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佛教的布施学-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毗耶娑作修道后的散步。
   佛教不提倡苦行,日中一食,不拘荤素,施主给什么就吃什么。可世界上修外道的大多吃素,专修苦行,研究人类学的要注意这个差别。
  即于尔时,毗耶娑仙亦见世尊,与诸比丘,多千眷属之所围绕。诸根  调柔、心意寂静,在于禅定,离欲安乐,在树林中。毗耶娑仙既见佛  已,思惟念言:此人应是一切智者,名称普闻,彼必应是不妄语人。  如是如来胜色具足,诸相成就,甚为希有,世未曾有,如是色相胜妙  希有。如是世尊,舍王欲乐,舍转轮王富乐自在,如舍毒食;六万采  女第一端正,一切舍已而便出家,在林中住。
   这时,毗耶娑也看到佛和他千余人的僧团,心意清净,态度安详,跳出了世间的欲乐,在树林中打坐。那个时候,全印度的人都知道释迦牟尼以太子身份出家的事迹。毗耶娑看到佛庄严的色相和诸般成就,心想释迦牟尼的确名不虚传,他把王位、尊荣、美女、欲乐和转轮王的理想,都像毒食一样的抛弃了,出家修道,这真是世上难得的大丈夫所为。他是世上大智慧者,真得道者;他所说的,必定真实不虚。
  仙人众中,有一仙人名那罗陀,既见世尊,心生欢喜,以妙伽陀,赞  如来曰:  青色树林中,谁汪洋金色?  如净毗琉璃,如日出云山。  彼时大仙及诸仙众,闻是说已,心喜开眼,皆悉合掌,欲向佛所。
   此时,有一名叫那罗陀的仙人,也见到佛陀的丰采,作一首诗偈赞美佛陀。佛是尼泊尔南部的人,肤色黄中带红,全身金黄透亮。这诗若翻成中文,实在马马虎虎,大意是说:
  在青郁的树林荫中,  谁发出辉煌的金光?  通体像琉璃般透明,  犹如云开见到太阳。
   五百仙人听了这诗偈,都心生倾慕,起立合掌,要到佛前请益。
 (三)苦行外道的一幅风俗画
  尔时,佛语诸比丘言:汝等比丘,见阎浮提如是诸仙,系缚手足,自  悬著树,不食而斋;著树皮衣,卧在尘土,若在石上;有以两手合取  食已,开手而食;或有食风,有十五日不食而斋,或有一月不食而斋。  头须发爪,悉皆长利。寅旦中暮,三时读诵。有种姓财,有福德财。  先咒物已,置于火中而供养火。在地而卧,有在露地,有在树下,有  悬自手著树而睡,或有蹲踞如是睡者,或有在水如是睡者,有以五热  而炙身者,有身逼火自炙卧者,有在火焰下风卧者,有卧棘剌,有日  炙身。受苦求福,自诳其身。得处便住,种姓胜上,心以为足,心以  为喜,离无上智。诸比丘,此大仙人,而不能知生死出要,以欲痴故,  还生有中;自谓正行,不知是邪。
  尔时,彼诸比丘,归命如来,白言:世尊,我等梵行真正具足,和集  相应,得离生有。  佛知道他们此时正要过来,就对弟子们讲了这些外道仙人种种的苦行状况:有的自己捆住手脚,悬挂在树上炼功,连饭也不吃;有的身穿树皮衣,睡在尘土里或石头上,用手捧东西吃;也有不吃饭专食气,十五天或一个月“不食而斋”的。这些人蓬头垢脸,不剃头,不刮胡子,也不剪指甲。
   他们吃东西前,要先念咒,投食物于火中,供养他们所崇拜的火。所以印度人不喜欢吃我们的东西,认为未经念咒的食物不干净。他们睡觉也是五花八门,有光着身子露地而睡的,有把手吊在树上而睡的,有蹲在地上睡的,有浸在水里睡的,有迎着火焰下风处睡的,有卧在荆棘上睡的,也有在太阳底下睡的,像现在美国人晒日光浴一样。
   他们每天早中晚三时读诵,苦行修道。别看他们像叫化子一样,可他们有“种姓财”,出身于社会第一等级的婆罗门种姓;有“福德财”,家中都很富有。他们是为了修道才过这种苦行生活的,所以心高气傲,都自以为了不起。
   列举了以上种种苦行后,佛对众比丘说,这些苦行者以受苦而求福报,其实是自己骗自己。他们过着最简单的生活,折磨自己的身体,以为就能消除罪业,得到精神上的满足和喜乐。其实,越是这样,离最高的智慧境界就越远。他们不懂出离生死的法要,还在“欲痴”之中,用痛苦的修行去追求未来的福报,可是死后还是处于生死轮回之中,没有用!
   以上比较了外道的邪行与佛教的清净梵行。
 (四)毗耶娑见佛问道
  彼毗耶娑大仙人等,以阿罗汉威德力故,而生畏惧,安详谛视,心意  敬重,一心正意。与诸仙人眷属相随,绞摄长发并在一箱,以好线绳  角络其体。形色不白,端摄身仪。二眼皆黄,头发无腻,绞结相著,  块聚非一。手执三岐杖、置瓶之物,世中最丑。种种语言,悉皆善巧,  因成就语。蹑空而行,到如来所。白言:世尊应知此义,我何因缘,  并诸眷属,今来到此?佛言:大仙,一切有生、一切诸法,我悉知之。
  尔时,慧命阿难陀白佛言:世尊,如是大仙,仙众围绕,心有正知,  有种种知、细知尽知,知而不畏。长发不理,为是何人?佛言:阿难,  此是仙人,名毗耶娑。婆罗门法,是其所作,造四毗陀,善知声论,  知种种书。
  时,彼一切阿罗汉人,见毗耶娑大仙人已,作是思惟:彼人受苦,勤  劳持戒,为何所得?此毗耶娑生死苦恼未得解脱。彼阿罗汉如是思惟:  此毗耶娑来至佛所,云何问难?为问因缘,为问无我?
   毗耶娑等人虽然不修边幅,出于对佛及门下罗汉们的敬重,还是把头上、身上稍稍整理打扮了一下,手持苕帚净瓶、三岐杖等法器,运用神通,从空中飘行而来。他们也是想在佛前显示一下本事,但一副苦行者的邋遢相,引起了阿难等罗汉们的惊异,不知他们能在佛前问出些什么问题。佛对毗耶娑本事的介绍,上面已讲过了,这里略过。
  时,毗耶娑问世尊言:佛出世难,今诸仙众和合来此,我少难问,惟  愿且住,为我解说。佛言:大仙,恣汝所问,随汝所念,皆悉可问,  我为汝说。
  时,毗耶娑问言:世尊,云何布施,何故布施,何义名施?云何施主,  何义施主?云何施人,而非施主;云何不与,得名施主?云何死已,  施福随行?施福云何,为有形段、聚集可见,为不可见?施主施福,  为在何处,为在受者,为在施者?云何世尊入涅盘已,供养塔等,而  得福报?佛入涅盘,谁为受者?尔时,世尊语毗耶娑大仙人言:汝问  此法,甚为微细,汝有辩才,不可思议,能如是问。
   毗耶娑见佛问道,首先发问的就是关于布施、施主和布施的果报等问题。因为外道修行的目的就是死后升天,而多做好事、多行布施就能升天,所以布施功德与升天果报之间的关系,对他们来说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由这些问题,引出了这么一部《毗耶娑问经》。    尔时,长老舍利弗,发白面皱,眉垂覆面,偏举一眉,长引气息,谛  观思量。见已而言:此毗耶娑大仙人主有大名闻,一切人知、一切人  说,岂可不知,同如世间愚痴小儿、无智慧者?舍说因缘、舍说无我  二种深法、种种善知智言语已,而问如是布施之法?
  尔时,慧命阿难陀顶礼佛足,白言:世尊,此毗耶娑大仙所问布施果  报,我亦能说。佛言:阿难,此则非时。若问如来,声闻人说,此非  所仪,且止。阿难,无此道理。
  尔时,慧命舍利弗白佛言:世尊,随彼仙人何意而问,我亦能说,能  满其意。佛言:舍利弗,汝语太卒,心不思量。长老舍利弗,勿作是  语,此不相应。若如是者,我声闻人,则不相应。若来问我,声闻说  者,此不相应。则有人言:彼如来者,非一切智。当有人言:毗耶娑  仙往问如来,自不能说,遣声闻说。或有人言:彼如来者,有我慢见,  而不自说。
  尔时,彼诸比丘,于世尊所生信净心,白言:世尊,彼大仙问,如来  能说,能断彼疑。
     佛门下的大弟子们认为毗耶娑兴师动众跑来,至少应问问“因缘”和“无我”这二种深法,没想到却来问布施的果报,这些问题他们认为太粗浅了。舍利弗和阿难先后站出来,指出这些问题他们做弟子的就能胜任,不用佛陀亲自出来回答。
   佛喝止住舍利弗和阿难,不是说他们不能回答这些问题,其实他们的成就都很够。这里涉及佛的待人礼貌和教育方法,有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