上的新闻,怎么无缘无故地,飞机从天空掉下来,把人压死了,或者分明是站在高高的地方,却被车撞死了。还有地震、水灾、火山爆发,种种的自然灾害,究竟什么时候发生?都是常常使我们忧虑的事。
(六)别离:所谓生离死别,是人生八苦之一,也是我们所忧愁的。活着的时候,恩恩爱爱的,一旦分离了,那一天才能够再见面呢?这下子假使大限来时,死了,更不用说了,黄泉路上,还有见面的机会吗?这是人生常常忧虑的事。
(七)死亡:死亡是人生的定律,最后这一关,谁都免不了的。但是,究竟什么时候会死?死了到什么地方去?是大家所忧愁的。
这七种忧虑,是佛经所记载的,另外,佛经中还讲到五种恐怖,给我们感觉到害怕的事。
(一)不活:譬如说刑事犯,要枪毙或者绞刑伏法;或者得了绝症,来日已经不多,那种恐怖真是不得了的。
(二)恶名:我们每一个人都希望有好的名誉,但是有了臭名,将会遗臭万年,也是让人害怕的。平常我们说:「人怕出名,猪怕壮。」一个人最怕的是出了名,一举一动都受到大众的注意。尤其是恶名昭彰,到处受到人家的指责,他难道还会心安吗?而一般人家养猪,长得肥肥胖胖的,很快就要遭受被屠宰的命运了,到了屠宰场,同样的,畜生也会感到害怕的。
(三)大众威德:我们在少数几个人面前,是很大方的,可是,人多的时候就胆怯了。好象一个人在台下,叽叽呱呱地大发伟论,而站在讲台上,连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心中感到很慌乱,什么原因,就是大众的威德把他压下来。当一个人做错了事,受到舆论的抨击,使他摄服于社会公论的威力之下,有道德心的人,就会感觉到害怕。因此,一个小人见不得君子,就是大众威德的一种恐怖。佛经告诉我们,要有「见众不畏」的心,看到好多人也不感觉害怕,这大众威德,你要自己能够坚强,把胆量壮起来。
(四)死亡:贪生怕死,是人之常情,当我们临终的时候,是最害怕的,所以,死亡是我们最怕的一件事。
(五)堕恶道:佛经讲,一个人做了任何的坏事,或者做了罪大恶极的事,将来死了,会堕到地狱、饿鬼、畜生──三恶道里面,变牛变马、变成饿鬼,甚至堕入地狱里面去了,痛苦是受不完的,所以,实在是让我们感到害怕的。
以上是佛经里面所讲到的忧虑和恐怖的种类。
儒家孔子也说:「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有智慧的人不会感到迷惑;具有仁慈心的人不会忧愁;勇敢的人不会害怕。因为智者、仁者、勇者,他们大公无私,光明磊落的胸襟,不再存着爱欲的私心,才能够达到不惑、不忧、不惧。可见消除爱欲,不论是世俗人,或是修学佛道的人,都是非常重要的。
本章题目叫〈我空怖灭〉,说明为什么我们会有种种忧愁苦恼?为什么会生起恐怖的心理呢?这源自于「我」,什么都以「我」为中心,什么都是「我的」,因此,患得患失,没有的时候,我们希望得到它,拥有了以后,又怕丢失掉。人生就因为「我欲」在作怪,才会有许多的忧愁怖畏,要是没有贪爱、爱欲,就会自由自在了。
第三十三章 智明破魔
佛言:夫为道者,譬如一人与万人战。挂铠出门,意或怯弱:或半路而退,或格斗而死,或得胜而还。沙门学道,应当坚持其心,精进勇锐,不畏前境,破灭众魔,而得道果。
这一章是用譬喻来说明,一个学道的人,尤其是出家的沙门,必须具足戒定慧,精进地修持,才能够破除一切的魔障,证得圣果。
「佛言」,释迦牟尼佛跟我们讲:「夫为道者」,一个修学佛道的人,不论是出家的比丘、比丘尼,或者在家居士,打一个譬喻吧!「譬如一人与万人战」,好象上战场,单独一个人跟一万个人打仗。
「挂铠出门」,现在打仗,由于科学发达,武器完全机械化,可是,古时候打仗,两阵对垒,是用刀剑面对着面而战,因此,在交战的时候,必须佩戴铠甲(盔甲),防护身体,以防被敌人刺伤。我们看古装的战争片或者连环图,将士全身披着盔甲,好象楼上大殿供奉的两尊护法神──韦驮菩萨和伽蓝菩萨那样的装束。所以,古时候作战,将领和士兵,都是武装整齐地上战场,迎敌战斗的。
在生死关头,不是每个人都视死如归的,「意或怯弱」,有的意志比较不坚强,或者胆小的,还没有交战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