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c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__净空法师__第301-600集-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佛法决定是靠自己,决定不能够依赖别人,这是佛陀教学令我们尊敬佩服的地方。佛经里头常说,佛法叫「无依道人」,依是依靠,没有依靠。佛教导一切众生,个个顶天立地,有依靠,错了。你那个靠山倒掉,你怎么办?无依靠才能够见性,有依靠是决定见不了性的。我们今天仰赖三宝加持,我们能不能见性?不能。可是在今天又不能没有依靠,像小孩两、三岁,他不靠父母不行,非依靠不可。我们今天佛法是幼稚园的佛法,一定要依靠父母、依靠老师、依靠诸佛菩萨、依靠善知识;但是要记住,不能永远依靠,自己总要有独立的那么一天,这就对了。
  诸佛菩萨决定不许可我们永远依靠,所以在三皈依里头,这个皈依有层次的,皈是回归、回头,依是依靠。初期修学阶段,我们要依靠佛法僧,像我们今天依靠释迦牟尼佛,依靠释迦牟尼佛留下来的这些经典,这法宝,依靠这一些讲经修学的大德们,得到他们的指引,学习他们的经验,这是我们初步的依靠,这是不究竟的。究竟的皈依是皈依觉、皈依正、皈依净,那是究竟的,觉正净就是「如来性清净」。摆脱对一切人事物的依靠,这是向上一著,宗门常讲必须要提升自己的境界。
  「甘露道」就是菩萨道,甘露在此地是比喻。甘露是什么?这是传说天上一种饮料,我们讲饮料大家好懂,这个饮料好,喝了之后长生不老,称之为甘露。「清凉」,这是古德用甘露来比喻佛法,佛的教法是甘露法。这个比喻一点都不过分,佛法确确实实让我们永远脱离六道轮回,超越十法界,契入大涅盘境界,大涅盘境界就是不生不灭,使我们永远脱离烦恼。见思烦恼、尘沙烦恼、无明烦恼永断,这叫「清凉」,得清凉自在。烦恼从哪里来的?从迷失本性而来的。这个东西本来没有,迷失了本性,迷失了宇宙人生的真相,这里面产生了烦恼。
  我们对一切人、对一切事、对一切物,生起无量无边的妄想,妄想是烦恼的根源,从妄想里面生分别、生执著,麻烦就来了。我们不知道事实真相是「本来无一物」,这就是所谓「起惑造业」,下面就感果报,果报是三途六道,果报是我们这一生所受的。所以佛法确确实实能帮助我们离苦得乐,诸位要记住,离苦得乐是果报。如何能使这个果报现前?必须要修因。果,佛不能给我们,菩萨、神仙都不能给我们。佛法是教学,教你开悟,教你修因,你把恶的因断掉,恶的果报就消失;善的因修成,善的果报就现前。
  民国初年,印光法师一心提倡《了凡四训》,了凡先生度了不少人,这个人后福无穷。这个小册子在全世界流通,现在还度很多人,你就晓得他的福报有多大。我们知道他以后念佛往生,他现在在极乐世界了。这个小册子里教给我们什么?教给我们深信因果,说明业因果报的道理与事实真相,我们从这里生信心。这是世出世间法断恶修善的基础,的确是一本好书,过去我曾经讲过几遍。我们从这个地方启发信心,真正相信种善因必得善果,造恶业必有恶报,因缘果报,丝毫不爽。我们相信了,应该怎样去做?你首先要有能力辨别什么是善、什么是恶。善恶有个标准,这个标准是随著社会价值观在那里产生变化,我们要有智慧、要有能力辨别。
  现在人所谓的善是不是真善,现在人所说的恶是不是真恶,我们要有能力辨别。这个能力是要从教育当中得来,教育一定要接受圣贤的教育,如果你要是接受魔鬼的教育,魔鬼的善恶跟圣人的善恶恰恰相反;圣人讲这个是恶,他说那是善;圣人讲那个是善,他说是恶。今天的社会,佛在《楞严经》上讲「邪师说法,如恒河沙」,邪师是什么人?妖魔鬼怪。譬如说,古圣先贤、诸佛菩萨都教导我们,节俭是善;今天社会教你什么?消费是善,你要不消费,他就不能赚钱,恰恰颠倒。那你相信现代人所说的,还是相信佛菩萨所讲的?你就要晓得,相信诸佛菩萨所说的,跟著诸佛菩萨走,将来我们会作诸佛、会作菩萨;跟著现代人的思想行为去走,将来一定入恶道,不会出离轮回。
  今天的社会麻烦在此地,说正法的人少,说邪法的人太多了。今天讲民主自由,一举手他的人数多,於是邪正颠倒了。正法没有人相信,邪法大大的畅行,这怎么得了?所以我们要有能力辨别,你要想获得这个能力,只有一个方法,天天读佛书,天天得佛法薰修,我们才有能力辨别。这里面有一个大道理,使我们对於古圣先贤的教学肯定的认知,这个大道理就是「如来性清净」。凡是与性德相应的,这决定是善法;与性德相违背的,这决定是恶法,这是善恶永远不变更的原则。
  佛法里面讲善恶也有等级,五戒十善是最低的,愈往上面去说得愈深、说得愈广。为什么?上升之后,你的生活活动空间大,自自然然不一样。譬如在过去的社会,不要说多,一个世纪之前,一百年以前的社会,交通不发达,资讯不发达,生活在农村里面的人,确确实实几乎有一半以上,一生没有离开他生长的地方,顶多到他县城去过,他自己这一个县,邻县没去过,一生都没去过,这样的人很多。他生活的空间小,他知道不需要那么多,在这一个地方规规矩矩做人就行了,就是个好人,五戒十善足够用了。
  一百年之后的现在社会,我们的生活空间扩大了,资讯发达,全世界任何地方发生一点小小的事情,我们立刻就知道,从广播、从电视里面就晓得。交通便捷,生活在现代的人,几乎没有一个人没有去度假旅游。不但在自己国家,全世界许许多多国家地区常常去旅游,生活空间大了,於是我们需要的知识就广,我们需要遵守的规矩也多了,每个国家的法律不一样,风俗习惯人情都不相同,入境要随俗。现在我们生活空间是一个地球,将来科技更进步,到外太空旅行,到别的星球上去,那我们的知识、要遵守的东西,比现在又要不晓得多多少倍了。你明白这个道理,你就晓得佛法教学。我们在人道,提升到天道,欲界天、色界天,再提升到声闻道、缘觉道、菩萨道,一层比一层高,一层你的生活空间广大,到一真法界你的活动空间没有边际。所以五戒十善就不是我们现在这个讲法,他也讲五戒十善,讲得非常深、非常广。可是它有一个决定不变的原则:得清凉,得离苦得乐。
  末后一句:『众苦永灭无所依』。有依就有苦,这一定道理。你脱不了你所依靠的,而且常常怕这个依靠失掉,患得患失,你的苦没有办法离开。几时到「无所依」,你就得大自在。人到无所依,才与诸佛菩萨靠近,为什么?所有一切诸佛菩萨都无所依,哪里还会依赖人?诸佛菩萨应化在世间,大慈大悲,教化一切众生,他有没有依?给诸位说,还是无所依。他要有所依的话,他就退转了,他就是凡夫。有所依是攀缘,无所依是随缘,用现在的话来说,有机会我们就做,没有机会就不做。没有机会,去寻找机会,错误了;他才不会去寻找机会。中国古人有两句话说得好,「进则兼善天下,退则独善其身」。进退根据什么?根据机缘,有机会我们要为社会、为一切众生服务;没有机会,回头好好修自己,「独善其身」。看起来好像是两桩事情,其实是一桩事情,独善其身也是兼善天下。独善其身是你做一切众生的好榜样,总有一天被你的邻居、朋友发现了,「你这个人不错,我们要向你学习」,不过没有那么积极就是了,这还是兼善天下。
  过去达摩祖师到中国来,机缘不成熟,跑到少林寺去面壁,面壁九年才等到一个慧可,真正发心向他求道,他把法传给慧可。从达摩到五祖忍和尚,这五代都是单传,单传就是没有机会,做独善其身。到第六代惠能大师,他的机缘成熟,广度众生。禅宗在中国佛法里面,造成决定性的影响,这个影响一千多年,都是在机缘。所以我们也要懂得,有弘法利生的缘分,我们不能懈怠,不能够图安逸,再辛劳都要去做;没有机缘,千万不要惹麻烦,要懂得独善其身,使自己的道业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由此可知,无论是进,无论是退,都是为众生,都是为佛法,绝对不是为自己。如果还有一念为自己,你不能解脱,为什么?你的妄想分别执著统统都还在。只要这三桩东西都在,这个人决定是六道众生,不能超越六道。放下执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