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
午饭吃耙耙吃得反胃。整个下午,冯嘉都在沿着流水的方向行走,以为可以消化胃里的油腻,实际上,漫无目的。天色渐渐黑下来,抬头看见现文巷的街道牌,他犹豫了片刻,转了上去,记得过了百岁坊,有家面店不错。小石桥附近,果然寻到那家小店,于是在门口坐下,叫了碗黄豆面。店家门口拴了一条黄狗,端坐在冯嘉几步之外,歪头瞅着他。
熟悉的黄布招牌,没有风,直直地定在那里,显得沮丧。肖萌开玩笑说“跟水泊梁山的‘替天行道’旗有点象。”然后,他忽然不笑,问道:“冯嘉,咱俩是不是给逼上梁山的?”冯嘉用筷子玩弄着面条说,“谁逼谁?我是心甘情愿的。”在肖萌向来喜爱微笑的眼里,冯嘉看到迟疑和,胆怯,可他依旧咧嘴笑了一下,不知道是赞同还是嘲讽。
冯嘉随便找了一家僻静的客栈,在木府附近,旅游淡季,一个月五百块。客栈外头就是一条小溪,开着窗的时候,能听见水汩汩地流动,肖萌总说,这是世界上最平和的声音,让人一夜好眠。可他在的时候,是旅游旺季,找不到这种条件的。而如今他离去之后,冯嘉即使找到了这枕水而眠的好地儿,也只能独自消享,竟只觉得孤单。
冯嘉拧开床头一盏小灯,从背包里拿出一本陈旧的书,那其实是一本日记。肖萌是沈阳人,大二暑假,冯嘉跟他回去玩。在夜市的地摊上,花大价钱买了一套古董《资治通鉴》,说是一九一九年版本,保护得很好,扁麻绳捆在一起,很有古风。而冯嘉竟在一册的夹页里,发现了一本日记。这些年,他一直把这本日记随身带着,那里的故事,读了很多遍,依旧视若珍宝。
钢笔字已经不是十分清楚,字迹是幽雅的繁体字,冯嘉在朦胧灯下,似乎感到一扇徐徐展开的时空之门,再次投入到七八十年前,日记主人与那个叫做“仰恩”的世界里。
“民国十八年 腊月初八 大雪
今年的腊八粥好象做得格外
甜,孙妈解释说是用了北平送过来的蜜饯的原因。正跟奶奶吃着,五姨过来了,她自己亲手做了些,清淡不少,却不失甘香,连奶奶也赞她手艺不错。她说娘家的弟弟要来省城读书,暂时住在家里,等将来安定了,父母再置买地产安顿。早听说五姨的娘家弟弟是个钟灵毓秀的人物,终于有机会见面,心中有些期待。
奶奶没说什么,只说家里女孩子多,得好好安排。一边的大妹却是脸红了,嗔怪奶奶,女孩子怎么了?难不成能把恩表弟吃了么?她说得倒是自然,却不料论辈份,这肖仰恩还是我们的舅父呢!奶奶真的老了,竟没发现这辈份的差错,任大妹这般称呼,我心想,那也跟着叫恩弟好了。”
“民国十九年 正月十五 晴朗无云
恩弟恳求五姨允许他晚上跟我去看花灯那会儿,感觉他们两个更象母子。恩弟垂着双手,乖乖直立在五姨面前,语气恭敬,神态却是可爱。待得了应允,脸上笑得灿烂,那双黑眼睛,跟滴着水般地晶莹。
我喜欢恩弟笑。
通常十五的晚上一家人同吃元宵,今年却因为父亲繁忙,崇学也无法回来,只在晚饭时候,每人加了几颗元宵。我看奶奶不太高兴,晚上,又过去她的院子,聊了几句,她又要弄宵夜给我吃,连忙婉转拒绝了,还得留着肚子与恩弟出去玩时吃零食呢!
恩弟一边等我一边在看书,见我回来,似高兴起来,连声问着,准备好了么?可以走了么?我看他在乡下长大,定是没见过什么热闹,便也迫不及待地领他出门。
四平街口最热闹,不仅成排成排的花灯,亮得耀眼,零食摊子一个接着一个,糖葫芦,小糖人,炸元宵……我这两年也少出来,很多新玩意儿都叫不出名儿!恩弟果然是见了什么都觉得新鲜,可也看得出家里管得也紧,试什么都不爽快,迟疑地拿着,用眼神征询了半天才敢吃。最是喜爱观察他那时刻,吃到嘴里,似要反应一阵,才慢慢出了表情,多是欣喜,点头称赞。他猜灯谜才叫厉害,一个个破得不费吹灰之力,最难的,也不过歪歪头,抿着嘴,想了一会就出谜底,周围竟有人鼓掌。我跟着鼓励他,心里早已经佩服得五体投地,猎书甚广,所学渊博,并且思维敏捷,谦和淡雅,真是难得的品质。
月亮挂在中天,恩弟脸红了。”
“民国十九年 正月二十 大雪,后渐停了
约恩弟去北陵看雪,答应得照例很爽快。我看这小孩大抵也是先前在家里,给家人管得严,一直压抑着孩童的好动和贪玩,不然怎么每次约他出去,都这般兴高采烈的?可他又是畏寒的体质,家里人也是保护得好,我也怕惹他害了病,五姨岂不要责怪?他必是看透我的犹豫不决,给我看他外衣里的蹊跷,两只缝在宽袖里的口袋中,端正放着温暖的手炉,怪不得大冷天他也敢跟我出门!
不禁想着如何细心的母亲,才能将孩子所有的细节都照顾得滴水不漏?看得出恩弟是蜜爱里泡大的孩子,他教养好,才华好,这些明显都是寄予大希望的父母,苦心调教出来的,又怕逼迫到孩子,又怕他朝着错的方向发展,要怎样的衡量才能自然而然地引导孩子的成长呢?肖家的父母在这方面,明显是成功的,一对子女都算凤毛麟角地出色了。
恩弟好学问,好象什么也难不倒。只是他用雪团扔我,我假装恼了,拉长脸的时候,我看见他尖尖的下巴低了下去,眼睛里是犯错的孩子那种带着胆怯的内疚。被他识破以后,他奋不顾身地还击,笑声得那么响亮,那么清澈!不知道为什么,我又失神。自从与他相遇,似是越发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
灯熄灭,注视着渐渐消失在灯丝间的光明,即使窗外流水孱孱,天籁如梦,冯嘉依旧无法入眠。遥遥地想着,他与肖萌的相逢是什么时候来着?那是一九九七年九月,新生报道的日子,目送远道而来的父母上了火车,回到寝室的时候,肖萌正拎着行里走进来,他对自己伸出了手,说,“你好,我是肖萌,沈阳来的。”自己也送了手上去,“我冯嘉,上海的。”那个叫肖萌的浓眉毛大眼睛的男孩儿,手掌温暖而干燥,而冯嘉觉得,自己手心好象流汗了。两个人是上下铺,肖萌在上,冯嘉在下,一住四年,都没有变过。那年的秋老虎很厉害,显得夏天格外长,军训时高高踢起的腿,无意碰撞的视线,模糊的记忆里,还有很多很多,初初就埋下的种子。大热天,打篮球热身已经是汗流浃背,围防堵追中,冯嘉冲着对面的肖萌,毫无防备地微笑……那一年,他们十九岁。
大概因为晚上的失眠,早上起的晚了。在院子里刷牙的时候,发现几个刚到的年轻人,结伴走了进来,都因为古城朴素的清晨风光而兴奋着。冯嘉洗过脸,回屋里草草收拾了一下背包,将那本日记放进去,便独自出门。冯嘉没吃早饭,觉得肚子抽筋样地疼,他皱了皱眉,还是没有停下来。念书的时候,因为冯嘉懒,总是肖萌负责去食堂打早饭,他会很耐心地站在最长的一排里,就为了买冯嘉喜欢的咸菜稀饭和炸馒头片。所以每次吃早饭的时候,总会想起他,想起四年里的每一天清晨。天有些阴,太阳似乎只剩轮廓,从四方街沿着青石板的小道往万古楼的方向走,两边都是工艺品小店,前两天还拥挤得跟菜市场一样,黄金周一过,立刻变魔术一样清静下来,来往几个弯腰背筐的纳西族的老人,长长的巷子,再无喧闹。
“民国十九年 三月初三 小雨,渐渐停了
上午还下着雨,等我与恩弟吃过午饭,出了门,老天竟非常配合地停了雨,虽然也没放晴,风是渐渐起了,倒变得适合放风筝。走进北陵,几月前还是冰清玉洁,银装素裹的一片,如今树木已透着新绿。恩弟拿着他进城买的第一样东西,大风筝,紧紧跟在我的身后,一遍遍地说,你确定可以么?你会么?我没放过,不懂。你教得会我么?第一次,我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