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多限制,为什么?怕你把持不住。可是大阿罗汉,他们就可以平等了,哪一家都可以去,没有分别,行!为什么?他有定力,他有智慧,他决定不会动摇。
《楞严经》的发起,阿难尊者示现出家不久,他要学释迦牟尼佛、要学大菩萨平等去托钵,不分别哪一家,碰到摩登伽女。平常他要是遵守佛陀教诲,这个人家不去托钵,跳过就是了。学佛、学菩萨修平等心,没有分别心,真的平等,可以,不受诱惑。所以阿难尊者遭摩登伽女之难,佛去帮助他去救他,楞严法会的发起因缘如是。这个地方我们就晓得佛陀教大众不是一种方法,各个学生根性不相同,教学的方法不一样,但是目标是一样,方向是一样,都是教你破迷开悟、转恶为善、转凡为圣,这是决定不会改变的。一切众生遇到佛陀没有不得利益,得利益大小因各人根性不一样。这是讲有定有慧,办事就没有障碍,你有能力辨别这个事情应不应该办?需不需要去办?能观机,能观察时节因缘。这个时候办适不适当?如果因缘不成熟,不能够勉强,要等待时节因缘成熟;否则的话,事情的障难就多了。
所以要记住佛在经上常常讲的一句话,「菩萨所在之处,令一切众生生欢喜心」,以纯净纯善处事待人接物。没错,你真的用的是纯净纯善,可是有一些根性差的人怀疑你,不能接受你的善意,他对你疑惑,「你为什么对我这么好?你有什么企图?你有什么目的?」他四处去打听。这种事情古今中外都有,我们亲身也经历过不少次。从这里面,我们就学到了缘有没有成熟,缘不成熟丝毫不能勉强,那个缘自自然然就成熟了。如果说勉强一点,有的时候反而搞糟了,把这个缘推迟了,或者把这一次的机缘破坏了,这种事情常有。原因在哪里?自己操之过急,不懂得事实真相,不认识时节因缘,事情做得就不圆满。
清凉大师注解末后几句话说得很好,「既引起神通,办利生事」,那当然方便了。你这个六根能力恢复,你能够见到因因果果,能见到过去、能见到未来,办事方便多了,所以你接触众生,大家都能生欢喜心。「现法乐住」,这是讲安住,你安住在甚深大法之中,法喜充满,烦恼不生。烦恼不生就是我们常讲的,一切境缘当中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这个时候法喜充满。因定开慧,智慧开了之后破无明烦恼,你有能力帮助众生破迷开悟。第六首偈:
【如来往修诸行海,具足般若波罗蜜,是故舒光普照明,克殄一切愚痴暗。】
这首偈是讲般若,般若是梵语音译的,意思是智慧。为什么当时翻经不翻成智慧?可以翻为什么不翻?当时译经的这些大德们,他们有一个体例,这个体例当中有五种不翻,般若是属於其中「尊重不翻」。因为佛法的修学,终极的目标是求智慧,中国人对於智慧没有古印度那些人看得重,同时也怕误会把平常这个小聪明以为是智慧,这是我们中国人常常说「某人很有智慧」,其实是聪明,佛家讲的世智辩聪,所以还是用音译,然后再加以注解。偈颂前两句是修因,后面两句是果德。
『如来往修诸行海』,十种波罗蜜要用密宗的讲法就是大圆满法,究竟圆满才称波罗蜜,我们从每一首偈的第一句,你就看到诸佛如来在往昔修菩萨道的时候生生世世,他学什么?就是学的这些方法。在哪里学?在日常生活当中学,在日常工作里面学,在平常应酬里面学,处事待人接物,这是学智慧。智慧从哪里来的?从禅定来的。十波罗蜜是有先后次第的,后面一定可以包括前面,前面不一定包括后面。一般大乘法都是这么说法,《华严》的说法不一样。《华严经》的说法,它是每一个法门一定具足一切法门,「一即是多,多即是一」,如果有一个法门不具足,你这个法门就不圆满、就不究竟,这是《华严》的教义,跟一般大乘不一样,这称之为圆顿大法。
诸佛如来在因地当中无论修哪一个行门,佛家常讲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任何一门里面都『具足般若波罗蜜』。什么叫做般若波罗蜜,这一定要知道。清凉大师注解,「推求谛理,名之慧也」。佛经里面讲的「谛」,我们现在人常讲「真理」,跟这个意思很接近;也就是说,推求真理,这是般若智慧。这一首以及后面的四首,都是以择法为体,它的性体是能够抉择诸法,对於诸法的真相通达明了,这是般若智慧。
中国佛教是世尊灭度之后一千年传入中国,在中国已经有两千年的历史。传来的时候正好是释迦牟尼佛像法时期,正法一千年过去了,第二个一千年来到中国。世尊在《大集经》上告诉我们,「正法时期戒律成就」,严持戒律之人就能修行证果,「像法时期禅定成就,末法时期净土成就」。这是世尊在《大集经》上给我们大众授记。我们选择法门,自己没有智慧,又找不到真正善知识,这个时候怎么办?法门这么多,哪一个适合我修?难!世尊知道我们的困难,所以把大的方向、大的目标给我们指出来,我们今天生在末法,选择净土这是听释迦牟尼佛的话,是释迦牟尼佛的好学生。佛法传到中国是像法,像法是禅定成就,我们要晓得,禅定不是参禅入定,禅宗目的不是修禅定,为什么叫禅宗?用参禅的方法求般若智慧。所以诸位一定要搞清楚搞明白,达摩祖师传到中国来的禅,是「般若波罗蜜」。我想很多同修都读过《六祖坛经》,《六祖坛经》第一句话就说,「大家总念般若波罗蜜」,开宗明义就把禅宗修学的目标方向说出来了,般若波罗蜜!是用禅的方法。
般若重要,我们再想想禅宗之外,哪一个法门不是修般若波罗蜜多?念佛法门也不例外。方法不一样,都是修定,都是修慧,因戒得定,因定开慧。所以「如来往修诸行海」,我们今天讲修禅也好,修净土也好,持戒也好,学密也好,学教也好,不管你修学哪个法门,你都是「具足般若波罗蜜」,那你就对了,你才是真正学到了大乘佛法,没有离开般若波罗蜜。因为禅宗的传入,大家对於参禅、对於般若智慧非常重视,特别是惠能大师,他是从《金刚般若波罗蜜经》里面开悟的,所以这部经典在中国变成家喻户晓,经典里面知名度第一。什么是般若?「离一切相,即一切法」,那就是般若,一切法不离。诸佛菩萨为我们示现的,他没有离开生活,他没有离开工作,他没有离开一切人事,他离的是分别、执著,离这个!所以离妄想分别执著就是般若,我们凡夫跟这些佛菩萨圣人差别就在此地。现在时间到了,这首偈还有很多意思,我们下堂接著再说。
偈颂第六首:
【如来往修诸行海,具足般若波罗蜜,是故舒光普照明,克殄一切愚痴暗。】
般若前面说过,意思没有说完,我们再补充几句。般若有三种:人空般若、法空般若、俱空般若。清凉大师注解,「生空无分别,法空无分别,俱空无分别」,这个说法说得很好,比一般的意思更清楚、更圆满。说「人空」,我们往往执著十法界里头的人法界;说「生空」,范围就大了,生空可以包括十法界里面的有情众生;「法空」,范围就更大了,把无情的众生,乃至於所有一切的自然现象,全都包括在其中;第三种说「俱空无分别」,这是真实智慧。生空,我们说话方便起见,还是以人来做个比喻,所以古人讲人空也不是没有道理。人怎么是空的?正是大乘经上常说的「相有体无」,相是样子,形相是有,体没有。为什么体没有?佛为了说法方便起见,把我们这个人分成五个条件来讲,这五个条件合起来有这么一个人的相,五个条件不具足这个相就没有了。这五个条件是「色、受、想、行、识」,叫五蕴,蕴就是蕴积;也叫做五阴,阴是盖覆了本性。
《心经》大家念得很熟,《心经》是《般若经》的中心,是《般若经》的精华。第一句话就说「照见五蕴皆空」,五蕴皆空不但人空,法也空了。五蕴是法,五蕴皆空,法都空了,哪来的人?一定要觉悟,相有体无,相有性无,你这才认识了事实真相。五蕴和合的时候这个相有,五蕴分散的时候这个相就没有了。就好比我们这本书,书的相怎么有的?书是用很多纸张订在一起有的。书的性是什么?性是纸张。纸张合起来订在一起,「这一本书」相有了;如果把纸张统统拆开,书没有了,变成一堆纸。你要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