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作者:佚名
如果你知道作者,请告诉我
编者接:长久以来,有一个声音总是让人如此心醉,无数少男少女为之倾倒、痴迷。
是难以抗拒容颜的深情款款,还是情人最美丽会微笑的脸?
是与旧爱分离时的黯然心碎,还是心底一直不能说的感觉?
崇拜自己心中仰慕已久的偶像,这是年轻人的专利。当过来人用一种疑惑不解的目光打量这一切的时候,年轻的心灵依然像一团不羁的风,在自由而狂放的天空下任意纵横。
崇拜就是崇拜,不需要任何冠冕堂皇的理由。倒是令数以万计的年轻人狂热崇拜的那个偶像,着实需要琢磨一番。
其实,唱出那个迷倒无数少男少女的声音的人,我们叫他——张信哲
1、阿哲终于来了
张信哲生在台湾,长在台湾,但他从懂事时起,就知道自己是中国人。
“遥远的东方有一条龙,它的名字叫中国……”阿哲上学时就曾很动情地唱过这首歌。
“一把黄土塑成千万个你我,动脉是长江静脉是黄河……”这首歌张信哲也曾多次唱过。
张信哲清楚自己是黄皮肤、黑眼睛的“龙的传人”,听得见自已血管里“澎湃着中华的声音”,不论自己走到哪里,永远都一颗“中国心”。
不错,海峡两岸的炎黄子孙,本是同根生,都拥有相同的血脉,都属于同一个不朽的民族。
小时侯,张信哲有过很多梦想,惟独没有做过唱歌的梦。而当他踏入歌坛并日渐强劲之时,他心中又膨胀起一个炽热而又急切的梦想,那就是一定要到大陆去开个唱!
因为,自己虽生在台湾长在台湾,而自己的根是在大陆。
自从推出第一张专辑后,张信哲就知道自己的歌迷有很大一部分在大陆。他先后在东南亚及华语圈开过多次个唱,但最令他心动仪的还是在大陆开个唱!
张信哲也曾几次出现在大陆的舞台上,但那大都是参加各种晚会。虽然每当遇到这样机会,他总是激动不已,并且一种兴奋感在很长时间里令他沉醉其中,然而,没有什么比在大陆开个唱更让他魂牵梦萦的了。
与此同时,大陆数以万计的阿哲歌迷们,也望眼欲穿盼望阿哲尽早“登陆”。
终于,1998年年初,阿哲的大陆巡回演唱会敲定,激动不能自己的阿哲把这次巡回演唱会命名为“梦想成真”。
是啊,这是他踏入歌坛后最急切的梦想,但足足等了近八年之久,是不是有些太迟了?
阿哲终于来了!
1998年的夏初,阿哲在大陆开演唱会的消息一经媒体披露,顿时成了京、沪两地歌迷的最大喜讯,奔走相告的歌迷们如同迎接自己的节日一样翘首以待。
门票出售那天,中国的两大城市的歌迷们排起了蛇形长队,虔诚地掏出自己的积蓄。
如果用“万人空巷”来形容也一点不为过。短短的几天时间,门票售馨。这在一直处于低迷状态的中国演出市场,几乎是一个破天荒的奇迹。而这个奇迹在1998年却出现了两次,后来的一次是王菲的“唱游北京”演唱会。
张信哲的歌充满了对爱情的执著与悲悯,虽没有狂热的煽情、激动的浪潮,但那种婉约、伤情的美却直摄入心,让听者在一种心痛逼人的过程中,感受着情缘的失落,希冀着爱情的圆满。当他的歌声响起的时侯,歌迷们情不自禁,发出震耳欲聋的欢呼声,此时不少歌迷的眼睛里已深含泪水。
所以张信哲在舞台上演绎真情时,虽然阿哲的歌带来的是清悠、淡愁,歌迷回应的却是潮水般的爱。
1998年6月20日、21日两日北京的首都体育馆在灯光闪烁的氛围中,迎来了狂欢般的不眼之夜。尽管久违的狂潮已成旧事,现在想来依旧让人躁动。当时阿哲聪明地翻唱了席琳·迪翁的《我心依旧》与黑豹的《无地自容》,惹得全场的少女们无条件地大呼“喜欢摇滚乐”。首次登陆内地的演唱会,阿哲是劲爆没商量。观众的“不依不饶”,差点让主办单位团演唱会逾时而遭罚款。
直到这时,人们似乎才明白阿哲为何在亚洲拥有数量相当的“情歌王子”的拥趸。在日本,一个歌迷自发组织的阿哲歌友会,更是爱到深处。他们组织了一场让阿哲大为惊喜的欢迎会,竟把亚洲有影响的音乐杂志主编及SONY总部的领导请到现场。
从这次演唱会受到极大鼓励的张信哲,再次抖擞精神游入了事业与生活的深水区。只是面对或多或少的被“神化”,阿哲倍加警醒:
“我从来没有征服世界乐坛的野心,说国语的人那么多,中国人能接受就很好了。”
“当然,我的主要精力还是潜心唱歌,精心制作出更多更好的歌曲献给喜欢我的歌迷。”
2、从平凡到闪亮舞台
带着少年时美好的梦想,张信哲进入了台北基督书院开始了大学生涯。
大二上学期的阿哲,参加了校内的歌唱比赛,一举拿下了个人及重唱组的冠军。他干净、清澈的音质,立即引起了台下担任评审的郑华娟及丁晓雯的注意,他们约了阿哲在后台聊一会儿。然而,这个大二的男生却万万没料到,这一段很随便的闲聊,马上就要改变他的一生。
大二暑假的一天,唱片公司打电话来。
从关渡骑了两个小时的单车,才到达约好见面的光复南路,阿哲一眼就看到“大哥”李宗盛。
“大哥”一见面就问他为什么要唱歌,阿哲记得自己只是很简单地回答了一句“我喜欢”。当然,这个大二过暑假的男生,也没想到这样一句简单的回答,会让他从关渡到光复南路,从平凡到闪亮的舞台,就这样顺理成章地走过来了。
第一次进录音室配唱,阿哲知道要和自己最欣赏的“阿潘”潘越云合唱《你是唯一》,竟高兴得失眠了。
当阿哲还沉醉在工作人员对自己表现的溢美之辞时,却看到说好不会来看的父亲在一旁。他的父亲竟然从头到尾陪他到录完音。
那一年是1988年。
次年,阿哲在《美国新世纪》专辑中主唱《飞向阳光》,这是他首次与众歌星合出的专辑。就是在这个难忘的1989年,从3月到12月,短短的9个月时间,阿哲一连推出了《说谎》、《忧郁》和《忘记》3张专辑。阿哲的歌声像风暴一样席卷东南亚及华语圈,街头巷尾间不断传唱着阿哲的《我们这个错》、《让我忘记你的脸》等歌曲。密集的录音、拍照、宣传、曝光,足见阿哲初登歌坛时受欢迎的程度。同时,如此忙碌的工作,也奠定了阿哲的事业基础。
的确,在歌唱事业上和生活经验上,阿哲总是不断地自我要求自己、鞭策自己,所以人们才会看到阿哲无时无刻不对自己充满了自信。
1991年,阿哲从军队退伍后,又相继推出的《心事》、《等待》、《拥有》等专辑中,大家看到阿哲的表现是有口皆碑的。在唱片市场上和华语歌手中,阿哲确实是凭自己不懈的努力终于达到了如日中天的地位。
这时,我们仿佛又看到那个骑着单车,从关渡到光复南路,从平凡到闪亮舞台的那个很醉心于唱歌、那个歌声会让大家都心醉的张信哲。
张信哲出道已经十年,曾经创下华语男歌手的众多骄人的业绩。
1988年张信哲首次在《男欢女爱》专辑中与潘越云合唱《你是唯一》,一鸣惊人,成为当年备受瞩目的新人。
1989年一连发行3张国语专辑,包括《说谎》、《忧郁》及《忘记》,出碟密度属于空前;同年入伍服兵役,并举办了第一次个人演唱会。
1992年退伍后以个人首张英文专辑(My eyes adored you)复出歌坛,销售量超越40万张之傲人成绩,成功跨越国语及英语唱片市场,3个月后再发国语专辑(知道》,创下50万张个人销售纪录。
1993年是张信哲奠定其天王巨星地位的最重要的丰收年。《心事》专辑主打歌《爱如潮水》广受欢迎,令这张专辑在亚太地区销售量逾百万张。阿哲以其清亮温暖的黄金嗓音,征服全球华人歌迷。
1995年加盟EMI,演艺事业更上一层楼,获得第17届金曲奖最佳男歌手。
如果说,1995年转赴“EMI种子音乐”是张信哲唱片事业的转折点;1996年以《宽容》夺得金曲奖“最佳男歌手奖”封王以及连续以《宽容》、《梦想》两张专辑,缔造EMI歌手全亚洲超过百万张畅销第一的傲人成绩,那么,1997年的《挚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