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如何修证佛法-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一品结束后,法华经的重点来了,是有名的“见宝塔品”。塔就是坟墓,也就是宝库。佛在说法时,地上涌出一个宝塔,坐了一个佛,是过去很早以前,尘点劫前成佛的。(尘点两个字,在数学上是最初的数字,在零以前那一点,一阳来复之初。)这个佛叫多宝如来。
  多宝如来向释迦牟尼佛招招手,门忽然开了,叫释迦牟尼佛进来,分半座给他坐。这也是很大的一个问题啊!两个都是佛,所以分半座。然后,他方菩萨从各处都来了。这个故事如果光讲学理,可当成一个比方,但真讲修证,则确有其事。
  多宝如来可说是化身佛、报身佛,也可说是法身佛;也可说释迦牟尼佛就是他的化身佛。法、报、化三身合一。修持走禅宗路线的人,充其量,得一个法身境界而已。我可以大胆说一句,能够三身成就的,禅宗那么多人,一两千年来,没有几个。因为学禅容易走小乘境界,只得一点法身清净就跑掉的人,蛮多的,舍利弗就是如此。可是现在能如达摩祖师遗言所讲的:“说理者多,行证者少。”就不错了,后世连这个说理的也没有了。如果我们真正要学佛法,这一品要特别注意。
  我再讲一个故事,宋朝宰相张商英学佛、为政、又悟道。当张商英病重临走时,告诉儿子及女婿:我告诉你们,法华经上所讲,地上涌出多宝如来宝塔,多宝如来分半座给释迦牟尼佛坐,确有其事,不是学理上的。讲完后,把枕头一丢,两腿一伸走了。本来他生病,躺在床上,但他要走的时候,不想躺着走,所以把枕头随便一丢,打在窗上,空中响一声大雷,他就走了。由他临终嘱咐家人的话,证明他的公子及女婿,也都在参禅。
  所谓从地涌出,这个“地”就是心地法门真正达到某种境界时,真空生妙有,自然涌出的事物,这才叫成就,修成无缝之塔,也就是华严经的弥勒楼阁。宝塔是没有门的,也就是楞伽经所讲的无门为法门,并不是说理。
  打坐时,达到念头平静,清清净净,那不过是第六意识境界初步的初步而已,心地法门还没有摸到。唐朝贯休和尚的两句诗:“修行不到无心地,万种千般逐水流。”又想到杜荀鹤的一首诗,我不是教大家学诗啊!诗里头,就是禅,也就是佛法,讲修证,这就是鞭子,杜荀鹤生在唐末五代的乱世,他的诗说:
  利门名路雨无凭 百岁风前短焰灯
  只恐为僧心不了 为僧得了尽输僧
  大家要注意,真正的修持需要真切的反省,名与利可不容易除去;我说得太客气了,不是不易去,是去不掉啊!真除去了这个名与利,修证的“行”字才有一点像样,这一点没有去,不像样,不像样!
  这时进入了第十二品,“提婆达多品”,多宝如来分半座给释迦牟尼佛后,热闹了,各方的菩萨都来了。东方国土的佛也来了,这国土的首座弟子叫智积菩萨,意思是智慧的累积。释迦牟尼佛的首座弟子,是文殊师利菩萨,智慧第一。智积菩萨一到这娑婆世界,看到这里惨兮兮的,正是未开化地区,非常落后,就告诉他的佛:我们回去吧!东方的佛说:慢点!你还没有看到清净面,没有看到他们的净土。
  这时,文殊师利菩萨从龙宫出来,两边菩萨一看,果然相貌不凡。智积菩萨便问:颇有众生,勤加精进,修行此经速得佛否?他说:你们这个娑婆世界多苦恼啊,这里的众生好度吗?言下之意,这里的众生一定是很难度的。
  文殊师利代表发言:我刚从龙宫回来,龙王有个公主,年始八岁,智慧利根。注意这句!善知众生诸根行业。她知道众生起心动念,每个众生的生生世世行为,她也能知道。已得陀罗尼,已得总持的法门,就是抓住大要点了。
  诸佛所说甚深秘藏,悉能受持。这是指智慧方面的成就。至于功夫方面:深入禅定,了达诸法,于刹那顷发菩提心,得不退转。她当时就顿悟了,到达第八地不退转地菩萨。辩才无碍,慈念众生犹如赤子。这是菩萨境界的慈悲。功德具足,心念口演,微妙广大,慈悲仁让,志意和雅,能至菩提。
  为什么我把这段摘录下来?为了让你们多一个学佛的榜样,因为每一句话,都包含了见地、修证、行愿在内。
  结果智积菩萨不相信,因为根据佛法,没有女性成佛的。女人五漏之身,犹有五障:一者不得作梵天王、二者帝释、三者魔王、四者转轮圣王、五者佛身。于是文殊菩萨叫那个徒弟龙女:孩子,乖乖,你过来。龙女见过多宝如来、释迦牟尼佛后,献出了她最宝贵的一颗宝珠。中国文化中有句“骊龙之珠”的说法,据说龙的颈有颗宝珠,那是她的命根,是她的生命,修炼的精华,她将这无价之宝舍掉了,供养这两位佛。释迦牟尼佛赶快就收下了,别人的供养他还会考虑要不要呢!龙女对智积菩萨说:深达罪福相,遍照于十方。意思说,一切人的罪相、福相、善相、恶相,各种心性状况,都看得清清楚楚。智力慧见遍照于十方。
  微妙净法身,具相三十二。每个人的本性都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每个人都是佛,本来就是佛,你却没有找出这个关键来,这里还会有男女相的差别吗?
  以八十种好,用庄严法身。在法华经中,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是法身的相,不是报身。换句话说,龙女批驳智积菩萨着了相。
天人所戴仰,龙神咸恭敬,一切众生类,无不宗奉者。又闻成菩提,唯佛当证知。就是说,成不成菩提你怎么懂?只有成了菩提,悟道的人彼此才会懂。
  我阐大乘教,度脱众苦生。她说:我有这个功德,我就是佛。于是佛就为她授记,等她讲完,珠宝一放,她马上到南方无垢世界,现身成佛。为何不在东方、西方或北方?为何一定要在南方?因为南方是光明清净的世界。佛法的方位数字,与易经的方位数字,都是很奇妙的,大通智胜佛有十六个王子,不是十五个,也不是十四个,龙女呢?八岁在佛,二八——十六,功德才圆满。
  龙女献宝珠又是一个大话头,这一段完了,法华经的重点也结束了。我们现在只是先讲资料,以后再慢慢讨论。最重要的重点,是地上涌出多宝如来的宝塔,无始无终,永恒存在。再来就是文殊师利引出来的龙女献珠,立地成佛的顿悟法门,没有说女性不能成佛。真正的一乘佛法,并没有男女老幼的分别。龙女八岁成佛的典故,就是出在这里,华严经也提到过。
  接着是“持经品”第十三。“安乐行品”第十四。在安乐行品中,文殊菩萨为请法之主。“从地涌出品”第十五品,是释迦牟尼佛为消除他方菩萨的误解,以为娑婆世界无净土,而指示大菩萨们裂地涌出,遍满虚空,把他方菩萨看呆了。原来释迦牟尼佛已在娑婆世界,教化出那么多的菩萨来,但不是这个土地哦!是心地,个个都是佛。
  两方的菩萨见面,佛与佛见面,都有两句问讯话:世尊少病少恼,安乐行否?你说佛没有烦恼!其实,教化教得他烦死了,这不是我讲的,佛经上都有记载,释迦牟尼佛烦得都想逃。有一次,释迦牟尼佛溜到山里头,结果碰到一头大象王,后面带了五百只大象,象集在一起,专爱打架,吵得不得了,象王也烦死了,也溜走了,两个碰了头,释迦牟尼佛摸摸象王的头说:此时我同你的心情是一样的,烦死了,后面跟着一堆。
  所以,不要以为成了佛就没有烦恼。报身在这里,还是受这世界许多牵累。
  安乐行否,是说幸福吧?平安吧?
  所应度者,受教易否?你所教化的,听不听话呢?
  不令世尊,生疲倦耶?你不至于因为教化,而厌倦了吧?这都是经验之谈。孔子能诲人不倦,确实称得上是位圣人。教化人常教得烦死了,连自己都不想活了,就如辛稼轩的诗:“此身遗世真容易,欲世相忘却大难。”这也是人生的一种魔境。
  下面跟着“如来寿量品”……等等,乃至观世音菩萨的“普门品”,都是法华经的附属文章,大家自己研究,我们讨论法华经就到此为止。
           第七讲
           内容提要
           十念法门
           安般、止观、炼气
           安般品第十七
           正意、正身、正言
           出息入息
           气与两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