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离渊+番外-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日,碧空如洗,黄花满地。齐芄兰大长公主与郑太子的渊交杯合卺,嫁入璃歆。历史并没有留下她的真实姓名,只记载了她姓齐,封号芄兰。芄兰的智慧和她的淑美一样,被后人争相称颂百年之久。而数年之后,正是这个坚强聪敏的女子,单凭一人之力,将郑国的灭亡时间后推了数十年。 

  芄兰入郑后,宁武帝就逐渐淡出朝政,任命郑渊为太子监国。自十一岁离郑,辗转数年之后,郑渊最终被历史的大潮推往万众瞩目之巅。天生的细心敏感,以及后来反复历练而成的谨慎沉郁,使得郑渊成为乱世之中执政者的独特人选。 

  一年之前,他只想着围炉暖酒伴着那个人一世,其余种种尽皆抛得。而今阴差阳错,他却生生被魏离逼着走到了这一步,与魏国势成水火。 

  他从来也不明白魏离想的是什么。也许计划一经实行,便脱离了施计者的掌控,飞旋向无尽的虚空;又或者一切都还在魏离的预料之内,是他统一天下的必要一环。郑渊也不想再去明白。爱愈深者,其痛愈切,直到最后一片荒芜再也无处寻觅。 

  与郑国太子大婚的喜庆气氛形成鲜明对照的是,魏平乱王袁尹檀奉瑾鑫帝之命,率五万军,带着征讨檄文已向西进发。而在护送芄兰长公主的齐将之中,有个由宣明帝亲自委派的十六岁少年将领,也就是后来令诸侯闻名变色,齐郑灭魏的头号功臣,天下将军邵阳。 

  其时宣明帝尚未亲政,而邵阳已是少年皇帝最为宠爱的臣子。邵阳出生于齐国边境的平民家庭,他的入仕经历颇具传奇色彩。据说是宣明帝继位之初,在微服出游的途中同乡野少年一见如故,邀他同回瑶京。而桓王监国很快发现了邵阳在军事兵法上的过人天赋,留他在监国府亲自教授。邵阳十五岁起,便随军前往齐国周边巩固疆土,在短短一年内助主帅连夺陈国的十九座城池,以其用兵奇速,料敌如神而享誉军中,年仅十六就拜以少将军之职。正当他准备给予陈国最后致命一击的时候,却在桓王的授意下,被宣明帝的一纸文书召回瑶京,护送芄兰长公主入郑。 

  郑渊明白桓王监国派遣邵阳的用意。邵阳是齐天子身边的第一信臣,手中亦有部分兵权。桓王此举,意在表明齐国助郑拒魏的决心,同时也方便郑渊安排调度。在大婚后的第二天,他就设法单独接见了邵阳。 

  这,便是最终敲响魏国丧钟的两个决定性人物的,首次相遇。 

  第二断章:璃歆(三) 

  对于齐郑两国来说,齐宣明四年比任何一年都更为紧要。在这一年的秋天,新婚燕尔的郑太子监国渊同齐国联手,成功地将魏国五万大军阻拦在魏郑边境的重山之外,扞卫了齐郑据魏最有力的天然屏障。 

  郑魏两国的隔山僵持一直持续到齐宣明五年。正是依靠群山的阻隔,齐郑两国有了充分的时间整饬军队,筹集战备,为日后对魏国的大举反攻奠定了基础。 

  也由此开始,郑渊同齐国年少的将领邵阳一起,被卷入了更为波澜壮阔的洪流,成为那一时期的乱世中,吸引后世史学家全部注意力的焦点。 

  郑渊大婚之后,护送芄兰长公主的齐将陆续返国,邵阳则像郑渊预料的那样,留在了璃歆。郑渊试探地问邵阳,如何能够遏制魏国的攻势,邵阳只是说,“抢秋粮。” 

  以上,便是邵阳在云仪殿,在郑渊和一干争论地面红耳赤的郑国将领面前,所说的第一句话。 

  袁尹檀此次只带五万步军,并无车马相随,此刻已在魏郑边界。步军灵活却失缺行进速度。攻击力也不如车队。可见其目的不在一鼓作气夺下郑国,而只在分兵出袭,迅速抢占魏郑交界处的天险。 

  要想率军深入敌国腹地,最首要解决的问题莫过于粮草运输。魏郑两国之间横有丘陵,小道曲折迂回,运粮车易为敌方所劫,难以大批通过。因此,魏军势必要控制郑魏边境的山峦屏障,先保障后续粮草运输,才能为攻占齐郑提供最有力的条件。而在郑国方面,本就要凭借天险抵御魏军,更是绝不能让魏军控制边境丘陵。 

  这个道理谁都明白。郑国将领们所争论的,无非是怎样才能守住连绵丘陵。郑国兵力不足,若同魏军正面对抗,几乎毫无胜算。而齐国边境上,陈国又起叛乱,一时也分身乏术。桓王派人传信郑渊,一月之后,方可拨出五万齐军支援郑国。 

  也就是说,郑国要在无援军的情况下,撑过这三十天。 

  正当众将焦头烂额一筹莫展之际,十六岁的齐将邵阳,在回答郑太子询问的时候,说了这三个莫名其妙的字。 

  郑渊一笑,第二次打量着眼前的少年。邵阳比他的年龄看来更为沉稳,丝毫没有通常武将的蛮横之气。他身量尚未完全长成,已经显出颀长挺拔,他眉宇间的稚气还未完全脱去,却能看出那将是一张俊逸非凡的脸,细致而棱角分明,仿佛每一道线条都经过精确的计算,不差分毫。最令郑渊惊讶的是他的一双眼睛。凡在宫内生活过的人,入朝为过官的人,或是在战场上见过断肢残臂的人,目睹过权术倾轧人世悲惨的人,眼中总或多或少带些阴冷。然而这个男子的眼睛却无比明亮,明亮到仿佛吸走了日月精华。 

  邵阳在齐国的地位,正与袁尹檀在魏国的地位相类。然而袁氏世代为侯,邵阳则是白衣入仕。他身上没有袁尹檀那种与生俱来的骄傲同自矜,取而代之的是一种驰骋沙场者特有的肃穆。同他明亮的眼睛互为反差的是,邵阳虽然能在商讨战略时候侃侃而谈,平日里却寡言少泄,很少主动开口。早在第一次会面之时,郑渊便知道邵阳并不是个心机深沉善于伪装的人,也正因如此,才选择用沉默隐藏自己的真正想法。 

  在郑渊仔细观察邵阳的时候,已有郑将高声问,何谓“抢秋粮”。邵将军莫不是想要先声夺人,翻山过去截住魏军粮草。可惜丘陵地形复杂,兵马无法大规模的行进。倘若率先越过丘陵与魏军正面冲突,只怕到时候战况不利,无法及时回撤军队而全军覆没。 

  邵阳摇头道:“我们兵力不足,不能过山。让他们过来。” 

  “那,邵将军是要将我国山地拱手相让?” 

  少顷沉寂,众皆不语。忽有人恍然大悟似的叫道:“明白了。先让魏军过山,趁机在山中突袭,断其粮草辎重。魏军无粮,便依旧只能退回丘陵那边。” 

  郑渊心中暗笑。粮草乃行军之本,袁尹檀若是如此马虎大意,便也不是魏国的平乱王了。他却也不出言反驳,只等着邵阳来说。 

  韩非有云,君主唯有寡言,才能让臣下无从揣测,便也无从讨好,只能尽心办事不敢亏欠。也唯有如此,才能以一人治万人。这个道理,郑渊无师自通。 

  邵阳果然摇摇头:“袁尹檀率步军前来,又无车马相随,唯一的可能,就是魏军根本就没有随军押运粮草——袁尹檀亦深知魏郑边界山岭地形繁杂,粮车极易被劫,防不胜防。他不会冒这个险。” 

  “邵将军是说……” 

  “郑国边境山麓遍布良田,过得十数日便是秋收时分。魏军定然会迅速过山,抢占郑国山麓秋粮,以充军用。”邵阳说得不急不缓:“郑军兵力同魏军相去甚远,只怕守不住田地。而今之计,唯有抢在魏军到来之前收割秋粮,随军运入郑国腹地。魏军见到无粮,必然军心散漫萌生退意。太子可倾全国兵力在山麓守候,以逸待劳,挫其锐气。到时再留一退路,让袁尹檀撤军回魏。” 

  “若已绝魏军粮草,何不断其后路,将其一举歼灭?” 

  邵阳淡笑道:“魏人虎狼之师,骁勇彪悍。若当真被断来路,他们必然拼死力战,其势不可挡。郑国缺兵少卒,不能与之相抗。倘若留有退路,则魏军人人贪生,必定争相撤走,郑国暂可无忧。” 

  郑国将领们点头称是,然而略一思量,又面露难色。何时能够收割秋粮,是天时所定,非人力所能控制。现下要在秋收之前阻止魏军的到来,虽然时间短于等待齐国援军所需的一个月,也绝非易事。 

  郑渊这时才缓缓开口道:“要阻挠魏军过山,各位可有良策?” 

  “回殿下,而今之计,唯有派人埋伏小路骚扰魏军,或在周围燃烟鸣号扰其视听。山间小路繁多,四通八达,虽当地土人亦会迷失方向,魏军远来,恐有埋伏更不敢妄动。他们必然加倍小心仔细,行军速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