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袁勃然变色,大声说:“余不能作革命党,余且不愿子孙作革命党。”⑧
袁世凯从来视革命党如洪水猛兽。反动阶级的本性使他不甘心让革命胜利,而决心以“托孤受命、鞠躬尽瘁”为幌子,趁机先取得清廷的军政大权,再来扑灭革命。他认定这样夺取权力,“顺理成章,千稳百当”。
清廷于14日给他的权力,不能满足他的欲望。隔了一天,他就复奏说:“值此时艰孔亟,理应格遵谕旨,迅赴事机。惟臣旧患足疾迄今尚未大愈……近自交秋骤寒,又发痰喘作烧旧症,益以头眩心悸,思虑恍惚。虽非旦夕所能就愈,而究系表症,施治较旧恙为易”。“一俟稍可支持,即当力疾就道,藉答高厚鸿慈于万一”。⑨他既不坚辞,也不请赏假,只是借故拖延。在此期间,他并没有消极等待,而是极力争取权力。他一再向清廷建议“必须筹备万全,厚集兵力,知己知彼,一鼓荡平”。他还致电湖北前线的昌说:“王师宜策万全。稍有失利,大局益危。”⑩对北洋将领更告诫道:“乱党颇有知识,与寻常土匪为乱情势迥有不同,且占据武汉负隅之势已成,诚有不可轻视者。”“脱令出师太骤,万一偶有失利之处,则关系大局实非浅甚少”。'1'同时他又奏请拨给军费四百万两,以便其能召募军队。又奏请起用已开缺的王士珍、张锡銮和已革职的倪嗣冲,并调段芝贵、陆锦、张士钰、哀乃宽等到彰德“委用差遣”。还要求饬令冯国璋“迅速来彰,筹商一切”。'2'等等。
袁世凯以“调治”疾病和“筹备布置”为借口,作出不能立即南下督师的姿态,北洋军各将领也就不好卖力作战,汉口革命军攻占重要战略据点刘家庙后,清军退至滠口。徐世昌奉奕匡力之命,自北京潜赴彰德,劝袁“力疾就道”。两人密谋以后,便以袁氏的名义向清廷提出明年开国会、组织责任内阁、宽容武昌事变诸人、解除党禁、给予指挥军队全权、供给充足军费等六项条件,由徐世昌带回北京,转告载沣。这六条有两个意思,即收买人心,总揽军政大权。23日,冯国璋奉命抵彰德,袁立即奏派他接替昌担任第一军总统,又对他说:“非筹备局妥,计出万全,断难督师进攻。”并授意他到前线后应“暂作守势,使将士精锐之气蓄而待发”。'3'
这时,湖南、陕西、江西等省相继宣告起义,革命形势不断发展。清廷处在四面楚歌的形势之下,不得不答应袁世凯的条件。27日这一天,接连发下四道上谕:一、调昌“回京供职”;二、授袁世凯为钦差大臣,“所有赴援之海陆军并长江水师,暨此次派出各项军队,均归该大臣节制调遣”,并保证“此次湖北军务,军谘府、陆军部不为遥制,以一事权”;三、拨出内帑银一百万两为湖北军费;四、第一军交冯国璋统率,第二军由段祺瑞接任总统。这样湖北前线的军权便完全转到袁党手里。
袁世凯夺取军权的计谋得逞,非常惬意,次日(28日)便决定于30日南下,并当即电告清廷和昌。'4'同时,他以钦差大臣、湖广总督的名义调兵遣将,发号施令。先奏派王士珍襄办湖北军务,令他添募新兵一万二千五百名,编为湖北巡防营驻守京汉铁路沿线,以巩固北洋军的后路。继奏派倪嗣冲为河南布政使,令其在豫东一带召募数营,进占皖北颍州,保证北洋军侧翼的安全。倪嗣冲所募各营的军官,大都是由毅军抽调来的。后来他就以这支军队为基础,扩编为“安武军”,成为盘踞安徽的地方军阀。同时,袁世凯命令冯国璋指挥第一军迅速向汉口反攻。
正当北洋军的运兵车沿京汉铁路隆隆南下时,10月29日山西太原爆发了革命。同一天,驻扎滦州的新军第二十镇统制张绍曾和第二混成协协统蓝天蔚等联名发出通电,强硬要求改组皇族内阁,召开国会,实行宪政。同时,驻扎在石家庄的第六镇统制吴禄贞(革命党人)也正秘密策划联合山西和滦州军队直捣北京。当时,北京传说纷纭,一片恐慌,官吏眷属纷纷迁避天津,隆裕太后也预备携带小皇帝溥仪逃往承德避难。这一切变化出乎袁世凯的意料使他感到震惊,他不愿清廷垮台过快,失去手中的工具。同时盛传吴禄贞将“夺彰德,断后路”,'5'北洋军有腹背受敌的危险。为了摆脱危机,他迅速采取了下列措施:
一、他一边致电奕匡力,谏阻帝后出京;一边派赵秉钧入京勾通奕匡力,调姜桂题所部毅军进驻北京城内,把守九门要冲。赵秉钧代满人桂春署民政大臣,他借助毅军的势力,重新控制了北京巡警,并强令商户开业,戏院开演,减免捐税,以安定人心。
二、派周符麟潜赴石家庄刺杀吴禄贞。周符麟原是新建陆军的正兵,由袁多次提拔,官至第六镇第十二协协统。1910年,被吴禄贞撤职,因此对吴怀恨在心。他以二万元收买吴的卫队长马步周(字蕙田,北洋速成学堂毕业生),于11月7日在石家庄车站将吴刺死。同时扑灭了驻保定第六镇入伍生队军官和学生策划的一次起义。周符麟得以官复原职。李纯接任第六镇统制,第六镇又完全置于袁的控制之下。
三、通过徐世昌授意潘矩楹逼迫张绍曾离开第二十镇。潘矩楹原是新建陆军随营学堂的学生,1902年被保送到日本留学。回国后,经袁和徐世昌提拔,官至第二十镇第四十协协统。张绍曾在滦州通电时,潘原本列名,及接列徐世昌的指示立即改变态度。张绍曾闻吴禄贞被刺,已十分恐惧,再加上潘的威胁,即匿居天津租界不出。袁怂恿清廷派张绍曾为宣抚大臣,使赴长江一带宣抚清廷“德意”,而荐举潘矩楹代理第二十镇统制。潘秉承袁的意旨,把二十镇调开,分扎于新民、昌黎、永平、山海关各地,从而瓦解了“滦州兵谏”。
四、袁世凯自己则于10月30日自彰德南下,进驻湖北孝感,亲自督促北洋军猛攻汉口,l1月1日攻入汉口,焚烧三昼夜,肆行抢劫、屠杀。“自桥口至蔡家巷,统计不下数万家。该处为汉口最繁盛之区,其间财产都系二十一省客民居多,乃均一焚无遗。且伤者伤,死者死,凡老幼妇女被枪毙焚烧者,殆不可数计”。'6'北洋军的暴行,激起全国各阶层人民极大的愤怒。声讨北洋军的函电如雪片飞来,以致袁世凯不得不假惺惺地指示冯国璋“通饬各营,整顿纪律”。'7'
袁世凯攻占汉口,又以血腥手段扑灭了北方军队的一次起义,使清廷摆脱了一次大危机。同时,他乘机把近畿的兵权抓到自己手中,这就迫使清廷非请他组织责任内阁不可了。
“滦州兵谏”的次日,清廷为了缓和内部矛盾,欺骗人民,下诏“罪己”,特赦国事犯,解除党禁。在北洋军攻入汉口的当天,又宣告解散“皇族内阁”,授袁世凯为内阁总理大臣。11月8日,资政院依据新颁布的宪法信条十九条,再推举袁世凯为总理。次日,清廷“依法”重行任命。当时,袁世凯在孝感军次,接到任命上谕,仍故作姿态,电辞不就,经清廷再三电促,始率卫队(队长唐天喜)北上。13日,他到达北京,住锡拉胡同私寓(后移至外务部大楼)。次日入朝,谒见隆裕太后,誓言效忠清室。以后,又到东交民巷拜访帝国主义列强驻京公使,并发表政见说:“余之主意在留存本朝皇帝,即为君主立宪政体,从前满汉歧视之处,自当一扫而空之。尤有重大之问题,则在保存中国,此不能不仰仗于各党爱国者牺牲其政策,扶助我之目的,以免中国之分裂及以后种种之恶果。故为中国计,须立刻设立坚固政府,迟延一天,即生一天危险。”'8'与此同时,前被清政府免职的梁士诒、唐绍仪等人也先后抵京,协助袁世凯组阁。16日,袁氏公布了内阁名单,阁员大都是他的党羽或者朋友,如外务大臣梁敦彦,副大臣胡惟德,民政大臣赵秉钧,陆军大臣王士珍,副大臣田文烈,度支大臣严修,海军大臣萨镇冰,司法大臣沈家本,学部副大臣杨度,邮传大臣唐绍仪(先后由杨士琦、梁士诒署理)。同时,他又请立宪派首领张謇担任工商大臣,梁启超担任司法副大臣,以表示愿意与立宪派合作。虽然,张、梁都认为还不到携手的时候,婉言谢绝,但他这个“友好”姿态,对已卷入革命阵营的各省立宪派和仍在日本鼓吹君主立宪的梁启超,却有巨大的影响。
为了掌握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