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
虽然这些“问马不问人”的现象令人难过,但也有不少人胸怀仁心,如消防队员之冲入火场救人,真正体现了孔子这种“问人不问马”的精神,在逐渐物化的今日社会,予人无限温馨。
问题与讨论
1。 读了以上各章,你对孔子的为人是不是有较清楚的认识?请运用一二百字的篇幅,写出你心目中的孔子。
2。 孔子不语怪、力、乱、神,这些话在今日还有什么样的意义?请试加探讨。
3。 孔子是位重视客观、实事求是,并且有仁心的人,请就本单元所述,引述《论语》中的章句加以印证、说明。
4。 试从《颜渊》、《季路侍》这一章中辨别孔子师生三人的抱负。
三、孔子自述
本单元所选各章,是孔子自我的评述。从这些言语中,我们可以看出孔子日常生活非常简单朴素,安贫乐道;怀才待用,崇敬周公;好学不倦,立说谨严;慨叹大道未行,但不怨天、不尤人等,这些美德,都值得我们学习与效法。
(一)
子曰:“饭疏食①,饮水,曲肱而枕之②,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③。”(《述而》第七·一五)
章旨
孔子自述安贫乐道。
注释
① 饭疏食吃粗劣的食物。饭,吃,动词。疏食,粗食。
② 曲肱而枕之弯曲手臂当枕头而睡。肱,音gōng,上臂,此指手臂。枕,音zhèn,动词。
③ 于我如浮云对于我来说就像天上飘浮之云,喻无动于心。
析论
富贵是大部分人向往追求的,本来追求富贵并不是一件坏事,对人也往往可以造成积极奋发的动力,可是追求的方法不正当,就不应该了。
如果用不当的方法得到富贵,一则内心不安,二则这富贵不一定能永久保住。有些横财,常是怎么得来,就怎么失去。同时为了保护既得的富贵,天天不安,如此则不如安贫乐道,过得舒坦踏实。
本文上半段孔子自言安贫乐道,下半段自言不羡慕不正当得到的富贵。我们可以从这一章清楚地看到孔子对贫与富的看法。
荣华富贵本像无底洞,永无满足的时候。有些人一生汲汲营营,到头来是一场空,一生为富贵的奴隶,倒不如做好生涯规划,学习孔子淡泊和乐的人生态度。
(二)
子贡曰:“有美玉于斯①,韫椟②而藏诸③?求善贾④而沽⑤诸?”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子罕》第九·一二)
章旨
孔子答复子贡,言己怀才德以待明君之礼聘。
注释
① 斯此。
② 韫椟收藏在柜子里,喻怀才不用。韫,音yùn,收藏。椟,音dú,柜子。
③ 诸“之乎”的合音。
④ 善贾好商人,喻明君。贾,音gǔ。
⑤ 沽卖。
析论
孔子的学问道德很好,这是人人承认的事实,但是他却课徒而不仕,学生对老师难免有愿意出仕与否的怀疑。
子贡是孔门中口才很好的一位,他用美玉做譬喻,来试探孔子的想法,这种问法,非常含蓄,听得懂固然好,听不懂也无伤大雅。孔子是何等聪明的人,当然听懂了。孔子道德学问已修养得很好,所以子贡用美玉来做譬喻,是非常合适的。子贡这种说话的技巧,值得我们学习。
【500书堂】制作,下载更多电子书;请到H T T P://WWW 。500shu。
论语卷·论人(11)
【500书堂】制作,下载更多电子书;请到H T T P://WWW 。500shu。
儒家的哲学,基本上是以服务为目的,所谓忠恕之道,就是修己安人之道,修己的目的就在安人,所以孔子当然有出仕为民服务的心愿,这心愿可以从他连答“沽之哉”、“沽之哉”体会出来。
(三)
子曰:“甚①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②。”(《述而》第七·五)
章旨
孔子自叹其道尚未实行,而人已衰老。
注释
① 甚过分,此指太厉害。
② 周公姓姬,名旦,相武王,佐成王,制定礼乐制度,周朝因而大治。
析论
周公是文王之子,武王之弟,他承继父兄之德,制礼作乐,使周天下大治,后世视之为圣人。鲁国是周公的封国,所以周礼尽在于鲁。孔子是鲁国人,对周公极为景仰,他所传的道,正是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往圣先王之道。他所期待推行的,正是周代制度,所以时时念及周公,因为周公是先王之道,周代制度的代表。常言道:“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孔子因为时时景仰周公,所以夜里也会常梦见周公。可是现在年老体衰,已好久“不复梦见周公”,弦外之音就是说不能再见到周代制度了。
孔子年轻时,时时以推行先王之道为职志。《子罕》篇记载子畏于匡,孔子说:“文不在兹乎!”正表明了孔子以文化传承者自居,而实现周公之道正是孔子念兹在兹的心愿。可是年老力衰了,不容易再见到周代制度的实现,于是发出如此深沉的感慨。不过由于孔子的立说传道,使先王之道成为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的主流,孔子无愧于周公,我们是否也该无愧于孔子呢?
(四)
叶公①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②。子曰:“女③奚④不曰:‘其为人也,发愤⑤忘食,乐以⑥忘忧,不知老之⑦将至云尔⑧!’”(《述而》第七·一八)
章旨
孔子自述为学之乐以示人。
注释
① 叶公楚国叶县尹,姓沈,名诸梁,字子高,僭称公。叶,音shè。
② 不对没有回答。
③ 女通“汝”,你。
④ 奚何。
⑤ 发愤自觉不满足而奋力去做。愤,心求通而未得。
⑥ 以犹“而”,连词。
⑦ 之无义,介词。
⑧ 云尔语尾助词,相当于白话的“罢了”。
析论
每个人都有忘忧、忘食的经验,喜欢下棋的人,下起棋来,就忘了时间;爱聊天的人,聊起天来没完没了;爱打球的人,打起球来,也会忘了时间和忧愁;爱看小说的人,看起小说来,也是没日没夜的,总觉得时间过得特别快。
叶公向子路问孔子,子路没有回答。子路没回答的原因,大概是不知道怎么样来形容孔子,孔子知道了,就把自己描述了一番。
孔子自我描述的一段话中,有两个关键的词语要把握,一个是“发愤”,另一个是“乐”。孔子到底发愤什么?乐什么?孔子一生的成就在他的道德,所以所发愤的是进德修业,他为了进德修业,竟然忘食;从进德修业中,(新浪读书独家首发)获得的满足与快乐,又把忧愁给忘了。处在这种忘忧、忘食的境界中,连老了都不自觉,这就是孔子成为圣人的根本所在。
一个人想做一件事,全心投入是成功的必要条件,专注于该做的事,还怕啥事做不成;但专注于不该做的事,那就非身败名裂不可了。选择什么是我们所该专注的,是一件非常重要的课题。
(五)
子曰:“盖①有不知而作②之者,我无是也。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③,知之次④也。”(《述而》第七·二七)
章旨
孔子自述不妄作,其为学方法在于多闻多见,择善而从之、识之。
注释
① 盖大概,副词。
【500书堂】制作,下载更多电子书;请到H T T P://WWW 。500shu。
论语卷·论人(12)
【500书堂】制作,下载更多电子书;请到H T T P://WWW 。500shu。
② 不知而作不知事理而妄自著述。
③ 多见而识之此句意为“多见,择其善者而识之”,乃承上而省略。识,音zhì,记也。
④ 知之次指次于“生而知之”者。
析论
本章说明孔子研究学问的严正态度。孔子曾经利用鲁国保存的史料写《春秋》,他先把所得资料区分为“所见异词”、“所闻异词”和“所传闻异词”三类,再仔细推敲斟酌,考量其可信度,进而写成《春秋》。《春秋》中每写一个字都有来历,所以孔子自言自己不是一个“不知而作之者”。
学问是由见闻思辨而来,所见所闻越多,自然学问就会增长,但是所见所闻可能有异说,也可能有好坏善恶之别,并不是凡所闻皆是,凡所见皆是,孔子对于它们加以思辨,择其善者而从之,可见他学习态度的认真了。
不知而作,是凭空杜撰,是孔子所厌恶的。孔子以多闻多见而择善从之,虽不及上知(zh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