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茅盾文学奖]第2届-李准:黄河东流去-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出版前言

  当代文学史家常把从新中国成立到“文革”以前这个阶段称为“十七年文学”,这期间产生了《红旗谱》、《红岩》、《红日》、《创业史》、《青春之歌》、《山乡巨变》、《保卫延安》和《林海雪原》等许多著名的优秀作品,形成了当代长篇小说的第一次高潮,也是我国新文学取得很大开拓和进展的一个时期。事有巧合,从1981年根据我国社会主义文学先驱茅盾先生遗愿设立茅盾文学奖到现在,正好又是一个“十七年”,又形成了长篇小说的第二个高潮。这“十七年”比前“十七年”更呈现了蓬勃发展、繁荣活跃的新局面,各种文学作品成倍增长,尤其突出的是长篇小说年产量几乎是以几何级数在递增,近年已猛增至七八百部,一年的出版量已是前“十七年”总数的三倍多,在艺术质量上也有显著的提高和突破,其具体标志和代表作品,就是已经举办了四届的茅盾文学奖的二十部获奖作品,和其他一些优秀力作。
  茅盾文学奖是我国目前具有最高荣誉的文学大奖,是为了推出和褒奖优秀的长篇创作,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文学的发展,提高我们民族的精神素质为宗旨而设立的。评奖的主要原则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遵循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向,体现时代精神,坚持导向性、权威性、公正性,推出具有深刻思想内容和丰厚审美意蕴的作品。茅盾文学奖每三、五年评选一次,1982年底公布了首届茅盾文学奖的获奖作品:周克芹的《许茂和他的女儿们》,魏巍的《东方》,姚雪垠的《李自成》(第二卷),莫应丰的《将军吟》,李国文的《冬天卫的春天》,古华的《美蓉镇》,共六部。第二届茅盾文学奖于1985年底揭晓,有三部作品获奖:李肇的《黄河东流去》,张沽的《沉重的翅膀》(修改本),和刘心武的《钟鼓楼》。第三届茅盾文学奖于1991年3月公布,正式获奖作品五部:路遥的《平凡的世界》,凌力的《少年灭子》,孙力、余小惠的《都市风流》,刘白羽的《第二个太阳》,霍达的《穆斯林的葬礼》;另有两部作品获荣誉奖:老将军肖克的《浴血罗霄》,和已故徐兴业教授的《金瓯缺》。第四届茅盾文学奖于1997年底揭晓,四部作品获此殊荣:王火的《战争和人》,陈忠实的《白鹿原》(修订本),刘斯奋的《白门柳》(一、二部),刘玉民的《骚动之秋》。这四届一共评出二十部获奖作品,是这个时期长篇创作的重要成果。
  评奖是选择,是对一定时期众多作品的筛选。评奖更是倡导,它不仅是对过去创作的回顾,还是对今后创作的示范和鼓励。评奖又是小结,它不仅是选出几部获奖作品,还应反映出创作发展的态势和水平。真正有影响的文学大奖,应该反映出创作的最高水平,应该是文学战线的一道亮丽的风景。当然,任何奖项又都有自己宗冒所强调的重点和局限,以及其他因素的影响,即使最公正最权威的奖项,也会遗漏某些优秀之作,或是存在其他问题。但是这几届茅盾文学奖的获奖作品,应该说绝大多数都是精品力作,或是某个方面颇具典型意义的代表作品。
  长篇小说以其能包容广博的生活内容和思想意蕴,并可吸收多种文艺形式于自身,而在文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历来为人们所重视。那么作为长篇小说中选拔出来的精品力作,更应该是一个国家一个时代文艺发展的标志,并代表了文艺繁荣的方向。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一部艺术精品往往能教育几代人的成长,它在艺术上的影响力和示范作用,也要超过一般作品许多倍,所以获奖虽已过去,成就却惠及当今和未来。
  百花洲文艺出版社一贯重视长篇小说创作,出版了许多优秀作品。为了进一步落实1994年底江泽民同志关于繁荣长篇小说、影视文学和少儿作品的指示,他们除积极组织新的长篇小说的创作和出版工作外,又筹划编辑出版这套《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丛书》,想把原来好几家出版社分别出版的获奖作品汇总出版,意在整体地重视这批精品力作的风采,进一步扩大它们的社会影响,发挥它们思想教育和艺术借鉴的作用,读者也可以得到一套完整的获奖丛书得以长读和珍藏。这是树立精品意识、实施精品战略,推动文艺全面繁荣的有效方式,也是有利于长远的文化建设,重建文学基础工程的重要举措。所以去年夏天,百花洲文艺出版社年青有为的编辑同志向我介绍他们的构想时,我就很钦佩和赞赏他们实施这项工程的远见卓识。出版社又因我曾参加茅盾文学奖一至四届的初选读书班,和三、四两届评委的工作,情况较为熟悉,邀我参加这项工作,我因力薄才疏怕不能胜任,建议唐达成同志主持。现在首先推出三部获奖作品:李国文的《冬天里的春天》,这是写抗日战争到粉碎“四人帮”四十年来革命人民的生话和斗争的小说,它以时序颠倒的戏剧结构和心理小说的意识流手法,更给人以独特的艺术感受。另一部是李凖的《黄河东流去》,它以抗日初期国民党为阻挡日寇进攻、竞炸开黄河使千百万人流离失所为背景,描绘了一幅中原农民生活的巨型历史画卷。还有一部是张洁的《沉重的翅膀》,这是一部反映我国当前工业建设中改革与反改革斗争的作品,它以尖锐的描写和激越的感情受到海内外广大读者的赞赏。为了帮助一般读者更好理解作家作品,这次出版时除小说文本以外,我们

  还组织了新写的评论文章,并附了作家的简介和创作谈,希望能对大家有益。我们工作中的缺点,还请大家不吝赐教。

  蔡葵
  一九九七年十二月,北京。

  作家简介

  李凖,蒙古族,1928年5月生于河南孟津一个乡村教师家庭。小学毕业后读过一年中学、一年私塾,受过一点诗书门第教育。青少年时期当过学徒和乡邮员,业余阅读书报自学文学。解放初当过银行职员和语文教师,1953年底发表短篇小说《不能走那条路》,受到文坛重视并成为专业作家。几十年来他深入生恬,创作了《李双双小传》和《耕耘记》等著名小说,并创作和改编了《老兵新传》和《牧马人》等电影剧本。他现在是第八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现代文学馆馆长。

  序言

  张光年
  《黄河东流去》是新时期我国长篇小说的重要收获之一,是李擎同志对我国社会主义文学的宝贵贡献。对于李凖同志艺术上的新成就,他的这部作品新近荣获茅盾文学奖,文学界同志们都很高兴。我谨向他表示热烈的祝贺。
  《黄河东流去》写的是一九三八年(将近半个世纪以前)蒋介石炸开花园口、造成黄泛区人民十年浩劫的悲惨遭遇;写的是河南灾民扶老携幼,仓皇西逃,在饥饿线上、死亡线上奋力挣扎的血泪史。多少幅惨不忍睹的流民图,组成了这部难民小说。你以为它是苦涩涩,破烂烂,惨兮兮,引不起美的欣赏的乐趣吧?你猜错了。它是一部好看的书,引人人胜的书,写得漂亮的书。迄今重读时候,随手翻到其中某一部分,还是很感兴趣,吸引人再看下去。而且不少地方,仍有动人心魄、催人泪下的力量。李凖的文笔是朴素的,浑厚的,虽也有几副笔墨交替使用,却看不出卖弄玄虚之处。他的这部五十多万宇的长篇,也不是没有败笔,没有结构上的可议之处。那么,它那吸引人、感动人的艺术魅力何在呢?
  这是语言艺术的魅力,用精心挑选的话生生的人民语言描画人物的功力。从这本书里,随处可以读到一些多姿多彩、富于表现力的散文。作家以雄浑的笔力,写黄河景色的变化多端,令人神往;写三门峡行船之险恶,写浊浪排空吞没赤杨岗之猛烈,吓人听闻;写成群结队的流民大迁徙,写洛阳郊区、西安城下难民营的纷乱场面,都使人触目惊心。更重要的是,作家只要精选若干句最富于个性色彩的对话,通过两三个富于动作性和独特性的细节,就能够把一个个(全书可举出二十几个)独特的人物形神兼备地跃然于纸上。这是真功夫。不是对人民生活、人民语言十分熟悉,不是对文学语言认真钻研过的,无法收到这样良好的效果。
  李凖的文学语言的吸引力,同他笔下的幽默感是分不开的。他的幽默感,一向表现于对待生活的开朗的、机智的、乐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