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李嘉诚传 作者:陈衍俊-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汇丰银行合作,通过联合经管的华豪有限公司,成功的改建中环皇后大道中心位置的华人行物业。原旧楼1974年购入,1976年联手投入改建,1978年初即竣工投入使用。汇丰银行董事局主席沈粥先生,平素与李嘉诚先生已有一些交谊,话语相投,又有一些共同爱好。及至华人行改建完成,沈弼更视之为“香港工作效率的象征”。沈弼曾经得意地说:“华人行之建筑速度及效率,已成为香港在世界上之典范。”李嘉诚由此而倍受沈弼的敬重。李嘉诚又一次的成功,不但进一步密切了与汇丰银行的关系,他在沈弼心目中也大大提高了地位。这对他往后在事业发展中所需要的资金及机遇,都有很大的有利条件。华人行的建筑巍峨壮观,朴素大度,树立了华人企业家刚健大度的形象。 
  1978年秋天,李嘉诚首次应邀赴北京参加国庆节观札活动。是年,李嘉诚刚好50岁,中国人谓之“知天命”之年。去国离乡38载的李嘉诚,第一次踏进故国古都,也是新中国的首都。 
  1978年这一年,是长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取得多项重要进展的一年。“长实”不仅越来越拥有雄厚资金,显示了巨大的竞争实力,也声誉远播。这不能不引起在港英资金融巨头汇丰银行的重视与刮目相待。 
  在1978年9月间他手头已掌握了九龙仓18%的股票,几与怡和系财团对等(怡和财团控制有九龙仓20%股票)。斯时,恰又有另一华资集团香港船王包玉刚也在筹划争夺九龙仓的控股权。面对这个激烈竞争的局势,李嘉诚考虑到,一方面,既要照顾好汇丰银行与怡和财团之间的关系,又必须妥善地处理好“长实”与“船王”的关系。既要做到努力避免剑拔弩张的局面,又能为“长实”的股东牟利,还要为未来的长远关系及发展留下回旋余地。几经反复思考,李嘉诚终于下了大决心,在中环文华阁约见了船王包玉刚。双方经过20分钟的商议,李嘉诚将已掌握的9000万股九龙仓股票转卖给了包玉刚,满足了包玉刚的愿望。但从转让中李嘉诚也赢得了纯利5000万港元。而让包玉刚动用30亿港元即赢得价值98亿港元的九龙仓控股权。各得其利,各适所需。这件事,在当年香港商界中曾被看成是一个尚未解开的“谜”团,也蒙上了一些神秘色彩。但从事实的客观情势及后果来看,李嘉诚当时的这一高“招”,也即是“以和为贵”,“以退为进”,“以让为盈”的经营策略。他这样做,既使到香港船王包王刚满意,得到英资金融巨头汇丰银行大财主的首肯,也使到“长实”股东下得了“楼梯”。其实,这是很高明很策略的“招数”。暂时的局部的有利的“退让”,有效地调整了“长实”与“船王”与“汇丰”之间的关系,并为不久之后“长实”赢得事业上“质”的飞跃埋下了一个很大的“伏笔”。其中“奥妙”,很值得经济界专家们细细予以研究,但李嘉诚实收“一箭三雕”之效,棋高一着,盖“商界奇才”也。 
  历史跨进了难忘的1979年。 
  这一年,中国大陆在邓小平指引下,掀起了当代中国的第一次改革开放大潮。这一年的10月2日,李嘉诚应中国北京荣毅仁之邀,出任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董事,专门负责联系外国到中国投资事宜。李嘉诚凭着一颗拳拳赤子心,一片殷殷爱国情,表示愿为祖国四化建设尽力。 
  这一年,李嘉诚的事业,在香港开始发生着“质”的飞跃。一项有历史“里程碑”性质和意义的大突破大飞跃。它的主要标志是“长实”已经形成了强大的股份制集团公司,并购入“和黄”有限公司22。4%的股权,入主老牌英资和记黄埔集团,并很快地成为在香港第一个人主英资财团的华人财团和华人总裁。从而打破了香港长期以来由怡和、太古、和记黄埔、会德丰四大老牌英资财团垄断香港经济的格局,也打破了华人企业家不能管理好大洋行的“神话”。 
  这一年,李嘉诚51岁,正是事业的盛年。他在1979年9月25日,从汇丰银行手里,成功地购入了和记黄埔有限公司22。4%的股权,计九千万普通股。很快,在10月15日,即出任和记黄埔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到1980年11月,李嘉诚对“和黄”控股增至40%。1981年1月李嘉诚被选为“和黄”董事局主席。李嘉诚取得又一个重大的成功! 
  和记黄埔有限公司,是一家资格很老、极具潜力、发展前途很好的公司。但在1973年股市狂泻及1974年世界出现石油危机时,因经营不善身负巨债而变成香港汇丰银行的全资附属公司。后来汇丰银行董事局主席沈弼认为:“长实年来成绩良佳,声誉又好,而和黄的业务脱离 
  1975年的困境踏上轨道后,现在已有一定的成就。汇丰在此时出售和黄股份是顺理成章的”,“汇丰银行出售其在和黄的股份,将有利于和黄股东的长远利益。坚信长江实业将为和黄的未来发展作出极其宝贵的贡献。” 
  李嘉诚为什么能够取得这么一个巨大的成功呢?有这样的几个因素很值得重视:应该看到,沈弼也是一个具有深远政治眼光的大银行家。中国的日益强大为世人所有目共睹。关于香港主权回归中国的事,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只不过是在什么时间的问题,李嘉诚是北京中国政府所信赖的爱国者,这一点已显露端倪。李嘉诚居港近四十年,他的成绩和声誉已广为香港市民香港企业界所肯定。尤其是李嘉诚的精明与能力、业绩与声誉也深为沈弼所欣赏。从彼此过从甚洽的私交来看,从长远的经济与政治利益来看,沈弼可能想到,可以通过李嘉诚来发挥谁也不能代替的特殊作用。他相信“和黄”让李嘉诚去组织管理,一定会取得一流管理的业绩和效果。在往后的日子里经实践证明,由李嘉诚担任董事局主席的“和黄”,其结果是纯利“大幅跳升”,成为“行中之冠”,上市总值仅次汇丰银行。在当时,汇丰银行让出了“和黄”股权,也正了名,避了嫌。还实际获得纯利5。79亿港元,赚了大钱。而对于李嘉诚来说,也获取了许多长远利益。因为和记黄埔拥有大量地盘,实已大大藏利其中;而“和黄”企业是经营多元化业务的,发展潜质很好。于是,李嘉诚成功地完成了这一收购。就实质讲,是香港的英资金融资本与华资商业资本一次互惠的“让股”与“收购”,意义深远!香港华资财团的崛起是香港社会经济发展的历史趋势,锐不可当。汇丰银行也只能如此这般适时地调整英资财团和华资财团在激烈竞争中的关系。至此,当年的那个“谜”团也可以让人们解开了。 
  李嘉诚当年的这一行动,被香港舆论界称赞为“蛇吞大象”,或称为“石破天惊”,是“最成功的一次收购”,是李嘉诚的又一次“重大胜利”。李嘉诚在完成这个“杰作”时,时年52岁。正是如日方中!在这中间,使人深深地体味到,李嘉诚对世界经济发展的周期律(法则)——危机、萧条、复苏、高涨;与在商业社会中精巧的平衡法则;以及谦和宽容的从善精神,运用得如此精采别致!李嘉诚的这一个重大成功,使在香港的华资集团和华人企业家们无不“扬眉吐气”!李嘉诚的名字在香港也无不“家喻户晓”。 
  “人如其名,李嘉诚的最大特点是诚实可信!” 
  “他的发迹和成功靠诚!” 
  “他的最大资产是诚!” 
  这里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在1979年以来的重要发展阶段,他已取得了一大批人才。在“长实”帐下,出现了群英汇聚、贤才毕至的大好局面,真个是如鱼得水,如虎添翼!李嘉诚也是人,“人无完人,金无足赤”。人也是血肉之躯。有时,他也会性情发急,用自己的快思维快反应高速度高效率来要求同事和部下;有时也会严责有的同事和都下。但他善于自制,处事公平,从善如流,都赢得朋友、同事、部下的拥戴。他有一句名言,叫做“要会用人,用人要先得人心”。香港人还评论他有一个“秘密武器”,说他在用人 
  上是“中西并用”,且有进者是“洋为中用”。看一看李嘉诚身边的“高参”、“智囊”、“谋士”和高中层骨干,皆是身经百战,谋略过人和年富力强的有为者。像“元老重臣”的周千和(老理财)、盛颂声;像女中中帼的洪小莲、鲍绮云、区小燕、温绮受、白美婷等;像年青有为的霍建宁、周年茂;像英国人麦理思、马世民等等,都是李嘉诚麾下的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