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种批判,在李长者之前,有天台宗智者大师的分科判教,以及唐代澄观国师的分科判教。所谓分科,就是做科学化的整理,把佛法加以归类。判教就是加以客观的选择与评论。现在日本很多学者所讲的佛学观点,内行人一看就知道,他们不过是将天台、华严宗的分科判教,加以现代化,并加一点考证而已,这就是现在所谓的学者。
佛法到了中国,发展到了晚唐,有李长者这样伟大的人物,他们对佛依然非常恭敬,但是做学问又非常客观,批判就是批判,归类就是归类,毫不客气。
合论中有一句话:无边刹境,自它不隔于毫端,十世古今,始终不移于当念。这是李长者的名言。他说证道的人,没有空间的阻碍。刹就是刹土,西方极乐世界是阿弥陀佛的刹土,我们这个娑婆世界是释迦牟尼佛的刹土,东方琉璃世界是药师如来的刹土。刹有时是代表佛的境界,有时代表国土。“自”,是我们自己;“他”,是药师如来、阿弥陀佛、十方三世诸佛等,都是“他”。有没有另外一个佛世界的存在呢?有,还是在你自己这里。自他不隔,无碍。也就是说:根据佛学,他提出了一个观念,空间是相对的,但空间是没有阻碍,没有方位、无大小、无来去的。这些道理都是见地。
肇法师讲过一句话:“今至越者,尤昔至也。”就是讲时空的没有阻碍。但是,我们打坐学佛修道,对于时间、空间观念,并没有搞清楚。为什么我们打坐没有进步,就是执著在时、空的观念里,有人执著在子午卯酉时辰,有人打坐一定要对着东方。听说有人在美国教学生,早晨起来爬到树上,对着东方太阳打坐,这都是见地不通。还有人坐着时,认为没有面对着佛像打坐不对。这些观念的执著,都要拿掉,须知:无边刹境,自他不隔于毫端。
时间也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十世古今,始终不离于当念,没有过去、现在、未来。所以每一本佛经都是这样写,一时,佛在哪里、哪里……这有两种道理,一是印度人的习惯,不喜欢有数字及时间观念。印度一讲起数字,就是八万四千,所以,佛经上的八万四千特别多,是形容数目的多,这是拿学理来看佛学。
以修道来看佛经,最高明的就是“一时”,万古只有一时,十世古今始终不移于当念,亿万年以前也就是现在,未来的亿万年后也就是现在,就只有这一个,没有第二个,这个“一时”用得妙极了。
所以时间与空间的观念不丢开,不要谈修道,时间与空间观念搞不清楚,也不要谈修道。
我们学佛先要把几十年积累下来的时、空意识观念,完全丢开,恢复到婴儿那个状态,可是,做不做得到啊?
很简单!我们看佛经里说的无念、无想、不起分别等种种理论,拿老子来讲,一句话,“专气致柔,能婴儿乎!”我们打坐做功夫,也就是要做到这样。
这些关于人的来源及人生的现象,有许多许多的问题,我们怎么去解决呢?佛告诉我们,我们现有的生命,是我们原始生命的第三重投影。我们原始的真生命,哲学性的称呼叫做真如;逻辑性、科学性的称呼叫做第一义谛、胜义谛;宗教性的称呼叫做如来、佛;拿教育性师道来称呼叫做世尊。我们中国后来翻译为本性,这个东西本来是清净圆明的,本来是不生不灭的,本来是无烦恼,无成住坏空,无生老病死的。但它真没有,完全没有吗?不是的,它能生起一切的万有。所谓没有,是原本清净,所以说它没有。它能够起万有,它是有的。
楞严经第四卷里,佛的弟子富楼那尊者问佛:既然我们生命的自性本来清净,为什么要起第一念无明呢?为什么要生出这个世界来呢?
其实这个世界生得非常不妙,因为创造了这个世界,这些人一天到晚你争我夺,你骂我打,你恨我,我恨你等等,闹得一塌糊涂。楞严经第四卷的要点,就是谈这个。佛的答复有一句话与见地、行愿都有关系,他说觉明为咎。这一句话很值得注意,我们学佛求悟道求觉,悟道那一悟就是一觉,但是那一觉悟也是大毛病。
我们打坐不是在求空吗?根据楞严经这一句话,你要注意,如果你达到清净,则清净为病。你说:我打坐,本来很清净,后来怎么不清净、不空了呢?因为空所以不空嘛!道理很简单,也是这么深奥。所有的经典,你把它研究透了,看一看,原始的这个生命,怎么变成现在这个世界?怎么变成这个人生呢?觉明为咎,只有这句话,答得最明白。
所以举凡世上一切宗教,一切哲学,对于人生的看法,都犯了一个最大的毛病,对人生都是悲观的看法。看这个世界是缺陷的、不圆满的,佛教也是如此。只有两部经例外,一部是华严经,它看这个世界,永远是至真至善至美的,没有缺陷、没有悲哀的。其次是涅槃经,认为这个世界没有缺陷、没有悲哀,是常乐我净,永恒的存在。
我们把这些经教的道理先搞清楚了,慢慢再说到结论上去,再谈修证的功夫。今天我们打坐,心性的修养,只要能做到如婴儿的状态,一定成功。不要说婴儿,五六岁的小孩也可爱,爱哭就哭,要闹就闹,他一边在哭,逗他笑时,马上就笑了,然后又哭,他是天真的。我们做不到,我们有很多虚假,明明是恨你,还要敷衍你,皮笑肉不笑,多么罪恶啊!这就同行愿有关了。佛经说:直心是道场。我们做不到直,有多少假!每分每秒都假,连内心念头都假,都在造恶业,所以行愿谈何容易啊!行愿做不到的。行愿做到了,可以立地成佛。
其次,你看婴儿没有知识,没有分别心,那个状态就是意识的根本作用。比如我们求空的这一个妄念,也正是意识的根。所以我们打坐用功除妄念,都是用功错了,知道吗?拼命在那里想把思想压下去,把它空了,想把它停掉,叫做去妄念,完全错了。所以用功用了几十年都白用了,那个真正妄念的根还在。纵然我们坐在那里,而且晓得自己功夫做得很好,很清净,那个正是妄念。那个接近于婴儿境界,可是那还是妄念。
在中国文化里,那个东西叫“情”。孔子在礼记上分类为性与情,在礼记的第一篇,开头就是关于修道:“毋不敬,俨若思。”这是中国文化,定慧都在内,宗教也在内,人生随时严谨、恭敬以行,做到不昏沉、不散乱的修养。这个“思”并非思想的思,而等于佛法说的:既不散乱,又不昏沉,清清明明在那里,这正是礼之本也。
所以“东方有圣人,西方有圣人,此心同,此理同。”不过这些都是在上古时代传下来的,同一个来源。“性”,人的本性,不谈先天后天之别,善恶之别。比如有人天生爱说话,有人半句话都不说,这个性是怎么带来的?中国文化告诉我们,是“天明之谓性”带来的。第二个,“情”,这里有一个问题:中庸为何只提喜怒哀乐四样?本来是七情六欲,为什么只提四情呢?而且还说:“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又说:“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为什么只讲四样呢?喜怒哀乐是情不是性,情也是阿赖耶识种子带来的,有些人天性是喜的,有些人天性是怒的,有些人天性则是哀的或乐的。
情是根据什么来的?它与心理、四大、五行——心肝脾肺肾等生理禀赋,都有关系。大家打坐没有弄清楚,以为把第六意识思想空了就是,那是不相干的,那还不算妄念,那只是妄念上面的浮念。那个容易去,念头把它空了很容易。你觉得我还坐在这里,眼睛闭着,里头清清净净的,就正是楞严经上所说的:内守幽闲,犹为法尘分别影事。大家打坐做功夫,那个不在内守幽闲?不然就是宋朝大慧杲禅师所讲,后世曹洞宗参禅的毛病:默照邪禅。哪个学佛学道做功夫不是在这里头搞?我们这些情都没有去掉,还是充满了喜怒哀乐。佛说情这个东西,就是业力的一种,业根。后来理学家讲气质,你的气质不变化,怎么成道呢?所以一定先要把这些认识清楚,大家应该先检查出来,盘起腿来在那里干什么?多数只是心理状况的自我玩弄而已,与修道毫不相干,多少人在其中玩了几十年。所以我们自己不能不检讨,以为自己正在做好人、做好事、修德性,实际上都是在性情中玩弄自己而已。
那么我们该怎么办呢?第一步就要认得什么是妄念。
楞严经卷四里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