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离渊+番外-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生性周密,凡事都要思量再三。他料到齐郑联军入城之后,必然会搜取军中令牌,逼问联络密号,以此将冲出重围的魏军主力诓回湘城,一网打尽。如今作了这番安排,便可以保证主力军队的安全突围。 

  如李灏奇所愿,他所最为宝重的湘城守军,出其不意地开门出城,在几乎毫发无伤的情况下冲乱了敌军军阵,直往兹城而去。随即而来的,便是齐郑联军踏入湘城的铮铮铁蹄。也就在他目送魏军大部远去,准备自刎以谢之时,他看到随身副将脸色煞白的跌撞入内,手中高举着平乱王袁尹檀命人日夜兼程送来的密函。 

  郑渊好整以暇的踏入湘城都尉府的时候,看到曾经意气风发的湘城都尉李灏奇披发跌坐于堂,身边兵刃散落一地,口中犹自喃喃着有负君恩。 

  郑渊低下身去,玩味地望入李灏奇充血的眼睛,用悦耳平和的声音问他:“将军当日在湘城阻截郑渊之时,可曾想到会有今日?” 

  李灏奇狠狠回瞪他:“厚颜无耻之徒,当年就算拼了命,也该了结了你!” 

  郑渊笑笑,本来清净的眼睛里荡漾起些许波澜,李灏奇不觉为之一震:“只得五天时间,便将湘城拱手相让。李都尉真是待朕不薄啊。” 

  李灏奇蓦然拾起身旁短刀向郑渊挥去,却被早于一旁防范的郑兵一下打碎了手腕。郑渊听得短刀在骨碎声中哐然落地,仍是笑笑,眉宇之间看不出一丝恼意。 

  “其实,李都尉也不必如此懊丧。都尉看到的,也不全是假的。”郑渊直起身来,仍旧笑意盈然:“大批军力,是有的。不过山路曲折难行,过了这许多时日,也才有不足五成到得湘城。内应,也是有的。不过十几人而已,是朕在修筑山路工事之时陆续送入湘城的。他们也成不了大事,至多不过点火充作疑兵。被轻易煽动仓皇出逃的百姓,和奉都尉之命大开城门竞相撤走的湘城精锐,才是真正助我大军得胜的功臣——啊,朕还忘了多谢都尉大人,替朕废去了虎符烟火。若非如此,只怕此时湘城已充斥一片响箭之声——我军立足未稳,魏军回杀而至,只怕难以招架。” 

  “所以,”郑渊微一振袖,仿佛想甩去上面沾染的血污尘埃:“都尉大可致书瑾鑫帝陛下:齐郑联军不足畏惧。今日破湘城者,实魏人也。” 

  李灏奇面如死灰。计中计,人外人。从一开始,自己步步机妙都已在他人算计之内;就连守城必须的小心谨慎,都作了敌人的破阵妙招。 

  明明是盘算周到,滴水不漏,他人看来却如同掌上观纹,一览无余。如此,合该作了瓮中之鳖,只剩无尽辛酸懊恼,却真真无言以对。 

  他却还有话要说。 

  只见李灏奇怒视郑渊,睚眦尽烈齿床皆红:“李某无能,却非魏国无人!他日,李某在黄泉之下,看你命丧我魏人之手!” 

  言讫息绝,竟是肝胆俱裂。一直紧攥着的手掌也在身侧松弛垂落。 

  郑渊闻言,唇边反露出嘲讽的笑意来。 

  李灏奇自然不知,早在四年之前,告别袁尹檀,转身跨入璃歆之际;郑渊,便已死于魏人之手。 

  他低头看去,李灏奇掌心中被汗水血水浸润的,正是袁尹檀的亲笔密函,字字清遒,笔笔苍劲。上面细细遵嘱,反复叮咛,齐郑急不可耐的大举攻城,必是想要造成兵力充足的假象,唬得湘城守军弃城而走。他吩咐再三,定要死守湘城,万万不可遣军出城。 

  当日年少轻许,而今生死交关。平乱王袁尹檀,纵是天赐英才,终究迟得一步。 

  郑渊仍是浅笑。眼底盈盈,看不清眉间心上。督尉府之外,湘城东角的天空隐隐透出冬日清晨特有的惨白,如血的赤焰银凤缓缓升腾而起,同西角已经飘扬着的镶蓝伏虎旗遥相辉映。 

  齐宣明七年新春,静怀帝郑渊约同齐将邵阳,如之前所言,宴饮于湘城楼上。数日之后,齐郑联军全部进驻湘城,依靠湘城中魏军遗留下的充足军备供给,大破当日出城魏军所驻扎的兹城,又不费吹灰之力夺取了失去了防守力量的泄、墨等城。魏军彪勇,死战不降,为齐郑联军全数歼灭。据说,兹城十里之外,地皆赤红,此后三年寸草不生。 

  至此,齐郑联军成功粉碎了魏国的边境防备。他们稍作休整,随后向魏国腹地挺进,所向披靡势如破竹。 

  袁尹檀在得到湘城失守的消息之后,率随行轻骑回往璘霄,连夜求见瑾鑫帝魏离。出乎他的意料,魏宫里一片平稳,全没有震怒慌乱的迹象。他穿梭在了无人迹的魏宫华廊,听到冰雪消融的声音,一点一滴从飞檐滑落。青华殿外,他见到独自怅立的瑾鑫帝,雪衣纶巾随风而起,却掩不住一派天成的庄重华贵。 

  隐约之间,不知从何处又传来魏离曾于去年中秋之时,邀来歌姬反复吟唱的曲调:“白衣裳凭朱阑立,凉月趖西。点鬓霜微,岁晏知君归不归……”。 

  三殿九重,斯人独立。求得本就是这孤高寂寞。 

  却,也会存着这般小儿女心思,岁晏佳节,念那人归来。 

  袁尹檀正要退下,魏离却转过脸来望他,眼中是他所不熟悉的,了却一切的释然。他招手让他过去,缥缈的歌声嘎然而止。取而代之的,是魏帝一如既往的沉着决断。 

  “尹檀,你明日随朕,去守罗渡。” 

  第三断章:三都(二) 

  湘城的失守仿佛奏响了是魏国灭亡的前奏,也在一夜之间惊碎了璘霄城内香风冷袖的清梦。璘霄百姓在多年的安逸之后猛然醒转,意识到他们引以为傲的魏国不再坚不可摧。市井巷尾人们悄悄谈论着道听途说而来的战况流言,眼神和手势传递出惊慌恐惧。璘霄乃至整个魏国都蔓延着不安躁动,就好像是釜中沸水,只要一起釜盖,就会喷涌而出再不回头。 

  瑾鑫帝所接管的魏国一直风调雨顺,没有经历过真正的战争。在齐郑联军伐魏之前,年轻的帝王所面对过的唯一挑战,就是东北边境上,已经归顺的梁国的再次自立旗号。魏离无从考究梁国的出尔反尔是否出于齐郑两国的挑唆,他只知道魏国最引以为傲的腾豹军精锐,在袁尹檀的统帅之下,轻而易举地将叛军首领的头颅,挂上了魏营前的旗杆。 

  令人叹服的是,瑾鑫帝魏离在面对前所未有的威胁之时,展现出了历代太平君主罕有的智慧从容。他没有听从大多数慌不择路的大臣们的进谏,临时大举抽兵抵御外侵;也没有像某些兵书曾经记载的那样,在璘霄江上拉起横江铁索,依靠天险坚守城池。魏离明白,璘霄江,是璘霄的优势,亦是璘霄的劣势。璘霄城临江而建,背临东海,占有绝妙的天然防护,自魏国建都以来从未遇险。然而这也意味着,万一敌军成功过江,璘霄守军将无处可退,只能坐以待毙。更紧要的是,一旦城内出现流言恐慌,被困城中无法疏散的璘霄百姓所掀起的骚乱,足以将整个璘霄抛入万劫不复的境地。 

  因此,魏离没有在璘霄加筑防备,而是率守军前往位于璘霄上游,“三都”之一的罗渡。罗渡一段江面水面狭窄,却多有暗涡,只有经验老道的船夫才敢在此行船。因为水流凶险,曾被当地人称为修罗渡。 

  魏离的祖父华岷帝继位初年,为了方便商贩走卒往来,根据两岸地势,选在修罗渡建桥横跨江面。修罗桥历时五年方成,其间坠江身亡的工匠更是不计其数。建成之后,修罗桥两头逐渐繁荣,在天祺帝初年正式修成了同璘霄隔江对望的罗渡城。天祺帝当年嫌修罗渡三字煞气太重,删去了一个“修”字,用余下的二字命名城市,罗渡一名便是由此而来……罗渡是直达璘霄的最后阻碍,也是魏国兵马的集结之所。齐郑联军要破璘霄,定会由此经过。 

  眼下齐郑联军气势正盛,所到之处指麾即定,再加上齐郑军纪严明,沿途秋毫无犯,倒也颇得民心。魏国腹地城镇兵力不足,又因齐郑联军仁义,多半望风而降。在这种情况下,对魏国而言,罗渡也便成了反败为胜的唯一机会。 

  袁尹檀曾向魏离建议,在发兵罗渡之前,修固璘霄门墙,并且留下部分精锐镇守。袁尹檀的理由是,万一罗渡有变,大军仍可退入璘霄,从长计议。这一建议被魏离在朝堂之上,当着众臣之面,毫不犹豫的否决。他告诉袁尹檀,他不想,也不能,让人口昌盛商铺遍及的六国第一都焚为战场。倘若罗渡不得守,则魏国运势已竭,他愿将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