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宗镜录 略讲-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后来一悟,即是波彻水源。
  '如性穷相表、相达性源,须知体用相成,性相互显。'
  这两句注意:“体用相成,性相互显”,你们真正学佛修道用功的特别注意,有时候工夫用不上路、或中途变去了,因为你不明白这八个字的原理。有时候你用功时,经过生理、心理的变化,你觉得还是坏的境界,正是好的时候。“性相互显”,等于写毛笔字,写到快进步时,自己真不想写,愈看愈讨厌自己,愈来愈灰心。那么用功,指头都起茧了,愈写愈不成样;但绝不能放弃,这正是在进步的时候。打拳也是这样,真练功夫到要进步时,愈打愈不象样,本来很有力,但好象得了风湿病,使不出力,这都是进步的阶段。似天亮前必定有一段黑暗的道理一样。所以我们用功,要体会这八个字的道理包含很多、深得很。千万记住:“体用相成”。有许多人说:“我学佛修道用了几十年工夫,智慧发不起。神通也得不到!”你若只知“用”而不明“体”也不行,但明“体”不在“用”上下工夫也不行,必须“体用相成,性相互显”。一般学佛的人,学了半天,最后自己一点把握都没有,乃此理不明,这八个字没有参透。
  “今乃细明总别,广辩异同。”
  永明寿禅师帮助我们在这本《宗镜录》上详细的分析。总法就是明体,别法,就是差别的法门。即把佛法的修持理论归纳起来,详为分析,广为论辩其中相同、相异的地方。
  '研一法之根元,搜诸缘之本末,则可称为宗镜。以鉴幽微,无一法以逃形,斯千差而普会。'
  所以我这本书叫《宗镜录》,是一面大镜子,什么东西到这里一照,这个光就把你照出来了。“以鉴幽微”,看不见的地方,这个光把整个佛法都照出来。“无一法以逃形,斯千差而普会。”后世一般偏激性讲佛法的人,不喜欢这本书,因在编著时,将儒家孔孟、老庄、诸子百家的道理,合于佛法的,都引用过去,因此和尚们反对他。他虽然诸子百家都通了,在家人也不服他,因为他毕竟是和尚。所以两边不讨好,真是“猪八戒照镜子——两面不是人”。这么一部好书,就此埋没了。实际上他的苦心,就是他的大慈悲,一切万法都融会贯通进来。“无一法以逃形,斯千差而普会”,一切差别法门他都包括了。
  '遂则编罗广义,撮略要文,铺舒于百卷之中,卷摄在一心之内。'
  这本书总共一百卷,它所包括的学术理论有那么多。全摄在一心之内,实际上就在一念之间,一念之间,明心见性。
  “能使难思教海、指掌而念念圆明。”
  读了这本书后,能使不可思议的佛法理论,如看手掌心一样,那么清楚。
  '无尽真宗,目睹而心心契合。若神珠在手,永息驰求。犹觉树垂阴,全消影迹。获真宝于春池之内,拾砾浑非;得本头于古镜之前,狂心顿歇。'
  “无尽真宗,目睹而心心契合,”文词之美,有如情书。这段文字简单,有几个道理出自佛学的典故,他将其变化成优美的中文。
  “神珠在手,永息驰求“是出自于《法华经》的典故。经中讲到,大财主的独子从小流浪在外,四处乞讨,非常可怜,根本不知自己生于豪富之家。他父亲一直在找寻这个儿子,请人四处打听。后来得知独子流落在遥远的小地方,为了迁就儿子的归来,只得移居近处,再密遣形色憔悴的仆役,以便与其儿子平等相处,然后借机诱导至他家做清洁工人。薪资又高,这穷子表现得更勤快。过了几年提升为总管家,当然对这主人是非常忠实。后来,大财主对穷子说:“我是你父亲,你自幼离家出走,这里所有的财富都是你的,你本有的!为何那么笨在外流落得如此痛苦?你身上还有无价之宝,在这里!这颗珠是无价之宝,就在你那里,而你不懂!”这是一《法华经》的比喻故事。
  我们一切众生都是佛的儿子,佛眼观众生,皆为其子。可惜我们就是不懂事,愿意在外面流浪。你若叫他回来说:“你可以成佛!”但他偏不信,非要慢慢去修,他就是不敢!“不晓得在这件父母给我的皮囊色身衣中,就有一颗神珠。《法华经》的故事,就是要我们知道:“在皮囊中就有一颗神珠,你要如何找到?”
  你看永明寿禅师多高明,把难懂的佛经,用那么美的文笔写出来。懂了这个就“永息驰求”,不会向外面乱跑,本来就是你家的东西。“觉树”,即菩提树,比喻证了道。“全消影迹”,一切的妄想都没有。“获真宝于春池之内,拾砾浑非”,真正的宝贝在池水中,捡起来就是,不会是泥巴或瓦片。这也是《方等经》中的典故。
  “得本头于古镜之前,狂心顿歇。”出自《楞严经》的典故。佛在世时,城中有一个人,早上起来照镜子,见到镜中人的头很漂亮,但又突然发觉我的头到哪里去了?怎么没有!因此发疯了。真的!绝顶聪明的人才会发这个疯,象我们这些笨人不会!什么道理?
  所以,禅宗引用的非常好,悟道,就是见到本来面目。实际上,我们活一辈子,从没见过自己的面孔。像机照出来一百张,有一百个样子,因它的焦距经过调整,翻洗后变动很厉害,绝对不是本来面目。自己在照镜子时,焦点角度也是交叉变化,我们根本没见过自己的面孔长成什么样子?谁假使见过,若不是世上第一等聪明人。就是第一等笨人!
  错了!这个人太聪明了,他懂这个理,镜中的头,只是我的反影而已,自己始终无法看清我的面孔,所以愈想愈疯,疯得蛮有意思。到有一天,偶然的机会忽然一照镜子,才发觉我的本头原来在此!他就不疯了。
  此乃说明“道”本来在我们自己这里,为什么悟不到“道”?不要去找师父了,你自己就是师父。所以“得本头于古镜之前、狂心顿歇。”

  幻云满天疑无日
  既在,永明寿禅师宣传这本书是如何的好。
  '可以深挑见刺,永截疑根。不运一毫之功,全开宝藏;匪用刹那之力,顿获玄珠。'
  这本书专门挑你见解上的刺,排出你的知见、思想、智慧上的毛病。永远截断你的贪、嗔、痴、慢、疑的根。大家说:“佛说的都对!”古人有两句诗:“世间好话佛说尽,天下名山僧占多。”世间上的好话,佛经上都说完了。但是我们为什么见不到呢?信不过!因为我们天性内在的多疑,无论是聪明或愚笨,任何人天生带来的,不会相信人。以佛法的观念来看“人”是最可怕的,他永远不会相信人。
  从前,我在大陆时,有位非常老实的学生,连我也确认他实在是无法形容的老实。后来我教会他一样本事,他对我更加敬畏!
  有一天,我们一起坐着,他倒了杯茶给我后,就不见了。过了半天才回来,我问他去那里?他傻笑了一下回答:“我去证明一件事,现在我完全相信,老师教我的都对!”“我的天!你原来还不相信我?”我上了他一个当。
  所以,疑根是天生的。我们不能成道,说是被疑根所害。佛法的道理都懂,实际上,你打坐也好,不打坐也好,你的工夫已经到了,但是因你自己有疑处:“大概不会那么容易吧?”又跑掉了。永明寿禅师说读了《宗镜录》后,可以治好你这个病,永截疑根。
  “不运一毫之功,全开宝藏,匪用刹那之力,顿获玄珠”不用丝毫的力量,就打开自性之宝藏,不用刹那的力量,顿获智慧之珠。
  “名为一乘大寂灭场,真阿兰若正修行处。”
  我这本书叫做“一乘大寂灭场”。佛说的,涅槃道的道场,只有一乘道。“真阿兰若正修行处”,阿兰若就是茅蓬、寺庙,真正的庙子不是盖在山里,而是盖在你心里头。“阿兰若”是梵文译音,义为清净修道的道场。真正的道场就在你心中。
  “此是如来自到境界,诸佛本住法门。”
  这是结论,《宗镜录》这本书所揭露的最高境界,只有佛,真正大彻大悟的人才能够到达。“自到境界”是《楞伽经》讲的,是佛的一切根本。现在前言,还是在宣传他的书。
  下次我们先从唯识部分讲起。

  第七章  按部就班五阶学
  现在继续看序文。
  是以普劝后贤,细垂玄览,遂得智穷性海,学洞真源。此识此心,唯尊唯胜。
  文字简单易懂,就是说“心、识”两门最重要,佛学理论见地和用功的法门,即心、识两门所开展出来的性宗与相学。所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