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难瓜氯ィ婢嘲巡_恚这个心压下去,一天到晚不离这个,这是用功,真会用功,永远保持著清净平等觉。清净平等觉,在《无量寿经》里面世尊给我们讲得很清楚,是阿弥陀佛的别号,清净平等觉就是阿弥陀佛,我们的心与清净平等觉相应就是跟阿弥陀佛相应,法子重要!
那我们现在看很多人,念佛是念佛,烦恼照起,压不住、控制不住,处事待人接物常常起现行,这怎么行?这样下去不能往生,只是跟阿弥陀佛极乐世界结个缘。所以学佛要有智慧,我们用一句佛号把自己的烦恼习气控制住、压住,这是智慧。果然被压住了,压得服服贴贴,在一切时一切处、一切境缘当中,再不起作用了。有没有这种人?有,你仔细看看有不少念佛往生的那些老阿公、老太婆们,你看他们在世对人一团和气,无论对什么人恭恭敬敬笑眯眯的,你赞叹他也好,你毁谤他也好,你欺负他也好,他总是那么欢喜,那是功夫得力,他的烦恼习气被他那一句佛号控制住了,它起了作用。无论对什么人、对什么事,乃至於对一切众生,都是一个坦诚的心,真诚心,确确实实你仔细观察,他用的心真的是真诚心、清净心、平等心、慈悲心,那是念佛功夫得力了。他的心愿求生净土,他在这个世间还没有去之前,对人对事对物他懂得积集资粮,也就是说他修福,念念不忘修福修慧,他在攒积他往生的资粮,临终时候增高自己往生的品位,不是普通人能做得到的。我们在平常只要细心观察,很清楚、很明白都摆在我们面前。凡是修学夹杂自私自利、夹杂名闻利养、夹杂著不善不净,这一生当中都不能成就。这种人不免为境界所转,而且很容易为境界所转,我们一般人讲禁不起考验,他哪里会有成就?
这一句里面讲到『以无尽智而为方便,净诸佛国』,我们在回向偈里面常常念「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回向偈里面境界深广无际。但是我们一般人念回向偈有口无心,所以它不起作用。回向偈是庄严佛国土,在《华严经》上庄严无量无边一切诸佛国土,不是一个佛国土。我们念佛人念这个回向偈「庄严佛国土」,是庄严西方极乐世界一个佛国土,也算不错了!拿什么庄严?「愿以此功德」,有什么功德?念一卷经有功德吗?念个几千声、几万声佛号有功德吗?什么叫功,什么叫德,总得要搞清楚、要搞明白。如果说福德,肯定有,功德则未必。功德是什么?念佛的功德是在得定,真的用念佛的方法把自己的清净心念出来了,把自己的烦恼习气念掉了,这是功德。念经,念经开悟,明理开悟,破迷开悟,这是功德。由此可知,我们学经教的人天天在读诵、天天在学习,天天有悟处,你天天功德在增长,真的觉悟了。觉悟一定落实,觉悟不能够落实、做不到,没有功德,还是福德边事,福德那一边的!要落实。所以功德诸位要记住,戒定慧;如果就五分法身讲,解脱、解脱知见,与这个相应是功德,与这个不相应是福德。
所以学佛的人修福那是肯定的,但是福德实在讲弊病很多。你看看世间,我们在历史上看,在现前这个社会上看,许许多多大富大贵的这些长者,那是福报,他福报从哪里来的?都是在佛门里修的。小福报,一世两世所修积的;大福报,十几世、几十世所修得的,一生当中享尽了。享福的时候没有不造罪业,所以福享完之后,罪报就现前,很少不堕三途。所以佛在经教上常常警惕我们,这个作法叫「三世怨」,第一世修福,第二世享福,第三世堕落。享福的时候他不修福,他造罪业。福报愈大造的罪业愈重,福报小的人想造罪业他造不成。福报大的人,他杀几千人、几万人他没有罪;没有福报的人,杀一个人都要去坐牢,都要去偿命,要判你死刑,不一样!所以「以无尽智而为方便,净诸佛国」,全是真实的修行。如果不能依教修行,没有这一分功德,你怎么能庄严诸佛国土?真正庄严诸佛国土是明心见性,那是真的庄严了。好,今天时间到了。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五八二卷) 2002/1/16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12…17…0582
诸位同学,请看「如来现相品」,现自在用,所化成益第十句:
【各令如须弥山微尘数众生,皆得安住毗卢遮那广大愿海,生如来家。】
这些经文每一句的前面都有「念念中,一一国土」,我们不能够忘记。这是第十句,说到究竟圆满,也是前面菩萨助佛弘法利生末后一句,「念念中,以普贤菩萨建立一切众会道场法门」,所成就的利益,就是『皆得安住毗卢遮那广大愿海,生如来家』。修学因中是普贤十大愿王、文殊的十波罗蜜,这才是修学真正达到圆满。法身菩萨的境界都是尽虚空、遍法界,所以念念之中都包含著虚空法界一切诸佛刹土,一一刹土当中有世界海微尘数众生,这是菩萨念念当中的境界。求愿这些众生,都能安住在毗卢遮那大愿海。毗卢遮那的大愿是什么?总的来说就是四弘誓愿,别说就是阿弥陀佛的四十八愿,这才真正是生如来家。不同於一般大乘,一般大乘里面讲的发菩提心就是生如来家,所以常说「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跟如来是同生性,同生性这就生如来家。这个地方意思就不一样,这个地方生如来家是证得如来究竟的果位,换句话说,等觉菩萨还没有真正生如来家。所以这个意思跟一般大乘经教上所讲的不相同,这也是华严境界。
这两大段经文,清凉大师有个综合的总结,我们可以看《疏》。他说:「此上菩萨法化」,以上所说的总共二十句,前面十句是说菩萨帮助佛教化众生,「始从放光,终於得益」,后面十句是得益,这里头的意思重重无尽。就像我们过去讲《无量寿经》四十八愿一样,任何一愿决定是包括其余四十七愿,如果缺少一愿,这个愿就不圆满。这个意思我们一定要懂,然后我们就能体会到菩萨教化众生这十句,任何一句也都圆满包括其他九句,任何一句都圆满包括后面所讲的十种利益。虽然这里面有浅深广狭不同,菩萨教化众生的心愿是圆满的,在教学过程当中一定要依照众生的根机循序渐进,就像父母教育子女一样。根性利的、聪明的,三、四岁就开始学习,就要教,中下根性的六、七岁开始,随著他的年龄,随著他智慧的增长,教学的方式循序渐进,必须要让他受到圆满优良的教育。佛菩萨教化众生亦复如是,父母教儿女大概总是十几二十年,这个教育工作就圆满;诸佛菩萨教化众生,一定要把这个众生帮助他证得圆满的佛果,这个教学的工作才圆满、才结束。这个众生在等觉位还要照顾、还要帮助,不能说「他到等觉,可以了,不必照顾了」,没有这个道理。等觉位诸佛如来还是要照顾、还是要帮助他,必定要他证得究竟圆满的佛果、无上正等正觉,这个众生才算是毕业。
诸佛如来、这些法身菩萨,对於虚空法界一切众生念念不舍,世出世间到哪里去找这样的好人?无论众生怎样迷惑颠倒、悖逆,佛菩萨始终不舍。你不相信、你悖逆他,他可以距离你远一点,在旁边观察,看你造业受报,看你几时回头,到你回头的时候他就现身,就来帮助你。绝对不会说我们对佛菩萨不相信他、毁谤他、侮辱他、破坏他,佛菩萨怀恨再也不帮助我们了,那是我们用凡情来猜的,全都想错了!佛菩萨绝对不会把凡夫那些过失放在心上,没有这个道理,只有一个愿望,希望你早一天圆成佛道。这个事实,这样真诚清净平等的弘愿,我们应当学习。能不能学得到?肯定能学到。什么原因?因为这是性德,是我们自己自性里头本来具足的,不是修德。
所谓修行只是把我们的迷惑、妄想、错误的知见舍弃而已,只要把这个东西放下了,我们性德就恢复了。我们自己的性德跟十方一切诸佛无二无别,跟法身大士完全一样。诸佛如来、法身菩萨对我们的照顾、对我们的关怀、对我们的帮助是一体的,他知道虚空法界「情与无情,同圆种智」,同一个自性,同是性德所现的,所以他们显露的是同体大悲,无缘大慈。我们要晓得这个道理,晓得这一桩事情,怎么样把自己的性德恢复,我们也能像法身菩萨一样,帮助诸佛如来教化无量无边苦难众生。现在的问题,我们要如何契入境界?真的要想入佛境界,佛菩萨、古来祖师大德教导我们,没有别的,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