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c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__净空法师__第301-600集-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受老师指导,这种人也是离开老师,那很难成就。为什么?老师是个过来人,他有经验,他对於学生有使命、有责任要帮助他、辅导他,这是他的天职。学生不接受,老师没有责任,老师没有过失;学生肯接受,老师要是不能够辅导,或者不尽心、吝法,都有罪过。
  当位修行的比什么都重要,我讲《华严经》,说实在话对我们现前的同学来讲,是过失,是绝大的错误,为什么?这不是你们当位的。为什么讲这部经?往年有许多法师、大德居士,怕这部经这个境界深广,唯恐往后没有人讲,来找我,我答应了。他们希望我能留一套录音带或者是录像带,提供后人做参考,目的在此地,所以在录影室讲,不在讲堂跟大众讲。可是大众能不能听?能听,那是什么?通义,确实是能听,不能在这里用时间、用精力,听就好了,不要做笔记,不要去查这些参考资料,不需要!只管听,对你有好处。你要把你自己本修的那一门搞好,你能够听可以帮助你本修的,这不是我们本修的。所以你们同学自己一定要有择法,佛家讲的择法眼,这是智慧。想想我在这一生,我想学一门什么东西?我一定要把这一门东西学好,专修专弘,那无量无边功德!你的心是定的。
  我在台中,算得上是一个记忆力强的人、悟性高的人。十年我学五部经,第一部学的是《阿难问事佛吉凶经》,第二部学的是《佛说阿弥陀经》,第三部是《普贤菩萨行愿品》,就是《四十华严》最后一卷,第四部学的《金刚经》,第五部学的是《楞严经》。我在台中十年,十年你们把这些经典合起来看看,分量不多,很少。古大德常讲「一经通,一切经通」,任何一部经,分量最少的《般若心经》二百六十个字,你要是把它学通,《华严经》你也通了。还用得著去费这么多事情吗?经卷展开毫无障碍,深讲浅讲,长讲短讲,得大自在,这是真正善知识的教导,这个老师对得起学生。所以我学《华严》,在台中李老师开讲《华严经》我听一卷,我这一卷听完之后,我就到台北讲《华严经》了。我比李老师讲得详细,时间讲得长,他老人家一个星期讲一个小时,我一个星期讲六个小时,我讲四次,一次一个半小时。所以他在台中讲了许多年,我两年进度就超过他了。这是什么?这是老师教的。
  你不一门深入怎么行?这是讲教。教的基础在德行,这才叫根本的根本。为什么我一而再、再而三、三而四,不断的在这里罗嗦:《沙弥律仪》重要、《弟子规》重要、《了凡四训》重要,我为什么这么罗嗦?根底!这是德行。没有这个底子学教,你在教下要想开悟,弘赞法师在《沙弥律仪增注》里说了多少遍「无有是处」,没有这个道理。你费那么多精力、费那么多时间,你所学的是佛学常识,儒家所讲的记问之学,听得多、记得多而已,有没有受用?没有受用。所以一切受用要从做人处用真功夫,李老师常常讲,学佛没有别的,改心!改心是什么?我们心里头所想的、所思的,许许多多错误把它修正过来,依什么修正?戒律就是我们修正的标准。我说过多次,戒律不是佛菩萨对我们的约束,你这么看你就错了,你冤枉了佛菩萨,冤枉了好人。
  戒律是什么?戒律是自己的性德,也就是说如果我们不迷惑,我们的起心动念、言语造作本来就是这样的。而是我们迷失自性,犯了错误,这个错误犯得太久、太深,积非成是,以为这是正确的、是自然的,把真正本有的看作歧途。换句话说,宗门里面讲把自己本来面目看成那是错误的,自己现在养成不好的习惯以为这是正常的,我们错在这里。佛菩萨、祖师大德苦口婆心教我们,学佛没有别的,学做人,佛是世出世间第一等好人、究竟圆满的好人,一丝毫欠缺都没有的那种好人,那是我们本来的面目。所以世尊、世出世间这些大圣大贤教导我们的,有道理!不能不顺从,不顺从我们要吃大亏,这不能不知道。我跟诸位同修说过,我这五年是报恩的,把《华严》、《法华》、《楞严》、净土五经一论讲一遍。这几部经讲完之后,我的本来面目就现前了。我有生之年我专讲一部经,我跟你们说过是《弥陀经要解》,我能活多少年,我就会讲多少年。我不会在一个地方讲,我到处去讲,我会走遍全球到处去讲,就讲一部《阿弥陀经要解》,那是我衷心仰慕的,我修学所依据的。
  通别的意思很深,我们不能不知道。今天念的这句经文『愿佛世尊,亦为我等如是而说』,这个话是心里话,没说出来,这个地方四十句都是念请,心里有求没说出来,菩萨动这个念头佛就知道了。大家提出问题,答在什么地方?清凉大师在《疏钞》有说,有通有局,「问有通局,答亦如之。通即诸会与此相应,皆是答此。」世尊讲这部《华严经》,从头至尾九会所说的,你看与哪个问题相应,就是答覆那个问题。这是讲通,通达。一个问题有好几次的答覆,那是在什么样状况之下,有不同的说法,问答都是活活泼泼的。大师在这里讲得好,他说我们在「世主妙严品」里面所看到的,这一品经一共有五卷,我们费了很长的时间讲完。在这里面我们看到同生众、异生众,也就是参与这个法会的大众。这些大众「九会常随」,是佛的常随众,佛到哪里他们跟到哪里,从来不离开佛陀的,所以说「岂得此问,局於初会」。我们现在这个经还是在初会,「九会常随」当然不局限在这一会,这一会有六品经。
  「岂复众海问不尽耶?故知初会为总,九会同答此问。」这个说法说得好、说得正确。在这一会里面这一品是「现相品」现相答,这是总,后面是别说。现相答,对哪一类的根机?上根利智,这个形象显示出来,大家都明白了,疑惑都解除了。但是中下根人看不懂,必须还要有言说,所以言说对中下根性,现相对上根利智。上根利智哪有那么罗嗦、那么麻烦?或是身光或是放光,大众一接触疑惑就解除了。后面有几句话说得好,他说:「故诸分初,皆重举诸问」,清凉分这部大经为四分,每一分开端都会把这些问题重复提一提,这是有必要的。为什么?菩萨众太多太多了,而上根利智他也是「一门深入,长时薰修」培养出来的。现在上根的人,过去生中是中根,再过去他是下根,培养出来的,不是天生的。我们现在是下根,我们可以从下根培养成中根,从中根可以培养成上根。所以这些菩萨们,小菩萨不断升级为中等菩萨,中等菩萨不断升级为高级的菩萨,这很明显。从十信位升到十住位,十住位升到十行位,十行位升到十回向位,十回向再升到十地位,十地是上根利智,会会重新提这些问题,当然有必要。初会里面的这些问题,现相答他们的问题已经解决了,到第二会又有新的菩萨升到上面来,他们还是有这个问题,所以这些问题永远在这里循环,永远不断。到我们修成地上菩萨,我们还要重复提这个问题,这些道理事理,实在讲不难明白。
  大师说「则显分分之中,皆通因果等故」,这没错的,所以《华严经》清凉大师判为五周因果。「则从此尽光明觉,答十海问」,从这个以下答覆了,这是正式为菩萨解答问题。「从此」就是从底下的文以后,一直到光明觉第九品,光明觉品是第九品,答十海。「问明已下,答十因问」,问明品是第十品,以下到第三十二品,答十因。「不思议下」,不思议品是第三十三品,「答二十句果」,就是最前面的二十句,到下面经文我们就会看到了。佛说经是答大众的疑惑,所以「又就四十问,十海为总,九会同答十海」。所以我在前面也特别给同学们提出,这「十海问」非常重要,这就是《华严经》的内容。十海就是前面讲的世界海、众生海、法界安立海,一直到佛寿量海,这是总;菩萨誓愿海,这都是讲的因。菩萨是在因位,佛是在果位。九会是《华严经》自始至终都是讲这十个课题。大师下面说得很详细,这段文讲得很详细。
  「一、世界成就品,答世界安立海」,这个世界怎么成就的?第四品,佛为我们解答这问题。「二、华藏品,答世界海」,第五品,讲世界到底有多大?有多少星球?有多少佛在教化?有多少众生?这都是我们讲现在人讲的太空物理、太空现象。「毗卢遮那品」,第六品,「但引因释成」,是讲现相的起因,做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