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老人说;小伙子;你应该问我;有几次没遇到过险情!
老人用手指着地下摞放着的几个难以辨别颜色的箱包:〃看;这是我当年在加尔各答买的。〃于是我环视房间;除了一台老式电视机;这几个箱包竟然是老人家中最〃像样〃▲ 华祝说;瞧;这些箱子是我当年从加尔各答带回来的。
的家居物品。
我的鼻子发酸。
中航还有一对兄弟;是加拿大华侨;一个叫A。马;一个叫C。马。都是在国外自学拿到的飞行驾照;听说抗战中的中国航空公司急需飞行人员;就回来了;从〃驼峰〃空运开始;一直飞到空运结束。等到抗战刚一结束;哥俩就回去了;实在是找不到关于他们的资料。
2004年;我在上海见到原中航飞行员梁泰山;老人是〃驼峰〃空运后期从华西大学进入中航的;一直轮流给A。马、C。马做副驾驶。老人一个劲对我说;A。马、C。马;好啊;一点架子都没有;教你飞行;就认认真真带你。A。马好啊…
报务员陆元斌(1)
在〃中航〃飞越〃驼峰〃随机报务员中;他是飞越次数最多的一个…不少于三百个来回;起码有六百余次。
个头不高的老人记忆很好;思维敏捷。
老人是1940年左右进的〃中航〃;航空公司;通讯、报务人员的流动性较大…地面和天空;哪都离不开;驼峰航线开辟后;报务员岗位的变更、调动频繁;而陆元斌;一直就在驼峰航线上飞行;直至这条航线的最后关闭。
老人的前额头发稀疏;发出光亮。我突然想了起来;采访中;很多老人都〃谢顶〃;下意识地问其缘由。
老人的回答让我恍然大悟:高空缺氧;时间长了都这样。
报务员要比飞行员更多时间忍受缺氧。
四十年代活塞式螺旋桨飞机;机舱、客货舱都不是密封;只要飞机爬到一万英尺;机组人员就要立即戴上氧气面罩吸氧;而此时;正是报务员急于和地面、和导航、和友机联络之时。老人说;戴着氧气面罩拍发、接收电报非常不方便;于是常常索性摘掉。
大家都这么干。
另一位〃中航〃报务员郭汉业老人也说;氧气面罩几乎就是〃摆设〃;不到万不得已时;谁都不用;就是嫌干活不方便。
陆元斌老人说;长期在高空中缺氧状态下飞行后;大家普遍关节酸痛;继而头发脱落。
还有很多的事要做。
飞机起飞后;拍发、接收完例行电报;脱离塔台频率;陆元斌就要立即把电台频率调整到甚高频第四频道;整个飞越驼峰航线全程;陆元斌都要收听这个频道…飞行中的友机无一例外地全部职守该频道;只要有一架日机拦截和攻击;其他的飞机就要全部改线、躲避。
值守这个频道责任重大。
还要不时地到后舱瞭望;看是否有突然出现的日本〃零式〃机。运输机遇上战斗机;只有挨打的份;能早一点发现就多一份生的希望。
老人说;〃零式〃机是不去〃驼峰〃上空的;他们也知道那里危险;再说他们也未必敢上去;没找到我们;没准自己先摔了。日本人〃鬼得很〃;等我们拼死拼活地从〃驼峰〃上钻出来了;还没来得及喘口气;他突然蹿出来了。
老人说;他们拦截半径大;逼得我们尽量往北贴;喜马拉雅山南麓尾端那一块;想不去都不行。
1943年6月15日;陆元斌和他的机组从汀江起飞;那天天气不好;起飞后C…47就钻进滂沱大雨中。机组三人齐心协力、配合默契;刚从〃驼峰〃这边出来;机上无线电台突然接到友机发来的紧急电报:〃零式〃机!
听着再熟悉不过的嘀嗒声;陆元斌马上通知机长;他的话音未落;只见C…47一个大幅度倾斜;钻入山沟。
天际边;一个小黑点正奔这个方向而来…是日本人的〃零式〃机!
真是刚出狼窝;又遇到虎穴。
〃零式〃机速度快;和它狭路相逢后;低速的C…47下降高度;在沟壑间躲藏;再一次穿越〃驼峰〃;也实在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因为只有这样;〃零式〃机也许就不敢轻易钻山沟。
它的速度大;稍不留神就会撞得粉身碎骨。
钻了山沟也不能掉以轻心;好是一阵子手忙脚乱;陆元斌把发现敌机坐标位置发送出去通知别的友机后;放下耳机;又到后舱观察。
〃零式〃机是否跟了上来;即使是已经钻入了山沟中;大家的心里也不是很托底。
观察了半天;确信日本人没有跟上来后;C…47又慢慢爬升;出了山涧;三个人都傻了眼…光顾了躲避;飞机又迷航了。
好在无线电定位仪还起作用;虽然是由于受地形影响指针摇摆过大;但基本上还能判断出自己的大概方位;计算时间;调整航向;继续往昆明飞。
还是担心日本人再跟踪上来;这一路;陆元斌得不住地往后舱跑;观察〃敌情〃。
比飞行还累。
一直到接近机场;进入落地航线;能看见陈纳德的十四航空队巡逻飞机;三个人才算是松口气。
等到在巫家坝机场落地后;看表校时;老人这时才发现;本应是三个多小时的航程此次却用了将近五个小时。
老人说;像这样的经历;还算是运气好的;起码那天被日本人追击躲进山沟再出来;天气不坏;罗盘、定位仪没失灵;回来的路上还顺当;要是有一样不具备;就是一场灾难。
报务员陆元斌(2)
老人说;有多少人啊;今天还在一起飞;明天就不见了;好像〃驼峰〃上空刮过的风一样;消失得无影无踪。
〃中航〃机组不固定;都是临时调配;不同组合;大家都被编为一个机组飞过驼峰;报务员更是如此。就是在这样条件下;作为报务员;陆元斌和〃中航〃那个时期的所有机长、副驾驶都飞过;冥冥中不知哪个神仙显灵;遇到无数次险情;老人竟毫发未损。
和华斌一样;老人也是老资格地下党;积极参与和策划〃两航〃起义。〃两航〃起义、十二架飞机北飞当天;地下电台就设在陆元斌家里。
老人说;〃北飞〃行动;整个路上飞行情况;什么时候到哪里、谁的飞机要落地加油、谁在前谁在后;他全了解。
注一到注六:美国驼峰协会《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印、缅战区》。
注七:浙江文艺出版社《飞虎将军陈纳德》王湄等译;第334页。
注八:美国驼峰协会《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印、缅战区》。
注九:浙江文艺出版社《飞虎将军陈纳德》王湄等译;第287页。
注十:美国驼峰协会《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印、缅战区》。
注十一:1941…1942;蒋介石、宋子文、罗斯福电报文录。
154在副驾驶的口述中;机长一边重复程序内容;一边把手放至各个开关上;直到没有出现任何差错后;两人同时竖起大拇指…起飞。
在两台螺旋桨发出沉重的吼叫声中;C…47徐徐离开地面;钻入夜空中。
飞机刚刚抬起机头;驾驶舱内更是一片忙乱。
机长掌控飞机;副驾驶观察飞机姿态;后座的报务员嘀嘀嗒嗒地拍发电报;向地面报告所处方位。等到电报发完后;马上值守甚高频第四频道;而副驾驶则要检查〃敌我识别器〃;之后;拿出方格坐标图;在这个坐标图上;横格是以A、B、C、D、E、F…标出;纵格是以1、2、3、4、5、6…标出;无论是谁;一旦在空中发现敌机;必须在最快的时间内;用第四频道将发现日机所在〃方格〃位置通报;以便让所有在空中的友机判定自己是否处在敌机攻击的方位。
如果不是;继续飞;如果是;赶紧躲、逃。
老人们都说;一开始;是没有〃检查单〃这一项科目;上去了;开车就走。问老人;具体还说不清是什么时候开始强制执行〃检查单〃制度。有的老人说是从美军那里学来的;但也有老人马上说;不对;〃检查单〃是由〃中航〃独创;说这话的老人还举例说;印中联队就是从〃中航〃学到〃检查单〃后;损失才开始减小的。
但不管是学来的还是自己〃独创〃的;每位老人都承认;〃检查单〃制度在保障飞行安全上;确实起了相当大的作用。实际上;它就是让你在起飞之前;再一次强化和加深各种仪表在机舱内位置的记忆、以便在飞行中遇到险情时;处理果断而迅速。
报务员陆元斌(3)
飞过那条航线的老人都说;〃检查单〃那玩意儿;管用;它使很多陷入险情的飞行员们最后得以逃生。
至于〃敌我识别器〃;由于〃印中联队〃和〃中航〃飞越〃驼峰〃中屡受日本人的零式袭扰;损失伤亡惨重;为能尽量在最短时间内发现敌、我友机;美国迅速开发研制〃敌我识别器〃;目的就是快速识别友机和敌机;以决定飞行员们是否需要躲避。
老人说;其实〃识别器〃的原理也是挺简单的;就是两架飞机上同时发射和接收一个频率的短波信号;没想到;这么简单的东西却把日本人难得不行…〃中航〃和印中联队换装〃敌我识别器〃后;有一阵子;出动拦截的日本人也很奇怪;平时挺容易拦截的飞机;怎么今天就看不到了?
陈应明老人说;后来日本人知道有个〃敌我识别器〃后;气急败坏;千方百计地想弄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