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剑如虹(全)-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电光火石的想着对策,却听得一声洪亮的大喊,“ちょっとまって!(等等!)”
什么?脚倒麻袋?他居然还会日语?我的心又被他惊吓得跳了起来,还以为他不会来了呢。。。。。。
日本兵停了下来,戚少商上前和他们叽哩咕噜的不知说了什么,然后走过来把我拉到一边。 
“是不是有麻烦?”他紧张的悄声问我。
我收起自己的雨伞,钻进他的伞下,“还不是因为你那本破书!”我没好气的说。
“在哪?”
“我口袋里。”
他瞟了那些日本兵一眼,然后把伞微微倾斜,正好挡住我们上半身,他迅速伸进我的口袋把书拿出来塞进自己的大衣口袋里,接着把伞摆正,“我不是乘客,他们应该不会搜我。”他笑着看看我,“明知道会惹麻烦,你干吗还把这本‘破书’带在身上?”
我白了他一眼,“拿它当柴烧行不行!”
“那这个呢?”他拉了拉我裹在脖子上的淡蓝色围巾,“也当柴烧?”
“还你!”我咬牙切齿的伸手去扯,要不是我自己的那条被我糊里糊涂的不知道丢在了哪,我又不想挨冻,我说什么也不会把他的戴出来。
他却拦住我的手,“别动,会冷的!”声音低低的,温柔的让人无法抗拒。
我不再和那条围巾过不去,垂下眼皮,低声问道,“不是说……不用来送我了吗?”
“要不是因为你遇到了麻烦,我保证你不会看到我的,但是——”我抬起头看他,他淡淡笑了笑,眼波如水,“我却想看看你……” 
“少商……”我不知道该说什么好,这时,日本兵又叽里呱啦的叫起来,我索性不再跟他说什么,撑开自己的伞跑回同事们中间,远远的冲他笑了笑。
既然人和人的相逢是命中注定的缘分,那么我们的情缘究竟有多深,就交给天来决定吧。
想到这里,心里便一下子豁然开朗。
他也弯了弯嘴角,冲我点点头。
我和同事们还是没有逃脱被搜身的命运,但好在身上已经没有危险物品,顶多是被小日本占点便宜,我咬牙切齿的默念了十遍君子报仇十年不晚,搜身就结束了。
我们拎着行李上了船,回头看戚少商,他仍站在码头撑着伞望着我。
船开的时候,我的同事们全都跑到甲板上来,向着渐渐远离的外滩挥着手,又喊又叫:
“再见了,上海!”
“上海,我们一定会回来的!”
“一定会回来!”
我知道,大家其实谁都不想走。
《申报》是属于上海的,我们一定会再回来!
我看到远处的戚少商笑得露出两个酒窝,他没有说话,但我知道他一定在心里说了无数次“我等你回来!”
黄浦江掀起层层白浪,船只渐行渐远,我忽然想起谭嗣同的那句诗——
去留肝胆两昆仑。
不管是留在这座孤岛坚守到底,还是离开故所去开辟新阵地,我们的目的都是一样的,或早或晚,我们都会殊途同归。 

… 代表时间的分割线…

武汉的冬天的确比上海冷的多,但比起北平来可就差得远,虽然我的手还是天气一冷就变得冷冰冰,但至少经受过北方严冬的考验,武汉的冬天就没有那么难挨了。
我们设在汉口的临时报馆是租用的江汉路附近一栋简陋的二层小楼,设施条件怎么都无法跟上海的报馆大楼相比,但在这里,我们总算可以继续工作,继续出版,至于怎样发行到上海,则是老总和经理们需要考虑的问题,我们编辑部的成员只需做好新闻就够了。
然而最近收到的消息却很少能让我们乐观,苏州沦陷、无锡沦陷、常州沦陷,一路败绩……南京沦陷、惨无人道的大屠杀……嘉兴沦陷、杭州沦陷……整个华东地区失守,日本人又把目标对准了武汉和广州……
不知道我们在武汉还能呆多久,哪一天日本人打来了,我们就必须再次转移,战争时期,报纸和军队一样,打一枪换一个地方。
因为局势一直不稳定,来武汉将近两个月,我始终没有接晚晴过来,她留在上海租界会安全稳定的多。
转眼已是早春二月,天气乍暖还寒,但阳光已经明显变得温暖的多,闲暇时候,我喜欢到江汉路逛一逛,这里也是外国人的租借地,因此道路两旁都是欧式风格的洋建筑,这常常让我想起上海的南京路和外滩。
沿着江汉路一直走到头,从海关大楼那里转个弯,前面不远便是汉口江滩,长江边的沙石很粗砺,踩起来很是硌脚,但晴天时,我还是喜欢来这里走走,晒晒太阳。
天气虽然有些回暖,我依旧把自己包裹的很严,戚少商的那条围巾已经被我戴得起了毛球……遵照“医嘱”,我孤身在外,酸甜苦辣,冷暖自知,一定要好好照顾自己。
事实上,我和戚少商没有通过电话,没有写过信,我们唯一的联系是报纸。
我每天都会买一份《中央日报》,看他通过上海的外国通讯社发来的报道,只要看到报纸上有他的署名,白纸黑字,我便知他还平安。
而他在上海,想必也能从《申报》上看到我的报道吧。
很多同事不明白我为什么要坚持每天至少发一篇稿,他们不知道,我不是工作狂也不是为了多挣那一点稿费,我只是不想让他一天看不到我的消息而已。
而他也一样,从我到武汉的那一天直到现在,发稿从来没有间断过。

(十二)
这天采访回来经过东湖,忽然很想去国立武汉大学看一看。
大学毕业一年多,常常忆起当年同学年少意气风发,可惜北平短时间内不可能回去了,看不到母校,逛一逛武大校园也算是弥补心里的缺憾吧。
然而这一看越发勾起了我的怀念,文学院建得好像大前门,狮子山上的图书馆颇似天坛,银灰色的墙壁,碧绿色的玻璃瓦,不禁让我想起红墙绿瓦的老北京城,还有母校燕京大学的校园,虽然是英美教会办的大学,但校内建筑却全部都是雕梁画栋高槛斜檐的中国古典风格,虽比不上武大这样依山傍水湖光山色浑然天成,却也自有一番古色古香书意盎然。
我不由的想起当年,贝堬楼前的小广场,同学们常常在那里聚会演讲,未名湖畔的思义亭,是我喜欢晨读的地方,我还记得燕大“因真理得自由以服务”的校训,记得“一二?九”学生运动时的轰轰烈烈……忽然间很想念母校,很想念老师和同学。
当年我最尊敬的戚老师竟是少商的父亲,如此的机缘巧合……
不知道戚老师身在日本侵占下的北平,是否一切安好?
“顾——惜——朝?是你吗?”
忽然一个声音打断了我的回忆,声音很熟,熟到令我不敢相信,天底下竟有这种奇迹!我刚刚才想到的人,一转眼就听到了他的声音!
我回头,眼睛使劲眨了两眨,才确定自己没眼花,“戚老师,怎么是你?!”这,太难以置信了!
“真的是惜朝啊!哈哈……”戚老师大笑着走过来,拍拍我的肩膀,“最近一直在《申报》上看到你的名字,没想到今儿就见到你的人了!”
“我……”我的大脑仍处在片刻的混沌之中,看着眼前这人一袭灰蓝色长袍,双鬓添了银丝,脸颊清瘦的微微凹陷,但一双眼睛炯炯有神,透着清明和睿智,熟悉的暖暖的笑容,有如和煦的春风拂面,让我心头不禁一热。
没有这样的父亲,他的眼神怎会那样明亮,笑容怎会如此温柔!
我大喜过望,“戚老师,你怎么会来武汉的?你不是应该在北平吗?”
“唉——”戚老师长叹一声,“北平被日本人占了,大学只好迁出来,我们现在是打一枪换一个地方,暂时先在武汉落脚,接着可能还要继续南迁……”
“怎么会呢?”我不禁惊讶,“燕大是洋人办的学校,日本人是不干涉的,难道……?”
“燕大当然没有迁,”戚老师不急不徐的向我解释,“迁的只是我们报学系!”
“为什么?”偏偏我们报学系要迁?
“你毕业之后,发生了好多事……”戚老师顿了一下,接着说,“你应该知道,其实一直以来,我们报学系内部都存在着很大的学术分歧,一些洋派的教师支持西方新闻理论,主张报人要坚持自由、中立、客观,不带任何倾向性,而我们主张的新闻学,不是照搬西方的理论,我们报人处在这样一个动乱的时代,就应当为救国、为革命而服务!异族欺凌,国将不国,谈什么自由客观岂不是空话!”
“我明白!”我点点头,这种分歧表面上看起来只是学术理论的分歧,实际上暗含的却是某些政治立场的问题。我们这个学科与文学艺术数理化都不同,那些学问是无国界的放之四海皆准,而新闻,却永远和政治分不开。 
一旦在这个敏感的方面产生冲突,那结果——
“所以,你毕业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