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金庸作品集-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外国学者们的估计相互差距很大,最高的估计认为那时中国人口是一亿五千万人。我相信决

    不会少于一亿人③。女真人大概不到五十万人④。人口的对比是二百比一甚至三百比一。满

    清所占的土地,只是今日吉林、辽宁、黑龙江的一部份,与明方相比也是相差极远。明方火

    器犀利,葡萄牙大炮尤其非清兵所能抵挡。

    清方的长处,主要只是“明朝本身的腐败”,以及清军战斗力强劲和统帅部高明的军事

    才能。只要袁崇焕镇守宁远,清方的长处就发挥不出了。持久的缠斗下去,满清势必难以支

    持。

    袁崇焕宁远大捷,在军事上并无十分重要的意义,因为并没有摧毁清军的主力,甚至没

    有削弱清军的战斗力。然而在政治上,对士气与民心却有非常巨大的振奋作用,这使中国军

    民知道清军也不是不会打败仗的。经此一役之后,本来投降了满清的许多汉人官吏和士卒又

    逃回来了。宁远城头的大炮,轰碎了“女真满万不可敌”的神话⑤。

    清方从来没有期望真能征服明朝。努尔哈赤和皇太极的祖宗,长期来做明朝所封的边疆

    小官。努尔哈赤幼时住在明朝大将李成梁家里,类似童仆奴隶。所以他们对于明朝有先天性

    的敬畏,自卑感很深。宁远之战,使他们下意识中隐伏着的自卑感又开始抬头。

    明朝是自己覆灭的,并非给满清所打垮。

    满清与明军交战,始终强调“七大恨”,满清认为明朝有七件大事欺侮女真人,逼得他

    们忍无可忍,才起兵反抗⑥。满清一直没有自居能与明朝处于平等地位。“七大恨”的基本

    思想,是抱怨明朝作为最高统治者,却在努尔哈赤与敌对部族发生争执时袒护对方,没有公

    平处理,那是下级对上级的申诉。例如第五大恨的“老女事件”,叶赫部的一个王公本来答

    应把他十四岁的妹妹送给努尔哈赤为妾,但二十年后,这个三十六岁的“老女”改嫁给蒙古

    王子,努尔哈赤认定是出于明朝的授意,身为上级而不秉公断事。

    差不多在每个战役之后,清方总是建议谈和。因为他们对于目前的成就早就喜出望外,

    本来是做梦也想不到的,只求明方正式承认他们所占的土地,让他们能永久保有,就已心满

    意足了。但明朝从来置之不理,认为对方根本没有谈和的资格。明朝的态度是这样:“你们

    是朝廷的部属,只能服从命令,怎么能要求谈判和平?”这种死要面子的心理,使得明朝始

    终没有能争取到一段喘息的时间来整顿军备、巩固防御。袁崇焕充分了解到争取暂时和平的

    必要。努尔哈赤的逝世正是一个好机会。这时刚好有一个五台山的喇嘛李喇嘛来到宁远。满

    洲人信佛教,尊崇喇嘛,袁崇焕就请李喇嘛作居间的使者,派了两名都司和随从等三十三

    人,于天启六年十月去沈阳吊祭努尔哈赤之丧,作初步的和平试探。但他知道朝廷绝不喜欢

    提“议和”两字,所以报告朝廷时,只说是派人去窥探虚实,以决定对之征讨呢,还是招安

    ⑦。这种夸大的说法,目的自在满足皇帝和大臣的虚荣心。

    明清双方统帅都熟知《三国演义》中的故事,袁崇焕这出“柴桑口卧龙吊丧”,皇太极

    如何会不省得?他将计就计,于十一月派了两名使者,与李喇嘛一起来到宁远,致书袁崇

    焕,表示了和平的意向。其中说:“你停息干戈,派李喇嘛来吊丧,并贺新君登位。你既以

    礼来,我也当以礼往,所以派官来道谢。至于和议一事,我父亲上次来宁远时,曾有文书给

    明朝朝廷,请你转呈,但迄今没有答复。你的君主如果答应前书,愿意和平,应当以诚信为

    先。”

    书信中将金国(当时满清的正式国号是“金”,后来才改为“大清”。⑧)与中国平头

    并列。袁崇焕深刻了解朝廷自高自大,对于文书的体例十分看重,如将来信转呈,必定要碰

    大钉子,同时见到信中语气也不大客气,便告知使者说,此信格式不合,碍难入奏,将原信

    交给使者退回。皇太极改写了信封上的格式,袁崇焕认为仍然不对,又再退回。皇太极第三

    次改写,自处于较低地位,袁崇焕才收了信。但明朝仍是一贯的不答。

    第二年正月(在金国是天聪元年),皇太极再遣前使,致书袁崇焕求和,信中说:“两

    国所以构兵,在于以前明朝派到辽东的官员认为中国皇帝是在天上,自高自大,欺压弱小部

    族,我们忍无可忍,才起兵反抗。”下面照例列举七大恨,然后提议讲和。讲和要送礼,要

    求最初缔结和约时中国送给金国金十万两,银百万两、缎百万匹、布千万匹。缔约后两国每

    年交换礼物,金国送礼:东珠十颗,貂皮千张、人参千斤。中国送礼:金一万两

    、银十万两、缎十万匹、布三十万匹。两国缔结和约后,就对天发誓,永远信守。

    所提的要求是经济性的,可见当时满清深感财政困难,对布匹的需要尤其殷切。

    大概袁崇焕要奏报朝廷,等候批复,所以隔了两个月金国使者才回去,随同明方使者,

    带去袁崇焕及李喇嘛的书信各一;猜想朝廷对金方的要求全部拒绝,所以袁崇焕无法作出任

    何让步,他的回信内容雄辩,文采焕发,说道:过去的纠纷,都是因双方边境小民口舌争竞

    而起,这些人都已受到了应得的惩罚,再要追究是非,也已无法到阴世地府去细查,只盼双

    方都忘记了吧。你十年苦战,既然为的只是这七件事,现在你的仇敌叶赫等等都早给你灭

    了。为了你们用兵,辽河两岸死者岂止十人?仳离改嫁的哪里只有老女一人?辽沈界内人民

    的性命都不能自保,还说甚么财物?你的仇怨早都雪了,早已志得意满。只不过这些极惨极

    痛之事,我们明朝难以忍受罢了。今后若要修好,那么请问:你如何退出已占去的城池地

    方?如何送还俘虏去的男女百姓?只有盼你仁明慈惠、敬天爱人而作出决定了。你所要求的

    财物,以中国物资的丰富,本来不会小气,只是过去没有成例,多取也不合天意,还是请你

    重行斟酌罢。和谈正在进行,你为甚么又对朝鲜用兵?我们文武官属不免怀疑你言不由衷

    了。希望你撤兵,以证明你的盛德。

    李喇嘛的信中说:袁巡抚是活佛出世,对于是非道理,心下十分分明,这样的好人是不

    容易遇到的,愿汗与各王子一切都放开了吧,佛说:“苦海无边,回头是岸”。

    皇太极回信给袁崇焕说:过去的怨仇,当然是算了,否则又何必议和修好?你们的土地

    人民归我之后,都已安定,这是天意,如果重行归还,那既违反天意,又对不起人民。金国

    所以要出兵朝鲜,完全是由于朝鲜不对,现在已讲和了。说到“言不由衷”,为甚么你一面

    说要修好,一面又派哨卒来我方侦察,收纳我方逃亡,部队逼近我边界,修筑城堡?其实是

    你才“言不由衷”,我国将帅对你也大有怀疑。至于所要求的“初和之礼”,金银等可以减

    半,缎布只要原来要求的半成。我方也以东珠、人参、狐皮、貂皮等物还赠,表示双方完全

    公平。既和之后,双方互赠仍如前议。如果同意,希望办得越快越好。

    关于来往书信的格式,皇太极提议:“天”字最高,明朝皇帝低“天”一字,金国汗低

    明朝皇帝一字,明朝诸臣低金国汗一字。

    他答复李喇嘛的信中,抱怨明朝皇帝对他的书信从来不加理睬;又说:你劝我“苦海无

    边,回头是岸”,这话很对,但为甚么只劝我而不去劝明朝皇帝?如果双方都回头修好,岂

    不甚善?

    后来皇太极又致书袁崇焕,抗议他修筑塔山、大凌河、锦州等城的防御工事,认为是缺

    乏和平诚意,并提议划定疆界。平心而论,明朝朝廷瞧不起金国,于对方来信一概不答,只

    由地方官和对方通信,金国也难免气愤。金国的经济要求,虽说是双方互赠,实质上当然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