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和平时期,机构人员总有一种不断扩大的趋势,这种趋势不但导致机构臃肿,军费膨胀,而且导致官僚主义、文牍主义,使工作效率低下,办事不灵,互相推诿,无人负责。所以,精减机构、整编是个做不完的艰巨的工作。
与精简、整编密切联系的是兵役制的改革问题。
我军历来实行志愿兵制度,全国统一后,必须适应新情况而有所改变。
方法是实行义务兵役制。
实行义务兵役制,合格青年适龄入伍,定期退伍为预备役。这样,可使国家积蓄大量的受过军事和技术训练的预备役兵员,战时不愁没有补充。
中央军委决定1954 年试行“义务兵役法”,取得经验。1955 年,我国正式颂布“兵役法”,实行“义务兵役制”。同时,颁布了“军官服役条例”,使我军的战士与军官都有预备投人员储备,而我常备军则可保持着年青的朝气。建国初期,西方发达国家对我国敌视、封锁。
苏联为帮助我国建设,在此期间给了我们很大的支援,在各方面派了大批顾问、专家。我国早期重工业基础的建立,早期军事工业基础的建立,从设计到施工,从提供技术、设备,到指导施工及试生产,都得到他们的大力帮助。
在建军方面,苏联派了总顾问和一批专业顾问,提供了他们的经验和各种资料给我们借鉴。
当时,毛泽东主席号召学习苏联的先进经验。但对如何学习苏联经验,黄克诚还是有自己考虑的。黄克诚认为,我们不应当不考虑自己的国情和历史,决不能轻易丢掉自己的好经验、好传统。对苏联的经验,我们只能从实际出发,或采用、或不用、或修改之后再用。
这也正是毛泽东一贯的思想方针。
基于上述思想,解放军没有学习苏联的“一长制”。
1953 年9 月,中央军委正式确定军队的领导体制为党委领导下的首长分工负责制。
司令员和政委有分工之别,无上下之差,意见有分歧,特别是对待关系重大的问题,由党委会作决定。
军队的政治工作,保证解放军永远是党领导的人民军队、革命军队,决定着军队的性质。
军队的上下关系、官兵关系、军民关系,都有着非常优良的传统,决不可以丢掉,长期艰苦斗争中总结出来的宝贵经验,应当世代相传。
到1956 年,军委工作已稍有头绪。虽然许多工作离做好和完成还有很大距离。问题仍然很多,但大体都有了安排,已经不像开始那样忙乱了。
彭德怀对黄克诚十分信赖。
每当彭德怀下去视察,或出国进行对外活动,就让黄克诚负责日常工作,并授权黄克诚可以召集联席会议,商讨问题,重大事情则请示军委处理。
1956 年底,军委责成黄克诚于1957 年初,在军委扩大会议上作整编、裁军的报告。
在这次大会上,彭德怀提出交班。退休的问题,要求大家做思想准备。
黄克诚十分支持彭德怀的这一建议,他认为,这是有远见的提法。当时,军队干部平均还不算老,高干年龄在50 岁以下者甚多,但和平岁月易过,而功业有成就的同志容易忘掉自己的年纪,忽视这个培养接班人的问题。因此,及时提醒是有必要的。1958 年,毛泽东主席亲自发动了轰轰烈烈的大跃进。
这年,毛泽东信心十足地到各地视察、开会,鼓舞生产、建设的干劲。在中共八大二次会议上,毛泽东号召全党“破除迷信,解放思想”。
随着“总路线”的提出,大跃进、人民公社搞得轰轰烈烈。军队中早就有人提过:我军仍有教条主义。毛主席讲话以后,一些同志就更忍不住了。
首先在军事院校中,不断有人提出“反教条主义”的问题。
毛泽东以为军队落后于形势,落后于地方,于是,便在成都会议上指出,军队应开一次整风会。
1958 年5 月,军委召开扩大会议。彭德怀在发言中说:会议主要任务是整风、改编,方式是大鸣放、大争辩。黄克诚传达毛泽东的号召:“把火线挑开,挑起战来,以便更好地解决问题。”
中央认为,军委扩大会议温度不够高,决定采用整风方式开会,会议发言与大小字报相结合,一周内使空气紧张起来。这实际上是中央领导军委整风,为彭德怀始料不及。这可能是,毛泽东在匈牙利事件之后,担心军队领导出问题。
这次会议之后,粟裕总长心情不快,他本来身体不好,就请假休息。军委决定让黄克诚继任总长。
1959 年春,彭德怀出访东欧诸国,黄克诚主持日常工作。不久,庐山会议召开。
庐山会议,成为中国共产党党内生活的转折点,也成为黄克诚一生命运的转折点。
第十三章 庐山会遭罢官“文革”陷囹圄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宋代大诗人苏东坡的《庐山》七绝,可以说是描写庐山的千古绝唱,脍炙人口。
庐山,自古以来负有盛名。
庐山位于江西境内,北临万里长江,东傍鄱阳湖,山下是名城九江。湖光山色,交相辉映。相传,周朝有匡氏七兄弟上山修道,草庐为舍,故名庐山。
庐山平地拔起,气势雄伟,群峰环抱,起伏于云海烟霞之中。绵亘曲折,千岩万壑,俏丽多姿。
中共中央多次在这里召开会议。
1959 年的庐山会议,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著名的重大事件,影响深远。
6 月底,中共中央办公厅发出开会通知。
彭德怀访问东欧回国后没几天,就接到了通知。此前,彭德怀在上海会议上受到毛泽东的批评,心中不快。大跃迸开始时,他也曾兴高采烈,积极得很。但是,当他深入地方考察了几个月后,他的看法就改变了。
彭德怀回国后的第二天,不顾疲劳,一早就来到国防部大楼的办公室,同黄克诚谈了一个上午。
黄克诚从一开始就对大跃进持保留态度,有所怀疑。彭德怀向黄克诚讲了在东欧的观感,黄克诚向他汇报了国内经济状况和军队思想状况。
当时,有些地区缺粮食,春荒的灾情严重,特别是甘肃尤其困难。甘肃是彭德怀考察过的省份,仅仅在半年以前,人们告诉他的还是全省每人平均占有粮食1500 斤,如今竟然成为严重缺粮的省份,实在使他大为吃惊,感慨万端。
彭德怀非常仔细地看了内部参考,把自己认为严重的情况都圈了起来,送给毛泽东主席。
没有回音。
拿着开会通知,彭德怀在屋里来回走着。去不去呢?彭德怀心里十分烦闷。
忽然,彭德怀快步来到办公桌旁,拿起了电话。
“喂,是克诚吗?我是彭德怀。”
“是彭总!”
“克诚,中央要在庐山开会,我不想去了,你替我去吧,我在北京留守。”
黄克诚一听,没有说话。稍停了一下,他说:
“彭总,中央通知你去,没通知我,我怎能替你去呢?”黄克诚拿着电话,委婉地劝说彭德怀,“彭总,你是不是受了批评,心里不舒服?”
“也不是不舒服,就是感情上觉着别扭。那好,我就去庐山。”彭德怀闷闷不乐。庐山。
7 月3 日,全体与会人员按六大行政区编成小组讨论。白天,开会、读书、看文件,彼此交谈,各抒己见。晚上,看戏、跳舞。清晨、傍晚,还有人登上山观日出,游览名胜古迹,有人作诗填词。
会议气氛轻松活泼,有人戏称会议是“神仙会”。庐山开会的时候,全国城乡经济情况已开始有所好转,但还没有根本好转。
从1958 年冬到1959 年7 月,毛泽东和党中央为了纠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的“左”倾错误,多次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和中央全会,制定了一些方针政策,采取了一些具体措施,获得了某些成效。
毛泽东对此相当满意。
7 月10 日,毛泽东在小组会上讲话,情绪乐观,态度轻松,对于城乡仍然存在的严重情况,很少提及。
在小组讨论中,真正客观地研究经验教训的空气不很浓厚。有的同志护短,不愿多谈缺点和教训,不能虚心倾听对大跃进的比较符合实际的意见。
彭德怀为此非常苦恼。
正在这时,又传来会议到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