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凯特琳两岁时,她85岁高龄的外祖父约翰·亨特病逝。凯特琳当时尚小,没什么印象。实际上,凯特琳在体会到“死”之前,先体会到了“生”。
某日,卡瑟琳带着凯特琳去华盛顿动物园,正巧碰上一只长颈鹿生小鹿,母女俩为了纪念这个有特殊意义的事件,到动物园的礼品店挑了一只有母鹿和小鹿图案的早餐盘,和一只同样图案的咖啡杯。从此,每逢卡瑟琳生日,凯特琳必要用这套餐具亲手给妈妈做一顿早饭,以聊慰天下的母亲们为生儿育女所付出的艰辛。
1986年,就在迈克·彼得逊带领全家从西德返美的同时,艾瓦特一家三口也跟着弗莱德的新工作搬回到了杜尔罕,在森林山庄买下一处房子。卡瑟琳趁此机会给自己放了一年的长假,直到第二年6月,进入北方电讯公司。
北方电讯公司原来的英文名字叫NorthernTele,知道的人也许不多。后来挑出两个词的头三个字母组合成、或简化成的Nortel,在世纪之交的IT(InformationTechnology信息技术)业中就赫赫有名了。北方电讯公司的总部设在加拿大的多伦多,卡瑟琳上班的地方实际上不在杜尔罕,而是杜尔罕以南十余英里处,由杜尔罕、查博希尔和瑞勒三个城市组成的“北卡罗来纳金三角”的中心。卡瑟琳学的是土木工程,北方电讯搞的电子工程,所以她必须重新开始,从最低级的见习工程师做起。卡瑟琳的学识和能力很快得到公司上上下下的认可,不久便提升进入较高级的管理层。
然而。她的婚姻和家庭状况却不尽如人意。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弗莱德开始频繁地和他的一位女同事交往,甚至明目张胆地带来艾瓦特家。又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弗莱德开始一会儿搬出去住几天,一会儿又搬回来。艾瓦特一家三口最后的一次度假去了佛罗里达州的迪斯尼世界,回到杜尔罕不久,弗莱德便永远地搬出去了。
同一条街上隔了几道门,彼得逊夫妇的婚姻也摇摇欲坠。当卡瑟琳向8岁的女儿征求意见时,凯特琳只想到从此可以跟玛格丽特和玛莎朝夕相处,就好像过一个永远也不会结束的家家。至于迈克·彼得逊,只不过是这幅画面的背景,是拉特利姐妹的陪衬,如同商店里大甩卖时的买二送一。
不过,亨特家的人对卡瑟琳和迈克·彼得逊的关系倒是颇有些看法。当时卡瑟琳已经离婚,迈克却还算是有妇之夫。为了这件事,大妹妹堪戴丝·冉勃利尼有一年多没和卡瑟琳说话。
但不管怎么样,卡瑟琳和迈克未婚同居,住到了一起。不久,又像模像样地搬进了位于森林山庄中心的赛德街1810号。
这时的迈克·彼得逊因为有了“《纽约时报》畅销书作者”的头衔,已然身价百倍,今非昔比,而且行情看涨。卡瑟琳又是那么一位热情好客、落落大方的女主人,彼得逊家的大宅子很快便成了当地文艺界人士频频光顾的沙龙。卡瑟琳在家里举办过音乐会后的茶点招待会,举办过为卡罗来纳芭蕾舞团、为杜尔罕舞蹈节、为杜尔罕艺术博物馆等等的募捐活动。
彼得逊家的客厅也布置得如博物馆一般,里面摆设着有200多年历史的日本家具,装点着来自德国和世界各地的古玩,包括一只中国明代的瓷花瓶。
1994年,这个外表和谐的重组之家发生了第一次危机。迈克·彼得逊的大儿子克雷顿在德国的中学毕业后回到杜尔罕上公爵大学,不久即因酒后驾驶等受到学校的纪律处分。克雷顿非但不痛改前非,反而变本加厉,偷了学校做学生证的设备,又试图在校园里点燃自制雷管,被有关部门发现后报告了警方,克雷顿·彼得逊因此被判刑4年零1个月,处罚金并赔偿金171255美元。
1996年,迈克·彼得逊的第三部小说《和平与赔款》易名为《苦涩的和平》出版。该书以70年代初期的越战和谈为背景,讲述了美国在东南亚及中东地区的外交。书中内容不光涉及越南,也描写了诸如伊朗国王逝世以及与霍梅尼的谈判等重大事件。在接受杜尔罕《先驱者太阳报》的采访时,迈克对记者说,他的下一本书已经写了300多页。
迈克·彼得逊的下一本书不是小说,而是纪实文学,关于军队中的一桩同性恋丑闻,题目就暂定为《军中同性恋》。迈克白天写作,下午4点孩子们快放学回家时,便出门去附近的健身中心YMCA锻炼,一般要到晚上7点左右才回来。卡瑟琳总是备好晚餐,无论孩子们如何催促,一定要等到丈夫回家以后才开饭。
也是在这一年,迈克与帕迪霞经过数年的持久战,终于办完了离婚手续。1996年的最后一天,迈克·彼得逊带卡瑟琳到一家乡村俱乐部参加除夕派对,并在新年的钟声敲响之际向她屈膝求婚。1997年6月27日,这对经历了将近九年爱情长跑的伉俪喜结连理,前来祝贺的宾客中包括乔治·拉特利家的代表。第二天,迈克和卡瑟琳东渡欧洲,到伦敦和巴黎度蜜月。
//
…
死亡陷阱(13)
…
同年,迈克·彼得逊受聘主持《先驱者太阳报》的时事评论专栏。这位“知名作家”可谓是“艺高人胆大”,敢于对他所看不惯的一切发起抨击,从杜尔罕市的公立学校,到警署,到检察长办公室,到市政府等等,无一能躲避他犀利的笔锋。他批评学校发给非教职人员的行政津贴是“滥用税收”,说“既然现在我知道了我的税收被用到了什么地方,我便也知道了我的选票应该投到什么地方”。他称市政府的13名成员为“十三个小矮人”,说“福洛伊·麦基塞克是他们中间最优秀者,而他能出的最好的点子也只不过是多种些鲜花和灌木,让我们的城市看上去漂亮一点儿。哦,帮帮忙吧!”在另一篇评论中又说“我们的税收不是被浪费了,而是被侵吞了”。
杜尔罕警署是遭到攻击最多的部门之一。迈克·彼得逊在他的专栏文章中指责警方控制不了杜尔罕市的毒品问题和屡屡发生的枪击事件,指责警方破案率太低,只有5%,“一名罪犯被警方抓获的几率比一个人被闪电击中的几率高不了多少”,并指名点姓地要求杜尔罕警察总署署长特莉莎·恰伯斯辞职:“就像我在这个专栏里反复说过的——愚蠢就是愚蠢,错误就是错误。无论是谁,他或她都必须滚蛋!”恰伯斯署长亦不示弱,她列举出一系列统计数据,针锋相对地回击道,别的不说,杜尔罕警方的凶杀案破案率高达47%,“彼得逊先生是否应该为自己的不实报道感到脸红呢?”
1998年10月,市长尼克·坦奈森在报纸上发表的文章中建议,将那年的10月23日——迈克的55岁生日,命名为“迈克·彼得逊日”,“我在此敦促全体市民……感谢彼得逊先生每周只写一篇专栏文章,而不是更多。”
1999年8月5日,迈克·彼得逊到有关部门交纳了一共15670美元的报名费和手续费,成为杜尔罕市该年度竞选市长的五名候选人之一。
为了避免利益冲突,迈克·彼得逊不再担任《先驱者太阳报》的专栏作者,他也不再写作,不再做其他任何事情,每天只和别的几位候选人一样,早出晚归,全力以赴地在全市各地各社区拉赞助、拉选票、宣扬他的政治纲领和竞选宗旨。但是,彼得逊先生犯了两个错误。一是在发给选民们的小册子封面,迈克放上了一张他们全家七口的生活照,底下的文字说明写道:“我热爱杜尔罕,这里是我38年的家,也是我的孩子们生长的地方。”此举本来是为了与选民们联络感情,但很快就有记者发现了其中的言不符实之处。不过,这还不算很严重。
二是迈克·彼得逊说他曾在越战中获得过两枚“紫心勋章”,其中之一是因为他的无线电报务员踩爆了地雷,飞起的弹片炸伤了他的腿。又有较真儿的记者们满世界打听后,先是在报上揭短说迈克的腿伤源于车祸,而且是发生在日本,与越战毫无关系。继而又当众发难,说查不到彼得逊先生获紫心勋章的记录。迈克·彼得逊只得承认这一切都不是事实,末了,还故意幽默一句:“看来我得回家跟妻子老实交代了。”但从此便让记者们抓住了把柄,几乎每到一处,都有人跟他纠缠“紫心勋章”的事。
结果,在10月份的预选中,迈克·彼得逊只获得了27%的选票,位居第三,算是被淘汰出局。前两名候选人继续参加11月的正式投票,最后是已经在位的市长尼克·坦奈森荣获连任。
此后的一年多,迈克·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