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亚里斯多德全集-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专著与讲稿所辑成。各卷间每互有关照的文句;这些可能是 
亚氏生前自行添补的,也许是后世编纂者加入的。 
(二)本书注释 
(5)汉文译者凭形而上学(哲学)的希英对照本及英译 
本(参看附录 “ 参考书目 ” Ⅱ,3)与积累的诠疏,得以厘订 
章句与错简,校读异文与异释,求取全书的通解,考订了学 
术名词,翻出这本二千三百年前的著作。译文所附注释大别 
为四类:(甲)依据陈规,凡辞旨(子)与原书它章,(丑)与 
亚氏其它著作,(寅)与柏拉图各书,(卯)及诸先哲诗歌、戏 
剧或残篇有关者,为之记明出处。(乙)有关史迹、事例、以 
及名物度数,其旧传诠疏加以简释;间亦取用近人新解。 
(丙)亚氏及诸先哲学术名词大抵由两方式铸成:(一)由日 
常用语分离出来,作为专用名词,如 “ 实是 ”“ 元一 ” 等,或 
如 “ 如何 ” 等于 “ 原因 ” , “ 如此 ” 同于 “ 素质 ” (有时同于 
“ 普遍 ” );(二)用普通名词或动字加以变化或组合,造作新 
名词,例如 “ 除去物质 ” 成为 “ 抽象 ” , “ 划定界限 ” 成为 
“ 定义 ” 。译者希望在译文中力求辞义正确外,仍保留着学术 
用语初创时的浑朴,繁衍中的脉络;但这很难做到。因汉、希 
文字原始构造的差异与以后蕃殖方式的不同,同一希腊字,常 
得用不同的几个汉文字来翻译,以适应各章节的文理;关于 
这些,读者也可于各页脚注及 “ 索引三 ” 中窥见一斑。(丁) 
二千三百年前的古文当然可于许多句读发生异解,而历经传 
抄,错字异文也是到处有的。这些,经过近百余年的校订功 
夫,都已有人勘定,我们只在脚注中偶尔举些例示。 
译 者 
1958年9月 
  
译后记 
壹 亚氏著作的编成、传习与翻译 
(1)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 — 322)著作可分三类:第 
一类为 “ 对话 ” ,大都是早年在雅典柏拉图学院中(公元前 
366 — 348)写的。 公元前第二世纪初海尔密浦(Hermippus)曾编有 “ 亚氏书目 ” 。第一世纪安得洛尼可(An L 
dronicus)重订亚氏全部遗著时,亦曾编有 “ 总目 ” ,这总目 
今已失传。稍后又有希茜溪(Hesychius)书目。公元后第三 
世纪初,第欧根尼 · 拉尔修著 “ 学者列传 ” ,其中亚氏本传亦 
附有一书目,内容与 “ 海尔密浦书目 ” 略同。 “ 第氏书目 ” 一 
百数十书名中列有 “ 对话 ” 19种。这些 “ 对话 ” 所含题旨、思 
想与笔调,都是仿效柏拉图的,叙事属句较现存讲稿为清润; 
公元前后的拉丁作家常传诵这些 “ 对话 ” ,作为文章典范。这 
一类书籍均已逸失。 
亚氏生平曾为学术研究收集了大量材料,作成剳记。  
旧传诸 “ 书目 ” 中若干逸书属于此类。1890年在埃及苇纸堆 
中发现的 “ 雅典宪法 ” 应是这类遗稿中 “ 148种希腊城邦宪 
法 ” 内的一篇。剳氏亚记遍涉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各部门;这 
一类书籍的损失甚为可惜。 
第三类就是现存 “ 亚氏全集 ” 。其中大部分篇章为吕克昂 
学院中的讲义,均简略而未杀青。所涉事例,经与希腊史传 
相校勘,显见这些学术讲话是对公元前335 — 323年的听众说 
· 804 · 
的。 后人常推测这些遗稿可能是学生笔记。 但现存各书 
大体上思想一致,理解无误,造语充实,卷章亦多能互相联 
贯,因此,近人推论这些书,也可能大多数是亚氏自己著录 
的。属稿既历多年,前后或作或辍,故复沓与差池在所不免; 
各书往往有未完成的篇章,象是正待补缀的。 凭这些讲稿 
的内容与旧传的诠疏,略可考订其著作的先后: “ 名学 ” 六种 
( “ 范畴 ” 、 “ 释文 ” 、 “ 解析前后编 ” 、 “ 命题 ” 、 “ 诡辩纠谬 ” ) 
“ 物学 ” 、 “ 说大 ” 、 “ 成坏论 ” 、 “ 灵魂论 ” 、 “ 欧台谟伦理学 ” ,可 
能是中年期(公元前347 — 335)在亚索、里斯布、贝拉所作。 
“ 动物史 ” 、 “ 形而上学 ” (哲学)和 “ 政治学 ” 若干卷帙可能 
也在此时先已着笔,到亚氏重回雅典(公元前335)后陆续完 
成。 “ 气象学 ” 、 “ 生物 ” 、 “ 生理 ” 等自然哲学诸短篇以及 “ 尼 
哥马可伦理学 ” 、 “ 诗学 ” 、 “ 修辞学 ” 等也是这时期(公元前 
335 — 323)讲授或著录的。现行“亚氏全集 ” ,如 “ 贝刻尔校 
订本 ” ,所包括的 “ 集题 ” 、 “ 异闻志 ” 以及心理、生理、伦理 
若干短篇,则大都亚氏门人色乌弗拉斯托、斯特拉托 
(Strato)与后世漫步学派的文章。后世漫步学派的作品趋重 
于自然科学各个部门;这该是亚氏尚实思想所应有的后果。公 
元后数世纪间,漫步学派曾被当作自然科学专家,为柏拉图 
学派的一个分支。 
(2)传说吕克昂学院第一代继任人色乌弗拉斯托,将亚 
氏和他自己的手稿交与门弟子纳留(Neleus)收藏。纳留后来 
带着这些纸卷回返小亚细亚的瑟柏雪(Scepsis)。 在亚太力 
王朝征书民间时,这些稿件藏入了地窖,历一百五十年。  
约公元前100年,有蒂渥人亚贝里根(Apellicon  of   
Teos)收购了这批故纸,归还雅典。又几经波澜,而学院第 
十一代继承人罗得岛的安得洛尼可(盛年公元前40)应用这 
些旧稿与院中传习的讲义相校勘,重新编整了 “ 亚氏全集 ” 。 
此后流传亦便增广,各个学派均诵习这些文章。亚氏行文谨 
于名词分析,未经藻饰,很少逞辞锋的笔触。世人慢慢的注 
意到其中蕴蓄有珍重的创意、深严的批判与 “ 理知的乾光 ” 。 
公元后第二世纪亚斯巴修(Aspasius)等诠疏家兴起,相 
继穷治亚氏经典,完成了十分详备的注释。 这种朴学遗风 
直至第十四世纪初,苏福尼亚(Sophonias)还在孜孜兀兀的 
作增补工作。其中功绩最大的当是亚皮洛第西亚的亚历山大 
(盛年约公元后205)。 
(3)529年拜占庭皇帝朱斯丁宁(Justinian I)以亚氏学 
术违异宗教教义与政治体制,压抑了此项研究。 亚氏学者 
自君士坦丁移转到波斯王朝的势力范围,散布在叙利亚及北 
非洲各地。 亚历山大城继君士坦丁之后为亚学中心。第五 
世纪就有叙文注释的亚氏书籍;此后叙文译本盛行于地中海 
南岸,直至第十二世纪。第八世纪阿拉伯伊斯兰教勃起,次 
第占领地中海南部各城市,更进展到西班牙。阿拉伯文的翻 
译与注释较叙利亚文为尤盛。第十到十二世纪间阿尔加瑞 
(Algazeh)、阿维瑟那(Avicenna)与阿微勒斯(Averro D es)相 
继为阿拉伯的亚氏学权威。亚微勒斯生长在西班牙,并不娴 
习希腊文,竟将由叙文转译的阿文本亚氏全书疏解殆遍。而 
且这些诠疏向东又被传译为希伯来文,向北传译为拉丁文。 
(4)罗马拉丁文化的发展得于希腊者甚多。然拉丁学者 
直接阅读希腊原著的并不多。亚氏之学,在第六世纪卑栖乌 
(Boethius)整理 “ 名学 ” 的拉丁译本并加以注释之后,才流 
行起来。中古时,西方各国向拜占庭地区与伊斯兰教地区求 
取书籍很不容易,巴黎等地的学者只得到西班牙去搜罗阿微 
勒斯的阿拉伯文著述,从中汲取希腊-希伯来-叙利亚-阿 
拉伯学术思想的含混产物。 1204年十字军入君士坦丁,东 
西方恢复了交通。 希腊学术迅速传布于西欧各国。 亚氏 
书直接由希文译出,订正了先前转译本的许多谬误。摩尔培 
克的威廉(Wilhem  of  Moerbeke)在第十三世纪完成了全 
书的拉丁译文。 此后拉丁诠疏家也象希腊前辈一样,积累 
了卷帙浩繁的注释。 哥罗业(Cologne)杜敏尼修道院的亚 
尔培托(Albertus Magnus)素以专精亚学著称,他的学生 
就是托马斯 · 阿奎那(Tho-mas Aquina�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