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离渊+番外-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郑渊同她相视而笑。她是何等聪明的女子,弦外之音一点通透。窗上印出两个人的剪影,端的是珠联璧合,佳偶天成。 

  那一夜芄兰以为自己看透了郑渊的眼神,碧汀白露,伊人怅立。 

  他同她都一样,身边的人,不是心中所想。 

  而心中所想,远在忘川彼岸,坐看波谲云诡。 

  第二断章:璃歆(四) 

  后世有不少人,将袁尹檀失利的原因归咎于郑渊对他少年情意的成功利用。因而袁尹檀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给予了郑国最大限度的宽容。持该论点者认为,从一贯行事作风判断,袁尹檀当是六国名将中最为周密细致的一位。他习惯于每次出征前大量收集情报,往往在兵马未动之时已对敌方了若指掌。很难想象,这样缜密的一位将领,居然会为郑国形同虚设的埋伏所迷惑,终而放缓行军速度。毕竟,郑国军事力量的薄弱在当时人所共知,而齐国也正陷入同陈国的再次纠缠,袁尹檀应能轻易推断出,郑国的所谓山中伏兵不过是虚张声势。他们指出,就连站在袁尹檀敌对面的郑国诸将都在事后感叹,广有盛名的袁尹檀居然如此轻易中计,实在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也有人对这样的观点予以反驳。从魏国方面看,瑾鑫帝魏离目光如炬明察秋毫,又以治法严酷着称。即使是身为第一宠臣的袁尹檀,也不绝敢对瑾鑫帝的命令阳奉阴违。更何况袁家三代,皆居高位,握重权,却从未遭致皇帝的猜疑嫉恨,其原委不外乎袁家尽人皆知的忠心不二。袁尹檀家教甚严,自幼入宫伴读,决不至为一己之私而坏家国大事。 

  他们为袁尹檀辩解说,由当时的史料来看,齐魏两国对于对方的国力了解并不充分,而只能推断猜测。因此,在估算出齐国所需对陈兵力的前提下,袁尹檀仍旧不敢贸然得出齐国已无余兵援郑的结论。而齐将邵阳在郑国的长期逗留,也造成了齐国边境战事并不吃紧的假象。正因如此,生性谨慎的袁尹檀,对山中每一次真假莫辨的燃烟鸣号都不敢忽视。 

  真相究竟如何,已经无从考证。据魏史记载,魏离从未表露出对这次失利原因的怀疑,而袁尹檀也终生未做过任何辩解。唯一可以肯定的是,袁尹檀的这次失利极大改善了郑渊在郑国的地位,使刚刚册立的郑国太子真正获得了百姓王公的拥戴,也彻底打消了其他王子觊觎帝位的野心。 

  而日后在民间为人所津津乐道的,魏平乱王袁尹檀动用兵权助郑渊登上帝位的传说,就是在这一事件之后,以讹传讹的产物。 

  不出郑渊的预料,宣明帝在邵阳返齐后不久,就顺利接手朝政,加封邵阳为护国将军,命他领兵平陈。然而这并非意味着宣明帝可从此高枕无忧。齐人虽不如魏人好战,却也是全民尚武,齐国皇室中更有密而不传的弓马功夫,号为“琴箭”,震慑四海。然而宣明帝自幼体弱多病不能习武,只这一点,便难让推崇沙场英豪的百姓们臣服倾佩。因此,桓王对宣明帝皇位的威胁,并不随着还政而明显消减。卸下监国之职的桓王仍然是齐国的中流砥柱,在朝中拥有广泛的支持者。 

  宣明帝认识到自己的处境,因此对邵阳极为倚重,全力提拔。陈国在齐国接二连三的打击之下,已是西山日暮,再无转圜之机。宣明帝在这个时候派遣邵阳接替原来在陈国驻守的桓王人马,其用意显而易见。他要把灭陈的功绩全部加给邵阳,为日后对邵阳的加倍重用进行铺垫筹备。年仅十五岁的宣明帝,决定借用一直由桓王言传身教的邵阳,取代桓王在齐国的无上地位。 

  宣明帝的这一举动引来了桓王党的诸多不满,军中将领也颇有微词。而桓王本人却毫不掩饰对宣明帝决策的欣赏,甚至提出将原本驻守在陈国的军队也一并归到邵阳麾下。众人纷纷断言这一违心的提议不过是桓王对宣明帝的试探,事实却又一次同他们的猜测背道而驰。至此,邵阳以十七岁的年纪,在宣明帝不惜一切的支持下,掌握了齐国至少七成的兵马,逐渐黯淡了被齐人们奉为天神的,桓王齐桓延的光芒。 

  与此同时,边境山麓的那场令郑国付出惨重代价的熊熊大火让风烛残年的郑宁武帝看到了出现在郑国上空的一缕曙光。他苦苦挣扎维持着的生命也终于灯枯油尽。在齐国庆贺护国将军邵阳旗开得胜的欢愉声中,二十岁的郑太子渊,听到由碧元殿传来,他在魏宫中曾经惶惑等待过的,一百零八下丧钟。 

  齐宣明五年秋,郑宁武帝崩。太子郑渊继位,称静怀帝,立太子妃齐氏为后。就在郑渊登基立后的三天后,一直虚置后宫的魏瑾鑫帝,下诏册立袁尹檀的表妹,左丞相女粱茵为后。 

  瑾鑫帝无后的事实曾为大魏宫招来形形色色流言。为保皇室清誉,魏国稍有分量的大臣们,除了袁尹檀之外,都曾向魏离上疏,请求尽早立后。魏离却对此一直置若罔闻。魏瑾鑫三年,梁皇后的突然册立也因此成为了一桩历史悬案。 

  最为世人所认同的想法是,魏离千方百计的避免迎娶袁姓女子为后,想要抑制袁家势力的壮大。同时,为了顾及袁家的体面,他又无法堂而皇之的册立同袁家毫无干系的女子为皇后。利弊权衡之下,同袁家素有间隙的外戚梁丞相便成了联姻的最佳人选。如此,既顾及了袁家的体面,也制约了袁家对皇宫的渗透。不巧梁丞相膝下只得一女,比魏离年幼八岁。魏离只有等到此女及笄之年,方能迎娶。 

  那一夜皇后芄兰迎来了新登基的静怀帝郑渊。郑渊脱去了他绛紫滚银的龙袍鹤氅,摘下了华巧精细的虎饰冕冠,只着一件芄兰从未见过的,水纹月白长衫。他屏退了所有宫女,坐在芄兰面前微笑着说要同皇后一同畅饮赏月。那种微笑芄兰似曾相识。久未谋面的桓王哥哥,在齐国大殿之外,也曾这般向着芄兰牵起嘴角,风清云淡之下埋藏着不敢触摸的心碎神伤。 

  芄兰没有问为何赏月要在屋内。她一盏盏替郑渊斟酒,衣袖浮动如流云翩鸿,华贵典雅收纵自如。郑渊一盏盏倾杯,目光时而痴痴盯着酒盅,转瞬又漂浮迷离到遥不可及的地角天涯。芄兰开始觉得他什么都看不见,下一刻又觉得万种扑朔迷离他已尽收眼底。他喝酒的时候很安静,但却喝得很快。有几次,他几乎就要碰到芄兰举着酒盅的,来不及移开的手指,在涟涟酒光里愈发修美如玉。 

  然而,芄兰终是没能感受到,他手指的温度。 

  芄兰只记得,她一生之中,从未见人喝的如此之醉。滥醉了的郑渊不是口若悬河滔滔不绝,不是乍啼还笑呼朋唤友,他正襟危坐在芄兰身旁的椅子上,在下一秒忽的泪流满面。 

  芄兰一生之中,也从未见人如此哭泣过。她听过无数受罚宫女们的凄厉呼号,也见过失势的姚太后在先帝陵前咬牙切齿的咒骂桓王,嚎啕到肝肠寸断。她却从未感受过如今夜这般,挫骨扬灰的哀寒。汹涌而来的寂寞将她灭顶吞噬,好像大千世界就此寂灭消亡,只留她孑然一身在无垠黑暗中沉溺张皇。她要张口呼喊,又被拉回到绫罗满眼的盛世街巷,在一片欢言笑语觥筹交错中蹒跚独行,回望不见曾令她千万次凝睇的清浅眼眸。 

  芄兰手足无措的注视着静静流泪的郑国皇帝,不知道应当怎样将他从噩梦中唤醒,就好像伤口崩裂血流如注而无法下手包扎。她又觉得这是郑渊心甘情愿的沉沦,哪怕身坠阿鼻亦此生不悔。 

  她仓皇而起想要离开,却被郑渊拽住了如霜皓腕。郑渊转过脸来望着她,芄兰在那一刻被静怀帝无与伦比的美丽和哀伤震慑,无法挪动脚步。郑渊开口想要说些什么,却爆发出一阵猛烈的干咳,他痛得浑身颤抖弯下腰去,芄兰看到撕裂绝望的艳红自他的嘴角滑落。 

  郑渊拼命挣扎着嚅动嘴唇,无法抑制的咳嗽使他的呼吸变得急促粗重。芄兰听到他用一种似笑非笑的声音喃喃突出破碎的语句:“只要你喜欢,我天天都可以让你看天女散花。” 

  这句莫名其妙的话令芄兰的呼吸一窒,仿佛自己无意间窥破了郑渊隐藏至深的秘密,顿住呼吸想要悄悄逃匿。而郑渊拉着她手腕的手缓慢垂落,划出无比苍凉的轨迹,如同濒死的人用尽了最后一丝气力。 

  这是郑渊平生,唯一的一场大醉。 

  芄兰慢踱到庭院之中,仰头正见高悬空中完美无缺的银盘,才意识到今日,正是中秋。 

  次日,静怀帝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