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解毒于丹-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体诗。而如果没有敬畏,随便乱写,那么,你写的就不是近体诗,就算你一首诗是八句,每句都是七个字,那也不能叫七律。对《论语》的态度也一样。 
  记者说:您不觉得自己对普通民众的要求太高了吗? 
  徐晋如说:敬畏心和感恩心是人的基本准则。事实上,中国人曾经是很懂敬畏的。那个时候任何一个不识字的人都懂得敬惜字纸,那种敬畏是浸到中国人灵魂里面的。 
  记者说:您是说大众其实也可以接受学者们的文化,正确的文化知识也可以讲得浅显,对吗? 
  徐晋如说:当然。把学者与大众对立起来的,是现在的荒谬的学术体制。要求学者写那种毫无生命的可以在核心期刊发表的论文。事实上,伟大的学问是与全人类的福祉密切相关的。 
  记者说:那么您觉得于丹之所以这么“火”是什么原因呢?是因为她的个人魅力还是讲授内容,或是传播方式? 
  徐晋如说:原因出在我们的教育体制上。我们的教育没有从小培养孩子阅读的习惯,没有教会他们独立思考和判别是非的能力。 
  记者说:您觉得这有没有反映出大众对文化的渴望呢? 
  徐晋如说:大众对文化充满渴望。知识分子的天职就是传播知识,开启民智。 
  记者说:于丹昨天说愿意和有不同意见的人握手,您对她的反应有什么看法?您对她本人有意见吗?有没有可能和解? 
  徐晋如说:我必须要再n次的声明,我们的吁请书不是针对于丹个人的,而是针对对中国传统文化元典的解读方式的。   
  徐晋如答网友(1)   
  1十博士:自取其辱于丹:挡不住的光芒作者:窗外夜雨 提交日期:2007…3…16 17:15:00自从以徐晋如为首的十博士向于丹发难以来,一开始便被众网民冠之以“跳梁小丑”的称谓。从当前的情况来看,支持于丹的大大超过反对者。由此可见,在中国传统文化受到冷漠和轻视的当今社会,于丹的讲座如久旱的甘露,让广大群众对传统经典产生了浓厚兴趣,使众多观众和读者,对自已祖国的文化精华又多了一些了解。 
  答:真理从来不以人数的多寡来判断。于丹被某些人看做是传统文化的兴奋剂,又有什么奇怪的呢?你说于丹让广大群众对传统经典产生了浓厚兴趣,然而无论是《论语》还是《庄子》的原著,都没有出现热销的状况,试问,你又如何证明这个命题呢?要使人民对自己祖国的文化精华多一些了解,我们需要的是踏踏实实的普及,而不是肆意歪曲经典来媚俗。 
  2博士批于丹,有知识,没见识作者:易中天大弟子 提交日期:2007…3…15 01:38:00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这些天,有几个什么博士跳出来,说是反对于丹,把于丹贬得一文不值,要求于丹下课,不要在央视《百家讲坛》混了,要彻底封杀,并向全国人民公开道歉云云,看过之后,只觉得好笑,还拿出去医院看病选医生的问题来类比于丹,简直是驴唇不对马嘴——又是一帮莫名其妙的腐儒! 
  博士在大伙的印象中,应该是博学之士,满腹经纶、学富五车,可是看他们的所作所为,只能说是有知识,没见识! 
  答:你这样说,只能说明你根本不懂什么叫“木秀于林,风必催之”。真正的特立独行之辈——比如我们,理所当然地会受到你这样的人的攻击,这就叫做:“有高人之行者,固见非于世,有独知之虑者,必见敖于民。” 
  3于丹,你的流行很过分作者:西门送客 提交日期:2007…3…15 17:24:00自从去年“十博士”经过浴血奋战赢得了“抵制洋节过春节”的重大胜利后,如今卷土重来,对“学术超女”于大师发起了猛烈攻击,其措辞之严厉,骇人听闻,劈头就是一句“传统文化已经到了最危急关头”,乍一听,笔者还以为要奏国歌,吓得差点从椅子上掉下来。后来打听才知道此“十博士”不是彼“十博士”,原来虚惊一场。由此可见,我们的“十博士”俨然成了学术界的一大品牌,以后学术攻讨,只要树起“十博士”的大旗,必然攻无不胜,战无不克,实在是学术界一件可喜可贺的大好事。 
  答:我们从未表示过我们是什么“十博士”,参与签名的有副教授,有已取得博士学位刚进入研究部门的人员,也有在校的博士生、硕士生和本科生,我们在名字后面签署上我们的学历背景,仅仅是为着表明我们的真实身份。我们认同网络实名制,并在行动上的实践我们对网络实名制的认同。因为我们认为,任何一个成年而具有正常理性的人,都应当对其言行负完全之责任。我们从来就不认同所谓“十博士”的抵制圣诞节的行为,因为我们认为狭隘民族主义不是一个泱泱大国所应有的气度。请不要把我们与之相类比。 
  4万字帖:点评反于丹十博士作者:雨舟人 提交日期:2007…3…13 21:39:00一百个学者来讲孔子,由于个人的理解不同,着眼点、着重点不同,经历与经验不同,性格、兴趣、处境不同,师承或者个人的知识组成不同,便会讲出一百个孔子。大家都可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只要不是讲得走火入魔,离经叛道,甚至无中生有,诲淫诲盗,而又能引人向上,催人奋进,并且能够促使人与人为善,有利于社会和谐,是不能斥为“意淫、猥亵中国文化”的。 
  答:《论语》并不是一部文学作品,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的说法根本不适合。古来为《论语》作疏解的学者众矣,然而他们在大方向上从未产生过分歧。 
  5于丹和我们时代大学的耻辱作者:河水清 提交日期:2007…3…13 21:38:00说实话,对于“十博士”的跳出,我觉得很正常,但凡是熟读过几本文献的人,突然看到有人这样驴唇不对马嘴地瞎侃他们心中神圣的经典,而且竟暴得大名,都免不了会有点酸溜溜。钱倒是小事,我想一个人选择了读古典文献和文化博士,就算自信有朝一日能成为文化名人,对赚到金钱的预期估计也不可能太高。再说几百万块钱,在真正的有钱人眼里固然不屑一顾,在博士们来说,也不至于因此茶饭不思吧?所以,我此刻倒不想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说他们看见了于丹腰包暴鼓,乃至嫉妒得发狂云云。但是,说他们嫉妒(或许不该用这个词)于丹的暴得大名,恐怕“虽不中,亦不远”吧! 
  答:钱锺书说学问是“荒江野屋二三素心人之事业”,如果没有弃绝名利的素心,那肯定是做不出一流学问的。我们深知,同老一辈学者相比,我们在幼功上极为欠缺,因此,求学问道,我们就更加不敢松懈。我们服膺《左传》上说的君子当求“三不朽”的说法,唯有不朽的声名,才值得君子永远追求。靠浮花狂慧来博取一点暂时的声名,我们是根本不屑一顾的。 
  6评“十博士PK于丹”作者:李清123 提交日期:2007…3…14 17:34:00不难看出,以徐晋如为代表的中国新儒们试图“挖掘”儒学典籍,并加以发挥,旨在中国确立一个“有差等的和谐社会”,并且这个“有差等的和谐社会”处处充满“敬畏”,因而同时也是一个令人感到压抑和窒息的“敬畏”的社会、威严的社会、威权的社会。而于丹等社会既得利益者们,喜于当前的社会形态,乐于从传统文化中提取“作料”,用以脍制各色“心灵鸡汤”,其何错之有? 
  答:我们从来没有说过要建立一个威权的社会,我们主张的是以自由为核心价值的现代社会。为了实现自由,我们认为,必须要先之以制度建设。但是,制度建设与对大人君子的倡导根本就不矛盾,如果没有大人君子的一致努力,自由不会从天上掉下来。我们并不是在呼唤大人君子,我们是要求自己做一个大人君子。“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而且,没有敬畏就不会有自由,当所有人都对美德毫无敬畏之时,我们离自由是何等的遥远!这位先生,请你想一想,你平常吃的食品,有哪一样是真正安全的?这还不是因为这些食品的生产者已经没有了基本的敬畏吗?你认为你自由了吗? 
  7作者:周觉回复日期:2007…3…17 01:26:41我也听过于丹的课,也见过于丹文化现象的讨论,我个人认为她是一个善良智慧的女学者,有健康的心态和健全的人格。当然于丹不是完人,我也有不同见解,但我自觉认知能力远不及于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