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德,以报母恩。我等何为不能报恩呢?究竟报恩,惟如佛速求得断证功德,令我母趣於善,乃得安乐。令我解脱者,惟有置母於佛之清净刹土中。如是思修,感动觉悟,生起决定,则报恩心,油然生起。
【第一二一则】
问:云何诸佛说修悦意慈心与大悲二者中,先说修悲心,诸佛菩萨亦先赞大悲?
答:以大乘佛果之根本乃菩提心,菩提心之根本为大悲。宗喀佛於菩提道次第中,以大悲开示菩提心初中后修习中,皆以大悲为要。大悲出生一切诸佛,故先赞大悲。悲如人手,有手则可取馀宝,有悲则馀功德,任运而生。若悲心不生,馀善皆不能生起。
【第一二二则】
问:如何知悲心通内外道,及其差别?
答:外道生上界,见下界无量有情之苦,愿其离苦得乐,亦属慈悲,惟非具量大悲;二乘人证空慧,亦观见无量有情苦,而生悲思救。或说二乘无悲,或说有悲而无大悲,皆名相上之诤论。如颇公所说:「二乘但缘知母,念恩、报恩、慈心等而起悲(以证通力尤能缘知母等而起悲),惟不能以「增上意乐」以缘知母等,故无大勇大力,故不能发菩提心力。大乘人以「增上意乐」缘知母等,亦有於戒定慧三学修证中,而生悲者,尤为速发菩提心之因。」
【第一二三则】
问:修悲心之法,何故先以屠夫将杀之牛羊为所缘,次移生母、亲眷,再移中庸境,渐次推及一切有情?
答:应知悲心以苦为所缘(摄六道苦),然所缘先後次序,极为重要!此为观苦,不可先观「行苦」(深细难知)之理,先应从粗分、明显、现见、易感而起观。以将杀之牛羊起观即此意,此为上师口诀。次移生母,再移人中有权势造恶者及怨仇等,再移亲眷,次推及六道有情。六道中亦从最粗苦地狱,次饿鬼、畜生,别别而观。此亦从粗分、明显、易感而观故。
【第一二四则】
问:大悲生起之量?
答:修到悲心,於随类有情,如慈母於其极爱之独子,有苦难时,不必作意,不由他劝请,亦非乍起还失,如本性而转,任运生起思拔其苦之心,即为大悲生起之量。常人善根深厚者,偶见宰杀牛羊,似觉心怀不忍,与前不同,遂妄谓大悲已经生起,妄自以为已成菩萨。此於大悲生起之量(如上所说具量)误解,此点既错,则菩提心等亦错。
【第一二五则】
问:慈心修法,是否与修悲心次序、缘念相同?
答:修慈次序,与修悲相同,亦先从未离刀锯苦,未具安乐之牛羊,次移怨仇、亲眷,再移中庸,及至推及一切有情。所不同者,为慈之所缘,为未具乐之有情,念彼曷当得乐,愿彼得乐及乐因。所求安乐我愿与,我当令其得乐及乐因。於有情匮乏有漏(人天福乐),无漏(解脱乐)之乐,当任运生起与乐之心。
【第一二六则】
问:何谓慈梵福报?
答:此谓慈心之胜利,远胜以实物常行供养於究竟之田(无量刹土诸佛前),其福尤大。於一洲有情,生起慈心,则自己所得福报,即等此洲福。推之四洲,及三千大千世界,梵天亦然。得其等同广大之福,故称慈梵福报。当知者,乃至一切有情亦然,愿众生得涅槃乐,以慈心感佛之福报。
【第一二七则】
问:慈心生起之量?
答:修到慈心,於随类有情,如慈母对其极爱之独子,愿以乐尽量与之之心,任运生起,即是慈心生起之量。
【第一二八则】
问:修增上意乐之要义,云何为生起增上意乐?
答:已如上说二乘不能生起菩提心者,以无增上意乐之力。当知於一切有情,有欲令其离苦得乐之慈悲,尚嫌不足,思安置有情於佛土,仅为一种所缘境。即我愿作离苦得乐,力尚不足,当愿一已愿作,不诿他人。如是重担一己愿负荷承担此担之决定心生起,即为增上意乐。
【第一二九则】
问:修报恩时,亦曾想以离苦得乐报其恩,此与增上意乐,有何不同?
答:报恩时所生离苦得乐之心,如欲买物方议价,较增上意乐时所生离苦得乐之心,其范围狭小。增上意乐如购物已付价,此物方为我所有。且报恩时所引为慈悲,此增上意乐所引为菩提心。
【第一三○则】
问:云何为相似菩提心?
答:菩提心依於能负荷利他之担——最勇猛增上意乐,又须先於佛之身语意事业功德,生起胜解心,而生希求之欲得心,生起诚心欲得之心,乃修求菩提。修谓串习,求谓欲得。其欲得菩提之心,尚须串习,犹不是殊胜菩提心,故称相似。入行论说:空性、大悲、修求菩提,皆初业有情相似菩提心。若修到不待造作,任运生起者,方是真实菩提心。
【第一三一则】
问:云何为愿行两种善提?
答:我愿为一切如母有情,离苦得乐,负荷此担,希求无上正等菩提,如是初发心真实生起,为愿菩提。此如将行未启程,为达此愿,愿依六度、四摄等一切菩萨学处,皆一一依教奉行,决定不退,为行菩提。此如已在途中行程。如是愿行两种菩提,具足二利,即一者发心为利他,二者希求成正等觉。发此心真实生起,即大菩提心。愿行两种菩提差别,说法甚多,宗喀巴大师依莲花戒所著修次初编,则以己任运生起菩提心,而缘念有情义利,愿自成佛,始能称愿菩提。非但以过去善根,师宝加持,念利有情,愿得成佛即可称为愿菩提;虽生起菩提心,尚未入佛子行(六度万行),须任运生起菩提心,依学处入於六度万行也。
【第一三二则】
问:依七因果言教,已能发起菩提心,何故再加自他相换法门?
答:再加自他相换法者:一,能迅速生起菩提心;二,能发起猛利菩提心。
【第一三三则】
问:七因果言教与自他换两种教授,合并而修,此为宗喀巴大师教授,如何合并法?有何差别?
答:寂天传之「自他相换法门」有五:一,自他平等;二,爱执自我之过患;三,爱执他者之胜利,四,明自他相换义;五,自他相换修法。合修之法,即如前「七因果言教」:一,平等心;二,知母;三,念恩;四,报恩;此后接「自他相换」法,即五,自他平等心;六,爱执自我之过患;七,爱执他者之胜利;八,明自他相换义;九,自他相换修法;此後仍接如前「七因果言教」后二科,为十,增上意乐;十一,菩提心。共为十一科。应知差别者:一,在形式上,略去「七因果」中慈心、悲心两科。内容已如上说,「自他相换」已摄慈、悲在内。前三知母、念恩、报恩,乃修慈心、悲心之加行方便。二,於初科修平等舍心之基础上,再加此间第五科「自他平等心」,虽同为加行,然略不同者,初修平等舍心,为除於怨、亲、中庸三类分别心,总於有情视为母,故尔先修平等舍。此间自他相换法门,先修「自他平等心」,为遮於他漠视抛弃之心,故先修自他平等心。三,如是先修自他平等心,而修自他相换,尤以依七因果言教已能发心,再加修自他相换秘诀,能迅速生起菩提心,能发起猛利菩提心。
【第一三四则】
问:何谓自他平等心?
答:颇公说:「自他平等,人人皆知,无可多谈。所谓希求离苦得乐之心,自他相同而平等。此言自喜安乐,他方不喜,无有是处。自不愿痛苦,他亦不愿。此种心理,彼此反复皆同,无有差别,知此则自他平等心稍起。」
【第一三五则】
问:何故须思修爱执自我之过患?
答:若不知自爱执自我过患,则他爱执功德不明,自爱执亦不能破,则他爱执亦不生。以此殊胜自他相换法,即不能修。
【第一三六则】
问:爱执自我有何过患?
答:《入行论》说:「举世一切苦,皆从我爱生。」此二语可摄爱执自我之一切过患。此潜伏身心中之自爱执,无始以来与生俱来,如影随形,一言一行皆被支配,只知有己不知有人。总摄而言,诱惑我堕生死苦海中者,即自爱执,因自爱执,多作恶业,空过此生。分别而言,凡遇不乐之事,皆谓其原因,由于他方,而不察觉其由自爱执而生。下至轻毁言语,非人魔害,横祸病灾,不顺诸事,皆由自爱执而来。此理人多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